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国图志》看魏源的近代外交思想
2015-10-15胡慧娥黄盾
胡慧娥+黄盾
摘 要:魏源是我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进士人之一,面对近代中国出现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魏源立足现实,审时度势,着手收集中外古今史料,编写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比较全面的史地著作——《海国图志》,并在该书中提出了富有近代色彩的外交理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以夷款夷”的经济外交,“博取众长,宽容开放”的文化外交以及“以夷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外交。
关键词:《海国图志》 魏源 近代外交 思想
中图分类号:K2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5)03-57-63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1822)中举,二十四年(1844)考中礼部会试第十九名贡士,因试卷文稿草率,被罚停殿试一科,次年才补中三甲进士,以知州用分发江苏,先后任东台、兴化知县。咸丰元年(1851),授高邮知州,后遭人弹劾,以“迟误驿报”、“玩视军机”革职。不久复职,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以世乱多故而辞去。晚年潜心学佛,法名承贯。魏源一生通经博古,中西兼顾,著作等身,主要代表作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
魏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先驱,是清末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1〕关于魏源思想的研究,学术界已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涉及经济、军事、学术、改革、教育、宗教、文学、史学等等诸多领域,甚至还论及其美学思想和体育思想等。诚如梁启超所说:“其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2〕甚至有学者称:“作为中古时代的最后一位人物和近代最初的一位人物的魏源,对他的思想怎样评价都不算高。对他的研究,可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我们可以称之为“魏源学”或“魏学”。〔3〕正基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前辈学人的研究基础上,对魏源外交思想作一梳理和探析。
关于魏源的外交思想,专门研究的著述不多,即有论及,也是用魏源的开放思想、对外理念或近代历史文化观等相近的语词表达,因而比较零散。专门研究魏源外交理念的论文仅有寥寥数篇,如于醒民的《林则徐、魏源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发表于《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三期),肖钟生的《论魏源的对外开放思想》(发表于《邵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三期》),段尊群的《魏源的改革开放思想》(发表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第二期》),张永年的《论魏源的“以夷款夷”军事外交思想》(发表《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第一期),管宏平、李皓的《魏源对外思想“三大主义”及其启示》(发表于《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四期),陈鹏的《魏源对外思想的再认识》(发表于《邵阳学院学报》,2010年第一期)等等。这些文章多是从某一角度(如主要从中西碰撞与历史影响上谈)涉及到魏源外交思想的研究,并未作系统深入的阐述,也没有明确提出“魏源近代外交思想”的内涵。第一位真正立足于魏源外交思想、并进行了较详细研究的学者应该是袁南生,他在其著作——《外交舞台上的湖湘人物》中,第一章就是写魏源,提出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外交思想家”的观点,并对其外交思想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认为“师夷”是魏源外交思想的逻辑起点,“攻夷”是魏源外交思想的基本策略,“款夷”是魏源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制夷”是魏源外交思想的根本目的。但是,袁南生并未分析其外交思想的近代性,对内涵也没有全面概括。此外,关注到魏源外交思想的还有两位杰出人士,一是梁启超,他在《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史》中写道: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所提出的“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三大著书目的,就是近代对外政策的三大主义,其中,攻夷、款夷是权宜之计,而师夷才是转弱为强的根本大计。〔4〕另一位是我国前外交部长唐家璇,在其主编的《中国外交辞典》中亦说:魏源的思想“被誉为近代中国外交、海防和军备思想的前驱”。〔5〕以上这些学者的研究对我都有很大启发,通过熟读《海国图志》,本人以为魏源的外交思想具有明确的近代性,并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以夷款夷”的经济外交,“博取众长, 宽容开放”的文化外交以及“以夷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外交。
