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带孩子做心理咨询

2015-10-15明理

现代家长 2015年10期
关键词:咨询师心理咨询案例

明理

在接教育热线电话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父母在发现孩子有了问题之后很着急,急于找心理医生给孩子进行心理咨询。不是一个或者几个家长如此,而是很多问题孩子的家长都如此,这不禁让我有些担心。

这里,我首先声明,我对心理咨询机构不抱任何偏见,对相关执业者也不持任何异议,我只是结合平时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遇到的案例,谈谈家长带孩子去做心理咨询方面的事宜,只是把一些现实的问题加以分析,供家长们参考。

案例列举

案例A:男孩小A,上小学二年级,在校表现:不能正常听课,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不能完成,听不得老师批评。只要偏激情绪上来,完全无视课堂纪律,会呈现歇斯底里状,如用手拍桌子、踢凳子、喊叫……导致老师无法上课,老师叫家长去学校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家长带孩子去了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师对小A进行了多项检查,并无异常,便告知家长,孩子的这种情况属于缺乏心理安全感的表现,需要少刺激孩子,尽可能地安抚孩子的情绪。当家长问到自己具体该如何做时,咨询师讲了一番大道理,家长如坠云雾,最后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每周末,家长带孩子去咨询师处,由其负责对孩子进行治疗,家长并未参与其中。坚持咨询一段时间后,孩子不仅没有丝毫变化,反而在学校里问题更加严重。家长万分焦虑,因为老师已经明确要求孩子转学。

案例B:女孩小B,上小学一年级。家长发现女儿有段时间行为怪异,于是带孩子去做心理方面的相关检查。医生诊断孩子的病症为抽动秽语症。办完相关手续后,家长陪伴女儿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未见明显好转,家长无奈只好将孩子转入另一家心理咨询机构。第二家心理咨询机构诊断结论虽然和第一家相似,但是要求小B父母同时也做心理诊断,目的是为优先解决和排除由家长心理问题对孩子造成的病因结果,才能够对孩子进行正常的治疗。小B父母很理解,配合做了相关检查,结果发现孩子妈妈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咨询师的诊断和分析,查找到了孩子症状的本源以及形成过程,并给出了具体的诊疗方案。

对家长的提示

1. 家长在选择心理咨询机构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否则很容易上当受骗。从上面两个案例情况来看,家长基本上对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便无从对孩子的治疗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只能盲目地带孩子去做诊断治疗。从治疗结果看,小A几乎没有得到专业的治疗,说明该机构从业人员并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小B去的第一家机构也和小A的情况类似,幸运的是在第二家机构遇到了专业人员,能够按照正常的程序对家长和孩子分别进行诊断,给出结论,并制订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孩子的心理问题本源在家庭、在父母。上述两个案例中,经了解,妈妈都属脾气暴躁、性格强势的类型,经常指责打骂孩子,同时与丈夫也经常发生矛盾。所以,请家长们注意,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一定要看其是否要求父母做心理诊断,如果忽视了这个环节,单纯要求孩子做配合治疗,根本不起任何作用,因为对于儿童来讲,只要回归家庭和学校,问题仍然照旧,伤害仍会继续。

3. 要慎重看待诊断过程中的各项测试。儿童心理测试各项数据和成人会有很大的差异,因为孩子的认知和分辨、自控与专注能力相对较弱。如果家长忽略了对差异性的关注,可能会把给成人测试的手段和方法应用在孩子身上,出现数据与结论上的偏差。经过对上述两案例家长的了解来看,咨询师并未给家长明确说明,完全走流水线,做完了测试检查,白花钱不说,还会耽误孩子的诊治。

4. 要把诊断结论交给学校和老师,请老师给予配合和关心。通过对上述两案例家长的了解,发现他们只是把诊断报告拿给校方看,并没有请老师给予配合,更不要说把问题成因详细说明,老师仍然像往常一样给两个孩子留课外作业,课堂上仍然像对待其他正常孩子一样严格要求他们。特别是小A的情况更为糟糕,已经发展到老师非但不对这个孩子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相反还以厌恶的态度要求家长给孩子转学。而小B妈妈同样在老师的要求之下,规定孩子必须完成大量的作业,不管孩子能否做到,仍给孩子很大的精神压力。

几点建议

1. 家长需要注意给孩子提供足够的心理安全感。我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孩子,即便心理表现正常的孩子,常因父母不懂家庭教育,忽略家庭教育,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管教孩子,导致孩子缺乏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为杜绝此类现象,我希望家长们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业,切莫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一味用强迫和打压的方式逼迫孩子学习。

2. 家长需要适当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对孩子来说,玩耍是正常需求,家长要结合课外学习,适当地安排孩子玩耍的时间,让孩子在玩耍过程中充分放松,确保心情的愉悦。再通过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引导孩子学会管理时间,让孩子有学有玩,动静结合。对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长不妨适度满足,结合好孩子意识,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孩子在合理范围内得到个人意愿的满足。

3. 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避免孩子心理压抑。从我接触的大量家长来看,普遍存在着亲子关系不好的现象。很多家长常常嫌弃自己的孩子这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根本不反思自己怎样说,孩子才会愿意听。他们也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亲子阅读,提升孩子的信任感,并加以合理的引导,让孩子在相对宽松和民主的家庭氛围中生活和学习。其实,判断孩子的生活环境好与不好,非常简单——只要家里家外能经常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就说明孩子的生活环境是好的,内心是快乐的,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4.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好品质。很多家长不重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看问题往往有偏激的倾向,过于自我,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很难理性看待问题,这样自然难以培养孩子正确的认知,更不要说内心充满正能量,以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了。请家长们一定要记住,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必须要尽可能地做到;否则,孩子没有榜样可以学习、参考和模仿,要知道,空口说教是起不到教育作用的。

不要让你的孩子,像上述两个案例中的孩子那样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再去想办法,到了那时,你再想办法解决,往往就比较棘手了。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咨询师心理咨询案例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求助指南你了解多少?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心理咨询不简单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同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