APP下载

龙利叶的研究进展

2015-10-16丘琴范秀春甄丹丹周颖甄汉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质量分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丘琴 范秀春 甄丹丹 周颖 甄汉深

【摘 要】 对民间传统用药龙利叶在生药学、化学(薄层色谱鉴别、光谱鉴别、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毒性、抗菌作用、抗炎作用、抗氧化和抗老化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利用和开发龙利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龙利叶;质量分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8-0041-02

龙利叶,又名龙脷叶、龙舌叶、龙味叶、牛耳叶,性味甘、淡、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止咳、通便之功效,主治肺燥咳嗽、咽痛失音、大便秘结等症[1-6]。龙利叶来源于大戟科守宫木属植物龙利叶sauropus rostratus Miq-[Sauropus Spatuli folius Beille],为常绿小灌木,高达40cm,多为栽培或生于山谷、山坡、湿润肥沃的丛林中。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越南北部、马来半岛也有栽培。《岭南采药录》[7]记载:以龙脷叶猪肉汤食之,可治疗痰火咳嗽。目前,有关龙利叶研究的公开报道不多,笔者对其进行综述性研究,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利用和开发龙利叶提供参考。

1 生药学研究

刘蓉等[8]对龙利叶的叶进行显微鉴别:龙利叶下表皮较小,气孔为平轴式,仅见于下表面;外韧型主脉维管束,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径向排列成行;韧皮部薄壁细胞内常含草酸钙簇晶;叶的粉末可见螺纹导管、伴有草酸钙簇晶薄壁细胞,含有纤维及非腺毛。吴怀恩等[9]对龙利叶的根进行显微结构鉴别:木栓层由5~10列细胞组成,皮层中含淀粉粒,偶见簇晶,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宽广,明显的射线。根的粉末可见网纹、孔纹、梯纹导管,伴有纤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复粒淀粉粒。

2 化学研究

2-1 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陈珍[10]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龙利叶的皂苷和氨基酸部分进行鉴别,样品经水提加热回流后,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制备。结果:使用硅胶G板,以乙酸乙酯-甲醇-水(8∶ 1-2∶ 0-5)展开, 10%硫酸乙醇溶液100℃显色,在供试品的位置上显3个斑点(皂苷部分);使用硅胶 G 板,以正丁醇-水-冰乙酸(1-8∶ 2∶ 1)展开,0-2%茚三酮乙醇溶液100℃显色,在供试品的位置上显3个斑点(氨基酸部分)。

2-2 光谱鉴别研究 姜建国等[1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龙利叶进行光谱鉴别研究,龙利叶药材分别以石油醚、氯仿、95%乙醇和水進行回流提取和冷浸提取制备提取液。将所得提取液分别在紫外-可见200~8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零阶、一阶、二阶导数光谱扫描。结果显示具有鉴别意义的特征为:石油醚回流提取和冷浸提取液的零阶光谱图在410nm处有较明显的最大吸收峰;氯仿回流提取和冷浸提液零阶光谱图在410nm处有最大吸收峰;而其他提取液的光谱图鉴别意义不大。在一阶导数光谱图中,整个光谱曲线、石油醚回流和冷浸提取液在300~700nm 波长处的特征均具有鉴别意义。

2-3 化学成分的研究 取龙利叶叶的粗粉,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分别以3种不同极性的溶剂(水、乙醇和石油醚)对龙利叶的提取液进行鉴别研究:①以石油醚(60~90℃)液,冷浸2~3h提取;②以乙醇加热回流1h提取;③以水冷浸24h提取。按中药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的方法对上述提取液进行化学成分预试验,结果显示龙利叶可能含有多肽、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糖、皂苷、苷类、鞣质、生物碱、有机酸、内脂、香豆素、挥发油及油脂等化学成分。龙利叶的根可能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糖、多糖、苷类、皂苷、有机酸、黄酮类、生物碱、香豆素和内酯等化学成分[12-13]。汪小根等[14]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龙脷叶的挥发油,以气-质联用法分析其挥发油的成分,分离出30个峰,鉴定出16种化合物,在龙脷叶精油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主成分为棕榈酸(28-43%)、金合欢基丙酮(8-82%)等。成分中有单萜、倍半萜、醛、酮、烯、酚、醇、酯、烷烃、脂肪酸类等。

3 毒理研究

李国人[15]发现6人服用龙利叶根水煮液100ml,1人服用200ml后分别在 5~ 32 h内发生头晕、呕吐、肠鸣、腹痛、腹泻等症状。服药量越多,中毒症状发生越早,7例均经阿托品等一般治疗而愈。丘琴等[16]采用改良寇氏法对龙利叶根的水提物进行毒性急性试验,测定其半数致死量,结果显示龙利叶根的水提液毒性较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安全。

