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研究及策略*
2015-10-15杨兆有
杨兆有
(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 , 福建 福州 350007)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研究及策略*
杨兆有
(福建第二轻工业学校 , 福建 福州 350007)
文章对发放福建省十几所知名中职学校近1350份问卷的调研分析,从学生管理队伍的基本情况、职业现状、职业提升、职业规划与发展、学生干部的调查等5个方面入手,查找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研究;策略
狭义上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是指班主任、生管老师及学生干部这三支队伍。他们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和行为规范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加强中职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对于中职学校主动适应职业教育新常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新修订的中职校德育大纲,提高学校育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对调研的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提出了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力求形成特色和提供一定的借鉴。
1 研究背景及方法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肩负着更加重大的历史使命,亟须为全面提升人力资本整体素质增强培养能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2014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职成[2014]14号的通知,要求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要求我们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此各学校不断加强了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学生管理队伍在量上在逐年增加,在质上逐年提升,为学校的平稳发展发挥了有力的作用。然而,在面对信息化高度发展,中职生源素质千变万化的现实下,当下各中职校的学生管理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管理的需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日常管理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屡见报端,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研究和破解。
课题研究组精心设计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查阅资料形式,掌握中职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现状。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学生管理队伍的基本情况、职业现状、职业提升、职业规划与发展、学生干部的素养等五个方面,共发放1350份的调查表,回收班主任问卷230份,学生管理老师(含生管)167份,学生干部类问卷863份,共计1210份,未回收140份。调研、访谈了十几所有适度办学规模的中职学校,查阅国内外有关研究材料。
2 调研结果统计分析
2.1 学生管理队伍的基本情况
对教师的承担工作、年龄、学历、专业、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年限进行了调查,统计的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职学校的生管老师多为专职,班主任工作多为教职工兼职承担,以中青年教师居多,25-35岁占了56.4%,40岁以上的教师,承担班主任较少,占18.4%;学历结构上,本科及以上占66.8%;在专业学科上,比较均衡,各种专业均有,以经济学专业为最多;从从事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年限上看,5年及以上为31.6%,由此分析得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队伍较为年轻,年限不长,流动性较大。
2.2 学生管理队伍的职业现状
2.2.1 对加入学生管理队伍的渠道和选择学生管理岗位的原因,调查分析如表2所示。
从加入学生管理队伍的渠道来看,毕业后直接从事这项工作的比较多,而从选择原因来看,有39.6%的学生管理老师是迫不得已的暂时选择。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管理老师不是真正对这一行业的热爱,导致存在专职生管老师阅历不深、经验不足,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这已成为学生管理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2.2.2 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分析上,得出如表3所示数据。
他们对职责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上,比较多以上的占了71.2%,使用现代化交流工具QQ及微信的居多,占65.2%,与学生面谈的相对少,占14.4%。这一数据反映两层含义,一是大多数学生管理老师很少深入一线,主动与学生交流;二是反映出学生管理是青年教师占多数特点,青年老师善于使用现化的交流工具。
表1
表2
2.2.3 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压力调查上,得出如表4所示数据。
可以看出,中职学生管理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他们普遍存在疲惫感与迷茫感。压力主要来源于安全及突发事件、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及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上,三者占92.8%,这也真实反映中职生难管的一面;疲惫感与迷茫感主要由工作压力和对前途的迷茫造成,占65.6%。在排解压力的方法上,青年的教师们除了找人倾诉,还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说明青年教师们思索更为前卫,想法更符合时代的要求。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2.2.4 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突出问题的处理办法的调查,得出如表5所示数据。
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置办法只作了2项的选择,正确选择的只有52.8%,而束手无策,极度恐慌的占12%,还有30%多的老师干脆不作选择,这说明大家还是比较害怕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从“应急处置的程序与方式”这一选题看,非常熟悉、有一定了解、比较模糊,均占一定量的比例,也说明大家对应急处置的办法并没有十足把握。而处置流生问题,居然有64.4%的人认为是减轻工作量的好办法,这足已说明老师对流生问题的无奈,从侧面上反映了管理老师的综合素质不高、责任心和爱心不强。