一、魏源外交思想的近代性
正因魏源身处我国中古时代向近代转型的特殊时期,其外交思想是否具有近代性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于醒民指出:中国登上近代国际外交舞台,表现出与历代“夷务”截然不同的面貌,这是与林、魏的卓越贡献分不开的……(林、魏)外交思想对中国传统的封建内向型有所突破。从此,中国的外交事务开始与民族事务截然分离,中国的外交官开始走向世界外交舞台。〔6〕肖钟生认为魏源的对外开放思想,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了前驱先锋的作用,并提出洋务运动是魏源开放思想的延伸与实践表现。〔7〕张永明指出,魏源主张一种独立自主和开放的外交政策,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同列强订立合理的条约,维护扩大正常的贸易……其“以夷款夷”战略思想赋予了中国古代传统的“远交近攻”军事战略、“羁縻”外交政策新的时代内涵,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外交理念,开启了外交近代化的先河。但也认为魏源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改变称西方人为“夷”的习惯用法……未能认识到导致清政府丧权辱国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社会制度,由此决定了在当时形势下魏源的军事外交思想难以结出应有的硕果。〔8〕李汉武则明确指出,魏源的经济、政治主张及其所产生的实际社会影响,说明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前身的代言人,其思想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9〕袁南生直接提出: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外交思想家,给予其高度评价,认为魏源是第一个系统主张“睁眼看世界”的人,是第一个主张向外国派使节的人,也是第一个全面提出近代意义上的外交思想的人,亦是第一个初步提出开放的国家战略的人,其得出的结论是魏源外交思想是我国外交从“夷务”外交到“洋务”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它既包含许多传统的东西,更显示了许多新颖的色彩。〔10〕endprint
以上这些观点大体是对魏源外交思想持肯定态度的,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不能对其评价过高,传统资源在魏源的涉外思想中仍占据主导地位,他的思想并未跳出旧有的藩篱……传统的华夷观念遮蔽了魏源等人的事业,限制了他们从社会制度、思想文化等更深的层面去认识、了解西方;传统的“以民制夷”、“以夷制夷”、“师夷长技”、“款夷”的羁縻之策仍是古时丹,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等等。〔11〕学术争议往往能使问题愈辩愈明,本人以为魏源的外交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拟通过对该书的细析,来探究其外交思想的近代性。
首先,从《海国图志》的成书时间、背景和目的看。众所周知,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掀起了我国近代史的开端,正是在古老帝国面临西方首次冲击时迅速遭遇重创,并不得已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之际,魏源含悲愤,积极为这一“数千年未遇之大变局”寻找出路。一方面,战争期间,他坚决支持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且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 直接参与浙东的抗英斗争;另一方面,鸦片战争结束后,魏源就冒着极大的危险, 撰写了《道光洋艘征抚记》, 直指侵略者的滔天罪行,并深刻分析清朝统治的妥协投降和冒险主义是造成在战争中一败再败的缘由, 指出《南京条约》之后患无穷,而肯定和赞扬林则徐为代表的抵抗派, 称颂二元里人民的抗英业绩。面对突如其来的侵略危机,朝野一时充斥着失败主义与投降论调,魏源则着手收集大量世界史地资料,对中外情势进行清醒的分析,于1842年即撰写出五十卷的《海国图志》初本。其撰书目的在序言里说得很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12〕所以,有学者称《海国图志》是魏源御侮图强、挽救中国开始沉沦、振兴祖国的发奋之作。〔13〕由此可看出,《海国图志》成书于近代,其撰书体例和目的均与传统的史地著作不一样,明确显现出其对外思想的近代性。
其次,从《海国图志》的参考资料来源看。《海国图志》初本五十卷,到1847—1848年,魏源又将其增补为六十卷本,1852年最终扩充为百卷本,全书五十七万多字,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巨著。其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为基础外,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十四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七十多种,另外,还有各种奏折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的材料(包括其亲自参与审讯夷俘安突德所获得的情报等)。另外,他还搜集征引了相当多的外国人的著述,如英国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葡萄牙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夷人所编《澳门月报》、《澳门纪略》等,共计二十余种。粗略统计,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资料有百余种,这是以前任何一部史地著作所不能企及的。而且该书不但详细记载了世界“五大洲、四大洋”的概况,还第一次从理论上肯定了研究世界史地的必要性,殊为可贵。正因魏源征引了大量世界近代史的资料,其外交思想的近代视野也就不言而喻了。