4 药理研究

4-1 抗菌作用 龙脷叶的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4]。黄燕等[17]采用二倍梯度琼脂稀释法研究龙利叶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5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均有抑制作用。

4-2 抗炎作用 丘琴等[16] 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等急性炎症模型和小鼠棉球肉芽肿的慢性炎症模型对龙利叶根进行抗炎药理作用的抗炎研究;甄汉深等[20] 使用龙利叶水提液对上述方法所造小鼠炎症模型进行抗炎药理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龙利叶水煎液具有抗炎作用。

4-3 镇痛作用 甄汉深等[18]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研究龙利叶水提液的镇痛作用,结果显示龙利叶水煎液具有镇痛作用。龙利叶水提液的LD50 为68 g·kg-1,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棉球致小鼠肉芽肿和角叉菜胶致大鼠脚趾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能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次数(P<0-05),但不能提高小鼠的痛阈。

4-4 抗氧化、抗老化作用研究 Laxmi Keerthana 等[19]经研究发现龙利叶能清除活性氧、能促进胶原和透明质酸的生成和抵抗皮肤老化,而对皮肤有抗氧化、抗老化的作用,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林慧等[20]对龙利叶水煎提取液进行抗过敏作用的实验,分别制备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和豚鼠过敏性支气管痉挛模型。结果表明,龙利叶高剂量水煎提取液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能抑制卵白蛋白引起的大鼠皮肤过敏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龙利叶中、低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龙利叶对豚鼠过敏性支气管痉挛及过敏性休克均有较好的对抗作用。龙利叶高剂量组动物在进行实验后5min内,无发生动物休克死亡,并显著延长5min内休克的潜伏期(P<0-05);显著降低豚鼠的死亡率(P<0-05)。

5 小结

在民间传统用药龙利叶的质量分析的研究中,已对其进行了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光谱鉴别、化学成分的研究。在药理作用的研究中,已对龙利叶的毒性、抗菌作用、抗炎作用、抗氧化和抗老化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从上述的研究中,龙利叶的有效化学成分研究不多;薄层色谱鉴别的研究无化学对照品;无含量测定研究的公开报道。在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的方法中,只是对可能有的成分进行初步的判断,至于具体有何种成分尚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其使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龙脷叶挥发油后采用气-质联用法分析其挥发油的成分和光谱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在中药的质量分析中,除了鉴别,还应有检查、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21-25],而龙利叶在《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中,无含量测定项[26]。今后,应进一步地系统研究其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特别对龙利叶的有效部位、有效成分的系统研究。在质量标准中,加强龙利叶在检查、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等方面的研究,将对龙利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大辞典上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二版,2006:87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四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55.

[3]《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 2006:169.

[4]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卫生局.广西本草选读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1590.

[5] 肖培根.中国本草图录一卷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9:102.

[6]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志[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5:167.

[7] 蕭步丹.岭南采药录[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9:138.

[8] 刘蓉,丘琴,甄汉深,等.龙利叶的显微结构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2(1)49-51.

[9] 吴怀恩,刘蓉,姜建国,等.龙利叶根的显微鉴别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1:4-5.

[10] 陈珍. 龙脷叶薄层色谱鉴别[J] 科技风,2014(18):197.

[11] 姜建国,杨永榆,刘蓉,等.龙利叶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的实验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8,31(5):50-51.

[12] 姜建国,刘蓉,杨永榆,等.龙利叶化学鉴别的初步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3):84-85.

[13] 丘琴,王莹,甄汉深,等.龙利叶根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1):31-32.

[14] 汪小根,邱蔚芬.龙脷叶挥发油的气-质联用分析[J].食品与药品,2007 ,9(05A):19-20.

[15] 李国人.龙利叶根中毒7例报告[J].病理报告,1976,7 (11):535.

[16] 丘琴,甄汉深,王莹,等.龙利叶根急性毒性和抗炎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286-288.

[17] 黄燕,谭建宁,马雯芳.龙利叶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初步研究[J].大众科技,2014,16(174):68-70.

[18] 甄汉深,刘蓉,丘琴,等.龙利叶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9):270-273.

[19] Laxmi Keerthana. Evaluation of antioxidant potential in selected green leaf y vegetables[J]. Food chemistry, 2009, 115(4):1213-1220.

[20] 林慧,林斌. 龙利叶抗过敏作用的实验研究[J].海峡药学,2011,23(4):23-24.

[21] 甄汉深.药物分析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309.

[22] 李萍.中药分析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1.

[23] 王强.中药分析[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28.

[24] 丘琴,苏春妹,甄汉深.不同生产期苦玄参叶HPLC指纹图谱[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9):104-107.

[25] 丘琴,苏春妹,甄汉深.不同生产期苦玄参中苦玄参苷IA含量测定[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108-110.

[2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90.

(收稿日期:2015-06-16)

猜你喜欢

质量分析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玛咖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