2.3 学生管理队伍的职业提升
这块内容,我们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下教师渴望提升哪方面的能力及学校对学生管理队伍的培训情况。所以设计了4道选择题。统计的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管理老师认为沟通能力最欠缺,占56.4%,渴望通过多渠道有质量的培训来提高自身同学生和家长的交流能力和业务素质。
2.4 学生管理队伍的职业规划与发展
这于此类问题,也设计了4个题目,统计的结果如表7所示。
从数据可以看出,管理人员对学校出台的考核办法满意以上的达46%,觉得需要完善的达26%,说明对学校的管理制度基本还是满意的;对“晋升机会与今后的前途”调查来看,也基本是对半,认为晋升机会多与不多的,今后前途有信心与说不清楚的,各占一半,说明管理人员的迷茫感。从“提高工作积极性”及渴望学校予以解决的困难上,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减轻学生管理队伍的工作压力上,是管理人员最为急需的,占24.5%,高于“工资、津贴”实惠待遇的提高近6个点,说明他们工作压力较大。
2.5 学生干部的调查
为了做好学生干部的调查,我们做了7道题,分别提供教师与学生干部、学生作答,老师与学生答案比较一致的有以下4题。
(1)学生干部应具备哪些素质要求,有70%以上的老师与学生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合作力、沟通能力、竞争意识等依次排列,说明学生干部最应具备的是积极的工作态度。
(2)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关系的认识上,老师与学生也比较一致,认为是“同学关系”占绝大多数,其次为朋友关系29.1%,接下来,老师认为是“同事关系”,而学生多认为是“上下级关系”。这一现象可以分析得出,在学生的眼里,学生干部还是个“官”。
(3)怎样看待学生干部的工作占用自己的学习与休息时间,绝大多数的老师与学生均认为是有价值的,能使自己得到锻炼。而认为无价值,浪费时间、耽误时间的,只占极少数。说明学生干部的队伍是大家所认可的。
(4)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急需解决的问题上,大家也一致认为组织架构上复杂,分工不明确,导致干部工作激情不高。而学校的支持与扶持,老师的关爱,硬件、场地等不是制约学生干部建设与发展的问题,说明各学校重视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为其正常的工作开展提供应有的条件。
而教师与学生答案不致的有下面道。第一题,对学生加入学生干部的动机是什么。老师多回答:结识更多的人,学生多回答:锻炼自己的能力。说明老师对学生干部的动机是有看法的,从而也说明学生干部队伍还不能令老师们满意。第二题,对学生干部压力最主要来自哪里?学生多回答来自工作压力、学习压力、舆论压力、感情压力等依次排列,老师的回答为舆论压力、感情压力、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等排列,说明老师认为舆论上对学生干部的评价,是学生干部的主要压力,也说明舆论上对学生干部的评价还不是很满意。第三题,不能容忍以下哪种学生干部的行为。老师多数认为能力强,但比较独裁,难以接受别人批评或反对意见;学生认为有能力,工作认真,但不亲切,似乎总高人一等的;其次为亲近团体中的部分成员,相对冷落其他成员的,再次为习惯指挥别人做事,自己却很少参加劳动。这一现象,说明学生与学生干部接触更为紧密,感受更为真切。
3 中职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策略
从调研、访谈和查阅资料的总情况来看,可以获悉当前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着40岁以上有着丰富从教经验的老师不太乐意承担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经验不足;与学困生沟通能力弱,把流生当作减轻工作压力;学生管理队伍感觉工作压力大,尤其是生管老师的工作压力大,存在职业迷茫感;老师缺乏对学生干部的了解,导致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未能得到有效发挥,甚至遇到误解等突出问题,为此,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设策略:
3.1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全员性”建设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是党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原则。然而,在中职学校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中仍存在重教学,轻育人现象,部分教师尤其是高级讲师及以上教师没有把育人当作中心工作,很多老师承担育人工作,也仅仅是为了满足评职称的需要。为此,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全员性”建设,这里主要是指班主任和学生管理老师。“全员性”建设应包含2个层面:
3.1.1 在数量上体现全员,一方面要由上层出台激励政策,尤其是在职称晋级、出国进修、优秀教师评选上加以鼓励;另一方面,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和学生管理老师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对他们的思想水平、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进行定期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务聘任、班主任聘用、奖惩、津贴、晋职提级的重要依据。对工作成绩突出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把他们作为行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大胆提拔和使用,并优先安排进入与学生工作有关的领导岗位,来引导全体教师积极承担育人工作。
3.1.2 在内涵在要体现“全人教师”。著名教育家约翰·米勒指出,“全人教师”需要满足2个基本素质,即“真实”与“关怀”。全人教师的两个基本素质要求育人工作者要树立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帮助人。做到以教师自身的思想和行动相统一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成长。
3.2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职业性”建设
有什么样的学生管理队伍,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风,这已成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职业性”建设。