再次,也是最根本的,我们可以从《海国图志》的内容看出魏源的近代外交观。书中有多处体现了魏源的近代国际外交理念,如近代国际社会常用的外交均势策略、近代海防观、远交近攻策略等,在新的历史时期都焕发出近代色彩。兹举几例为证:在征引东印度各国历史资料时,魏源最后分析曰:“……夫以夷攻夷之效,咫见者视为迂图。乾隆、嘉庆间,一封暹罗,遂足以西制缅甸,东制安南。善弈者或一间著而全局皆生,况以宅中驭外之势,制仇衅四结之夷哉?”〔14〕这里,魏源冷静分析了东印度地区各国情势,采取“间著”等灵活策略,已达“以夷制夷”之效,如此,魏源至少在两方面突破了传统的外交理念:一是打破了“天朝上国”的中国中心论,已认识到世界各国独立并存的国际形势;二是看到了各国、各地区的地理、国势等情状,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以夷制夷”的驭外制夷策略。在写英国历史时,魏源分析其与其他国家的均势关系:“西海诸国最强大而为英吉利所畏者,一曰米利坚(指美国)……二曰佛兰西(指法国),皆地土大于英吉利,而船炮如之,亦好贸易……诸国皆不相统属,荷兰颇为英吉利欺凌,每倚佛兰西为援,则与英吉利固外好而阴忌之,未必听英吉利越其国而与俄罗斯贸易。”〔15〕如此体现了近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基本理念——均势观,魏源客观阐述了英国、美国、法国、荷兰以及俄罗斯等大国之间相互制约、互为掣肘的关系,所识颇具近代意义。论及英国在华贸易公司时,征引资料云:“洋商中贤愚不一,每年互相倾轧,倘有泄外夷之短者,该夷公司必知,遇事挑斥。故洋商遇地方官询以夷事,皆谬为不知,而中国用人行政及大吏一举一动,彼夷翻无不周知。……公司一散,海疆可保永绥。盖党羽众多,势力始横。善治者必先设法解散,而后易于制驭。”接着又说到澳门新闻纸的作用:“(新闻纸)各国皆出,遇事之新奇及有关系者,皆许刻印,散售各国无禁。苟当事留意探阅,亦可觇各国之情形,皆边防所不可忽也。”魏源后写有案语:“‘公司散则易制,此语甚扼要领。不料十四年散后,粤督反行文英吉利索其专派公司来粤,总司贸易,其来人即义律也。误听洋商簧惑之谋,遂启边防无涯之祸。惜哉!探阅新闻纸,亦驭夷要策。”〔16〕从这里可以看出,魏源已认识到英国在华贸易公司的极大危害,除了表面的经济贸易外,还有很强的政治功能,知晓“中国用人行政及大吏一举一动”,从而提出予以解散的策略,以达“易于制驭”的目的;同时,他也看到了报纸(即新闻纸)的宣传作用,认为亦是“驭夷要策”。这些都表明魏源的思想已脱离了传统的闭塞保守的对外理念,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近代外交观。另外,魏源在介绍美国历史的总叙中,又明确评述:“愤逐英夷者弥利坚,而佛兰西助之,故弥与佛世比而仇英夷,英夷遂不敢报复,远交近攻,可不谓智乎……故不悉敌势,不可以行军;不悉夷情,不可以筹远。”〔17〕此处,魏源进一步分析了当时几大列强间的均势形势,而提出“悉敌势”、“悉夷情”的外交理念,比起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硝烟四起之时,尤在问英国与本国相距几何的一无所知的世界观,魏源的近代思想卓然彰显。
尽管魏源在论述这些对外观念时确乎用的是“夷”的字眼,但这是当时大清统治之下的术语,不应苛责前人。在魏源的影响下,很快在洋务运动中,总理衙门设立后,就改“夷”为“洋”的称呼了。从以上可以看出,魏源主张分析世界各国情势,其外交思想与传统的理藩院所主导的外交观念已有很大不同,表现的是一种近代外交思想。endprint
了解了魏源外交思想的近代性,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其近代外交思想的主要内涵,笔者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即“以夷款夷”的经济外交,“博取众长, 宽容开放”的文化外交以及“以夷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外交。
二、魏源近代外交思想的内涵
(一)“以夷款夷”的经济外交主张。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明确提出了“以夷款夷”的思想:“以守为款,而后外夷范我驱驰,是谓以夷款夷……款夷之二策,曰: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通市。”〔18〕一般认为,“以夷款夷”是一种外交策略,是在我方力量尚未达到可以“攻夷”时的一种暂时“和夷”的策略。“款夷”需要有强大的武力为后盾,所以魏源主张要重视海防建设;“款夷”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强大本国力量;而在实施过程中,魏源强调的“款夷”政策其实主要是运用在经济外交领域,这也是魏源外交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实施在《议款》一条中有详细阐释。
