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5例临床观察

2015-10-15杨振兵高慧

新中医 2015年9期
关键词:反流胃镜证候

杨振兵,高慧

1.静宁县人民医院普内科,甘肃 静宁 743400;2.江苏省中医院超声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2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45例临床观察

杨振兵1,高慧2

1.静宁县人民医院普内科,甘肃 静宁 743400;2.江苏省中医院超声医学科,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普内科收治的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单纯西药治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加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柴胡泻心汤口服,并配合胃复安穴位注射进行治疗。总疗程均为3月。疗程前后均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及RDQ量表积分评估,行胃镜检查及24 h食管pH值监测,随访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RDQ量表积分及24 h食管pH值监测pH值<4的时间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胃酸分泌,改善食管黏膜病变情况,临床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疗法;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柴胡泻心汤;穴位注射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十二指肠和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胸痛、嗳气及咽部不适症状和(或)其它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和Barrett食管(BE)3种类型,约6%~14%的GERD可能会演变为Barrett食管,其中0.5%~1%又可能发展成食管腺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GERD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常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等有一定临床疗效,但长期使用会产生副作用,且复发率较高,因此,临床上拟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院普内科采用西药(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加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结合中药柴胡泻心汤口服,并配合胃复安穴位注射治疗GERD,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1]中反流性食管病诊断标准:①胃镜检查证实为EE;②胃镜检查无食管黏膜破损,但烧心、反酸等临床表现明显,24 h食管pH值监测结果提示病理性酸反流;③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阳性。符合上述任一条件者即可作出诊断。

1.2中医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2]肝胃郁热证:胸闷,胁胀,心烦,口苦口干,纳呆,腹胀,口粘,舌苔厚腻。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病程≥2月;③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能遵医嘱完成所有疗程的治疗。

1.4排除标准①治疗前2月内服用抑酸药物或其他对胃肠功能造成影响的药物;②有消化系手术病史、消化道溃疡或消化系肿瘤等病变的患者;③肝肾功能不全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④过敏体质患者;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⑥资料不全的患者。

1.5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静宁县人民医院普内科2012年9月—2014年12月就诊并行胃镜检查的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3~62岁,平均(40.4±9.7)岁;病程2月~8年,平均(3.1± 1.2)年;胃镜检查提示EE 22例,NERD 23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65岁,平均(41.1±10.2)岁;病程3月~10年,平均(3.3±0.9)年;胃镜检查提示EE 20例,NERD 2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嘱戒烟酒、清淡饮食、睡前2 h不再进食、抬高床头位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2.1对照组单纯予西药治疗: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上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每次20 mg,每天1次,口服;②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每次5 mg,每天3次,饭前口服。治疗1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

2.2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治疗:①予柴胡泻心汤口服,处方:柴胡、香附各15 g,姜半夏、黄连、枳实、人参各10 g,煅瓦楞子、代赭石各30 g,旋复花12 g,吴茱萸、炙甘草各6 g。便秘者加全瓜蒌30 g,大便稀溏者去枳实、黄连,加补骨脂、茯苓各15 g;胸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5 g;恶心呕吐者加姜竹茹15 g;胃镜检查糜烂面广泛者加白及15 g,三七10 g(冲服);烧心明显,舌质红绛者加蒲公英15 g,穿心莲10 g。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温服;②配合穴位注射,主要取穴为中脘、内关、足三里,注射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胃复安,郑州羚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322),每次选2处穴位,每穴注射量10 mg,每天1次。治疗1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①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治疗前后均进行证候积分评价,主症、次症按轻重程度分别记0、2、4、6分和0、1、2、3分;②治疗前后均予患者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RDQ)量表,根据患者烧心、反流、胸痛、反酸的临床症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4];③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黏膜病变改善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④治疗前后均予患者24 h食管pH值监测,记录pH值<4的时间;⑤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2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食管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查食管黏膜炎症病灶减轻>2级;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检查症状食管黏膜炎症病灶减轻>1级;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复查均无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22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RDQ量表积分及24 h食管pH值监测pH值<4的时间均较治疗前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比较,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RDQ量表积分及24h食管pH值监测结果比较(±s)  分

表1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RDQ量表积分及24h食管pH值监测结果比较(±s)  分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1

组别对照组n 45观察组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3.59±5.43 9.14±1.27①24.08±4.69 3.02±0.95①②RDQ量表积分24.27±6.52 7.24±2.28①23.96±5.88 3.30±1.02①②pH值<4的时间(min)68.57±15.36 45.74±10.63①70.21±14.32 31.45±11.03①②

4.3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3.33%,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痊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4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胃肠道反应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56%;观察组胃肠道反应3例,穴位注射局部红肿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论

GERD为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引起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体质下降导致食管清除能力降低、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胃及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或外伤损害食管黏膜屏障、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5],胃酸、胆汁、胰蛋白酶等反流入食管中,损害食道黏膜,还可累及食管等附近组织,故临床上不但会出现嗳气、胸痛、反酸等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还会出现许多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哮喘等[6]。对于GERD目前临床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抑酸剂、促动力药物及胃粘膜保护剂。因GERD的临床症状及黏膜损伤与胃酸强度呈正相关,故食管pH值检测也是GERD诊断的金标准[7],抑酸剂成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但对于难治性GERD效果并不好,且长时间大剂量应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临床特色。GERD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归属中医学“吐酸”“嘈杂”“食管瘅”“反胃”等范畴,本病病位在食管和胃,与肝胆、脾、肺均密切相关。其病机概括为肝胆失于疏泄,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临床以肝胃郁热证最为多见,常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和胃止痛为治疗大法。柴胡泻心汤为本院普内科经验方,是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方中以柴胡疏肝理气,枳实破气消积,姜半夏降逆化痰,旋复花消痰下气,代赭石降逆下气镇降,使升降有度,各司其职,恢复脾胃升降功能;黄连、吴茱萸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以疏肝清胆、理气和胃;香附行气止痛,疏肝解郁,燥湿化痰;煅瓦楞子制酸止痛;人参、甘草益气补虚,调中和胃,防降逆太过而伤胃。清代医家吴鞠通提出“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单纯通降和胃而忽视升气药的运用,难以达到“平”的目的。本方具有辛开苦降、寒温并用、补泻同施的特点,共奏疏肝和胃,泻火止痛之效。

在运用中药汤剂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特色,选用穴位注射的方法,不但发挥了药物本身的治疗作用,而且通过穴位针刺的刺激作用,调节人体机能、改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从而更好地达到治病的目的。同时,穴位注射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上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中医治疗GERD目前也存在不足,如中医辨证分型和标准尚无统一定论,中医证型与内镜下病理表现、辨病治疗还不能完全结合,小样本的临床疗效观察不能代表临床所有病例,故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研究对本病意义重大。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胃酸分泌,改善食管黏膜病变情况,临床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6):326.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5-196.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4,134-139.

[4]张声生,李乾构,朱生,等.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深圳)[J].中医杂志,2010,51(9):844.

[5]涂蕾,侯晓华.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1,16(1):37.

[6]汪凤仙,汪永和.加味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所致慢性咳嗽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7):59-60.

[7]汤进芝,王雯.胃食管反流病中食管pH检测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34(3):157-160.

(责任编辑:刘淑婷)

R571

A

0256-7415(2015)09-0066-03

10.13457/j.cnki.jncm.2015.09.033

2015-04-20

杨振兵(1973-),男,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脾胃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猜你喜欢

反流胃镜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