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经济面临四重深层挑战

2015-10-15程实

商界评论 2015年8期
关键词:极端化股市利益

程实

本次国内股市的动荡,只在涨停和跌停间选择,这种非此即彼的极端方式,传递出中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挑战信息。

无论你是否察觉,我们正好活在厚重的一段历史里。若干年后,谈到股市,一定还将有人记得这些寝食难安的日子,从业者还将铭记这段跌宕起伏的经历,学者们还将研究这次匪夷所思的动荡。

其实,就涨跌本身而言,中国股市的此番调整虽说轰轰烈烈,但也谈不上空前绝后,在国际金融史上可以找到许多足以堪比的片段。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在于,作为一个设置了涨跌停板的市场,A股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上千只股票从连续跌停到连续涨停再到跌停,除了两个极端,似乎没有一条中间道路可以去走。

而实际上,中国近代的成功之路,就是一条中间道路。在经济方面,中国在计划和市场之间谋求了一条中间路径,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崛起。在宏观调控方面,中国则愈发强调统筹“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既依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力量。

本次中国股市的动荡,却让我们看到了在涨停和跌停间的极端选择,这种非此即彼的方式传递了深层次的危险信息。

实际上,中国经济金融领域还存在另一些令人担忧的极端化现象。例如,国内外专业人士看股市,要么极端强调投机,宣扬中国股市赌场论,要么极端强调脆弱,宣扬中国股市低阶论,这对中国循序渐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培育健康的投资氛围带来了潜在冲击。

在我看来,透过现象看本质,股市涨跌倒在其次,包括股市在内的这一系列极端化现象,深层次反映了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四重深层挑战。

第一,国家利益正受到威胁。国家利益是国际社会最现实的普世价值,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股市的中长期稳健发展,既关系到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又支撑着创新创业和一系列国家战略,应该说意义重大。内外复杂因素作用下,股市走极端,根本上是不利于大局的;而市场层面对国家一系列稳定股市措施的用脚投票,也表明,国家利益和个体利益之间尚缺乏战略统一的制度安排和市场引导。

第二,中国模式还缺乏认同。中间道路是中国模式的精髓,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发展智慧。现在,中国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一带一路”大战略,中国的崛起势必需要伴随着影响的扩大,模式的认同是关键。而金融市场在复杂因素作用下出现一系列极端化现象,本质上是对中国模式的一种理念冲击,长期来看更是危险。

第三,金融系统还不够成熟。成熟的市场很少走极端,中国股市在涨停和跌停间反复跳跃。这实际上印证了中国金融系统还具有新兴市场特征的事实。这表现在金融监管现代化程度和金融市场风控能力落后于产品创新;整个市场对杠杆的全面理解落后于对杠杆的过度使用;理性投资的引导和中小投资者保护落后于市场体量的膨胀;政策的前瞻指引和健康投资氛围的营造落后于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事实表明,中国金融从上到下,专业性不是已然足够,而是相对发展需要大大不足。

第四,市场参与者缺乏必要的怜悯和敬畏。这次股市大动荡,真正令人心冷的是,市场专业人士并未在巨大创伤面前表现出恰当的怜悯,非专业人士则没有在系统性风险面前表现出足够的敬畏。有专业人士私下里甚至在公开渠道表示“让赌徒自生自灭,金融如此专业就应该让专业的人来做,市场就需要推倒重来”等。道理貌似没错,但还是轻视了系统性风险悄然形成的危险,忽视了非专业投资者中很大一部分是普通老百姓的现实,还表现出过于残酷的优越感。非专业投资者则分化为仓位决定心态的两个阵营,场外人嘲笑场内人傻,场内人埋怨场外人见死不救,贪婪和恐惧都尽显无疑,对市场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敬畏。

股灾终会过去,挑战却长期存在。所以,当务之急是政策要着力引导股市回到涨跌有序的中间道路上来。长期来看,建设国家利益与个体利益协调互促的市场制度、增强中国金融的专业竞争力、营造健康理性的投资氛围更需持续努力。

[编辑 王宇航]

E-mail:wyh@chinacbr.com

猜你喜欢

极端化股市利益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中国去极端化的立法起点及发展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相关内容评述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