首先,款夷的前提是悉夷情。魏源提出开设译馆,以使“夷情夷技及夷图,万里指掌米如沙”。〔19〕同时主张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起用专门的外交人才,熟悉世界各国交往情况,再制定对付外国侵略者的有效办法。其次,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在贸易中可利用外夷之间的矛盾,推行有利于我方的经济策略。他敏锐地提出,在同外国通市交往中不宜与垄断公司打交道,而应与散商打交道,指出:鸦片战争时,英国若如各国一样,“当时无公司领事”,“则英夷亦不过随同各国具结,惟恐卸货之不早,鹜利之不先,何暇抗文法,争体制?何至开兵炮,停贸易?又何至愬国王请兵舰,连兵万里,构衅数年”?〔20〕尽管魏源不懂垄断资本与战争的关系,但他认为公司垄断他商之路,“公司散则易制”,确乎有一定的道理。而美、法、葡、俄与英国的利益并不一致,可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以达到对付英国的目的。第三,魏源还力主在通市互市中权衡利弊。他认为“款夷之策二,曰:听互市各国以款夷,持鸦片初约以通市。”也即利用条约、条款和通商之约,来达到“羁縻”敌国的作用。于是,他对比分析了鸦片战争前中英历年的贸易,以道光十七年广东与英贸易出入之数为例,“共计英吉利船所购出广东之货,二千一百八十一万六千……共英夷进口货四百四十七万八千元,少于出口货七百余万元。使无鸦片,而以货易货,则英夷应岁补中国银七百余万元。乃是岁鸦片价银反出口二千二百万元。”〔21〕因此,他主张严禁鸦片,与各国平等互利地发展经济贸易关系。他认识到:“东不足西有余,以其所有易所无,气运贸迁,乌见失诸此者,不可偿诸彼乎!夫唯有度外之人,则能通自古未通绝域,致自古未致之货币。”〔22〕即主张发展正常的对外贸易,使之互通有无,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在中外贸易中保持平等互利。同时还能争取时间,壮大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与敌人相抗衡的目的。第四,在实行“以夷款夷”这一政策时,还应注意掌握时机。魏源认为:“既变以后,则不独以夷攻夷,并当以夷款夷。”〔23〕并分析法国头目来华欲调停中英战事时说:“佛兰西求面禀军情,其来意之诚可见,且得与英夷素仇之勍敌,使之讲款,英夷必曲从。即使不从,而藉词交兵,英夷亦必畏。事机莫善于此,乃稽延半载,始听其行。及入长江,而江宁款议已定数日矣。”〔24〕这里魏源看到了各国为正常贸易之故,而希调和中英战争的诚意,可惜朝廷不知夷情,不明白其中利害关系,错过了有利的时机,而导致《南京条约》的最终签订,殊为痛惜。当然,“以夷款夷”的前提是自身要强大,魏源已明白:“外夷惟利是图,惟威是畏,必使有可畏怀,而后俯首从命”。〔25〕于是,他强调:“武备之当振,不系乎夷之款与不款。既款以后,夷瞰我虚实,藐我废弛,其所以严武备、绝狡启者,尤当倍急于未款之时。”〔26〕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内部虚空,百业废弛,武备不振,在外交场合也很难有立足之地,而往往只是被欺辱的对象。所以魏源极力主张清廷要“严修武备”,不断壮大自身力量,才能真正实现联合他国,来共同对付主要敌人的目的。总之,魏源“以夷款夷”的策略,就是利用和平的外交手段,与外国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正当的贸易交往,而非采取暴力手段,但必要时也不排除诉诸武力。这是魏源近代外交思想在经济领域的表现,为近代中国外交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经济外交的萌芽。
(二)“博取众长, 宽容开放”的文化外交。中西文化交流,始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魏源作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先进士人,极力主张对异域文化采取宽容礼让的态度。他的这一观念的变化意义重大,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的“华夷”观念中的“夷”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由专指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逐渐变成了专指外国人, 是蔑称西方侵略者的一个代名词。雍正、乾隆时期, 这种新的“华夷”观念已基本形成, 并体现出了它的两大特征: 一方面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 是世界的中心; 二是认为西方文化毫无用处, 甚至有害, 应对其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长期以来,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致使古老帝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遭到惨痛的失败。面对这一变局,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对“华夷”观念进行深刻反思,魏源即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早在鸦片战争前,魏源就主张在文化上应博取众长,他说:“方隅之士,入主出奴,日相斗战,物而不化;岂知大人殊途同归,——孔、老异学而相敬,夷、惠异德而同圣,箕、比异迹而同仁,四科并出尼山,九流同宗乎古帝。”〔27〕鸦片战争后,面对“华夏中心”论思想的冥顽固陋,他更尖锐地指出:“广谷大川自风气,岂能八表之外皆六经!”〔28〕在这里, 魏源将华夏文化仅看作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认为她与其他类型的地域文化是平等并存的。正因魏源采取了这样一种开放的态度, 所以才能喊出“ 师夷长技”的口号。