3.2.1 在班主任和专职学生管理人员上,一是要加强班主任和学生管理老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提升职业道德水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二是要加强他们的业务能力培训,一方面培养他们责任心、爱心和同情心,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发现异常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三是要建立“青蓝工程”,采用结对子方式提升弱势班主任和学生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四是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功能,加强对班主任和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指导,提升他们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2.2 在学生干部队伍上,一是要建立起严格的、可操作的学生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制度,真正把品德优秀、乐于为学校干事的学生选拔到学生管理队伍中来;二是要定期对学生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着重培养他们的品德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交流意识和处事能力;三是要让学生干部充当小老师或班主任助理,参与学校或班级的日常管理事务,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体现自我价值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四是要引入企业考核机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品德和业务能力考核,对品德低下,业务不精要及时教育,屡教不改,及时清退,确保学生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职业性。
3.3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协同性”建设
从所调研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可知,大多学校采用三位一体模式,即由班主任、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含生管和保卫人员)和学生干部构成。在这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中,要特别加强“协同性”建设。所谓的协同,就是建立起以学生科为指导,以班主任为主体,以生管和学生干部为辅助的运转体系。“协同性”需求创新性和效率性。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校学生管理队伍“协同性”不强,其根源在学校对学生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工作职责、处事流程没能统一和明确,引起很多工作边界不清、职责不明,存在管理上的推诿扯皮、互相埋怨现象,导致学生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为此,学校要创新管理体制,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班主任、专职学生管理人员、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处事流程和评价体系,来推动学生管理队伍的“协同性”建设,进而提高管理效率。
3.4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成长性”建设
学校应制定有利于学生管理人员良性成长的相关政策,建立管理人员的发展阶梯和系统设计,调动工作积极性,解决后顾之忧。学校可以安排少量编制,为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优秀者进编奖励,对有意转岗参加教学工作的,要创造条件让他们转岗;对考核不合格者,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经帮助仍不合格的,要及时清退出辅导员队伍。在学生干部上,可以尝试聘用特别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校聘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或在就业推荐工作上给予优先,以此来逐步构建一支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敬业队伍。
3.5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调适性”建设
为了构建和谐稳定的学生管理队伍,学校要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调适性”建设,重在培养学生管理队伍的健康人格。一是学生管理部门要转变思维,做到简政放权,在不违背学校管理政策的大前提下,要积极发挥优秀班主任的主观能动性,大胆鼓励班主任自主管理,激活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减轻班主任工作负担;二是要充分发挥校园信息网在学生管理上的功能,把一些日常的事务通过信息网进行管理,来减轻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三是要积极引导学生管理人员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文体活动,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健康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四是要积极为学生管理人员排忧解难,关心他们的生活,疏导他们的情绪,纾解他们的怨气;五是加强学生管理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和辩证思维,来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和交往能力。学校只有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调适性”建设,才能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充满精力、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朱正昌.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张荣胜, 杨俊.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调研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理论, 2013,36.
[3] 林德华. 对中职德育队伍建设问题的思与行[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8.
[4] 邓书可,邓党浓, 姚琛.关于加强中职学校德育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时代:下半月,2012,10.
[5] 吴琼艳. 对完善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体制机制的思考[J].河南教育:职成教,2013,5.
[6] 孟凡志.关于中职学校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析[J].学园, 2013,27.
[7] 王敏. 加强中职学校宿舍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J].卫生职业教育,2009,10.
[8] 洪紫如. 浅谈中职学校女生生管工作的现状与发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3.
[9] 童垚力,巢波. 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探索高校学生管理新办法[J].高教高职研究:下旬刊, 2010,9.
10.3969/j.issn.1007-550X.2015.10.002
G717
A
1007-550X(2015)10-0048-07
2014福建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编号:DY201428A)。
2015-09-25
杨兆有,男,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