具体来说,魏源的近代文化观亦体现在其编著《海国图志》时, 首次去掉了外国译名的口字旁,并把地球的正、反全图列于全书之首,将中国的位置和大小直观地展示出来。同时,他还接受了哥白尼的“ 日心说”,改变了中国传统自然观的“天”与“地”对立的二元论主张。他认识到,只有秉持一种正常的心态去了解西方各国的情况,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因此,他批评顽固派把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说成是“奇技淫巧”,并相信中国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也一定能够达到西方人同样的境地。endprint
由上可见,魏源主张对西方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思想更体现出一种对外开放的态度。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腐儒们顽固拒绝和盲目贬低西方文化的情势下,魏源以一种平等宽容的态度相待,提出“ 师夷”的口号,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神和宽广胸襟。
(三)“以夷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外交。魏源的军事外交思想,是其外交理念的最突出的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夷攻夷”的积极防御的外交思想,二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动学习西方、从而有效制约西方的对外理念。
1、“以夷攻夷”的积极防御的外交思想。
魏源提出:“以守为战,而后外夷服我调度,是谓以夷攻夷……攻夷之策二,曰: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29〕关于“调夷之仇国以攻夷”,还举例说:“汉用西域攻匈奴,唐用吐蕃攻印度,用回纥攻吐蕃,圣祖用荷兰夹板船攻台湾,又联合俄罗斯以逼准噶尔。”〔30〕进而又说:“合各国以制一国,则如臂使指。”〔31〕由上可知,“以夷攻夷”是一种积极的防御外交思想,即在积极防守好自己门户的基础上,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展外交活动,从而利用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促使一国或多国运用武力手段制服侵略我国的敌对国。这种“以夷攻夷”的积极防御的军事外交思想的提出,表现了魏源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竞争时代争夺国外市场矛盾的国际关系的初步认识,并且企图加以利用来寻求解决对外的方法。他还认识到英法美之间矛盾很深,“自明季国初之际,佛兰西开垦弥利坚东北地,置城夷,设市埠,英夷突攻夺之,于是佛夷与英夷深仇,及后英夷横征暴敛,于足弥利坚十三部起义驱逐之,兼约费兰西为援,三国兵船数百艘,水陆数十万,不解甲者数载,弥利坚断其饷道,英军饥困,割地请和,弥利坚遂尽复故地二十七部,英夷止守东北隅四部,不敢再犯。”〔32〕英国除与那些国家有矛盾外,还与越南、泰国、尼泊尔、缅甸等国家有矛盾,而这些国家都是中国的属国,同时也都受到英军侵略的威胁,因此,魏源主张这些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英国殖民者。从以上魏源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矛盾的分析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外交战略。只是鉴于当时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形势的复杂多变,其思想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从而也没能产生很好的实际效果。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动学习西方、从而有效制约西方的外交思想。
魏源认为:“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33〕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学习外国的长处以达到制约敌人的目的,这是魏源军事外交思想方面一个核心部分,它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师夷”和“制夷”,其中,“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魏源特别注重取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因此,他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34〕魏源将学习西方的长处作为一种外交手段,也是一种强国的途径,从而达到“制夷”的目的,并将是否学习西方的长处与国家安危直接挂钩,这实际上是近代外交在军事上的一个重要表现,一国只有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主动权,才能在国际上站得住脚。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应对西方的挑战而求得生存、发展。于是,站在时代前列的魏源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动学习西方的军事外交思想。至于“师夷”的主要内容,即魏源所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35〕学界已有大量研究,本文就不再赘言。
魏源的“以夷款夷”的经济外交,“博取众长,宽容开放”的文化外交,“以夷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军事外交,构成了魏源近代外交思想的主要内涵,其中,“款夷”的经济外交是手段,“宽容”的文化外交是态度,“制夷”的军事外交是目的。魏源所提出的带有浓厚近代色彩的外交理念,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外交思想的滥觞,这对中国以及周边国家如日本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朱有志:《魏源思想纵横谈》评介,《求索》,2011年第九期,第256页。
〔2〕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4593页。
〔3〕傅治同:《魏源思想纵横谈》序,《邵阳学院学报》,2011年第一期,第4页。
〔4〕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349页。
〔5〕〔10〕袁南生:《外交舞台上的湖湘人物》,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页,第15—19页。
〔6〕于醒民:《林则徐、魏源的外交思想及其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三期,第48页、第50页。
〔7〕肖钟生:《论魏源的对外开放思想》,《邵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8〕张永明:《论魏源的“以夷款夷”军事外交思想》,《凯里学院学报》,2007年第一期。
〔9〕李汉武:《论魏源变革思想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前身的启蒙思想》,《求索》,1985年第三期。
〔11〕陈鹏:《魏源对外思想的再认识》,《邵阳学院学报》,2010年第一期。
〔12〕〔27〕〔28〕魏源:《魏源集》上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07、28、65页。
〔13〕吴雁南:《魏氏的改革观与心力决定论》,《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二期,第42页。
〔14〕〔15〕〔16〕〔34〕魏源:《魏源全集》,岳麓书社2005年版,第716、1445、1415、1418、1078页。
〔17〕〔24〕魏源:《魏源全集》,岳麓书社2005年版,第1585、1912页。
〔18〕〔19〕〔22〕〔26〕〔29〕〔30〕〔31〕〔32〕〔33〕〔35〕魏源:《海国图志》,岳麓书社1998年版,第1、90、1128、26、1、26、30、1、26、26页。endprint
〔20〕〔21〕〔23〕〔25〕魏源:《魏源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77页。
Inquiring Wei Yuans Modern Diplomatic Ideas From His Book the Maps and Records of the World
HU Hui E Huang Dun
(Hunan University, Yuelu Academy, Changsha 410000; Shaoyang College, Department of Chinese, Shaoyang 422000)
Abstract: Wei Yuan is one of the advanced intellectuals in modern China to “open your eyes and see the world". In modern China, people faced changeable situation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ousands years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Based on reality, Wei Yuan judged the time suitably and sized up the situation, setting to collect ancient and modern historical materials about China and other foreign countries, and he wrote out a more comprehensive book of world history and geography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the Maps and Records of the World. In this book, he put forward rich modern diplomatic ideas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he economic diplomacy, which means mobilizing western countries to control western countries; the cultural diplomacy, means having open minds and learning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the military diplomacy, means "mobilize enemies of Western countries to attack Western countries" and "learn the strengths of Western countries to restrict Western countries".
Key Words:Maps and Records of the World; Wei Yuan; Modern Diplomacy; Ideas
责任编辑:林建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