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产业 促跨越
——元阳县推动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经验与实践

2015-10-15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调研组李保林可顺祥卫光辉

创造 2015年9期
关键词:元阳县元阳梯田

文/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调研组 李保林 可顺祥 卫光辉

兴产业 促跨越
——元阳县推动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经验与实践

文/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调研组 李保林 可顺祥 卫光辉

云南省省长陈豪在元阳县调研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哀牢苍茫,擎起红土地的脊梁。红河奔腾,孕育元阳千年民族文化的灿烂与文明。元阳县位于云南南部,红河南岸,哀牢山脉南段,东邻金平县,南靠绿春县,西接红河县,北与建水县、个旧市隔河相望。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红河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元阳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抢抓省、州“产业建设年”三年行动计划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产业兴县、产业强县、产业富县”战略,全县高原特色农业、新型工业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具有元阳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产业发展经验,为全省广大的山区、民族地区县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做出了良好示范。

深化县情认识找准产业发展优势

元阳县地处红河南岸,全县国土面积2212.3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23万亩,人均耕地0.85亩。全县辖14个乡镇、138个村委会(社区)、1043个自然村,总人口44.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22%。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七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8.98%,是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十二五”以来,元阳县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和积极财政政策等机遇,不断加强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发展产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日益凸显。

(一)良好的区位优势。元阳县城南沙距省会昆明273公里,距州府蒙自92公里,距国家一类口岸河口157公里,是内地通往边疆的重要通道。随着个冷、元绿、红南、冷清等二级公路的建成通车,建水至元阳二级公路、哈尼梯田机场的规划建设,元阳县作为红河州南部交通枢纽的地位基本形成。

(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元阳县境内植被良好,森林茂密,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3.5%,是天然氧吧、休闲乐土。哈尼梯田先后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元阳旅游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已成为红河州乃至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增长点。

(三)丰富的矿产和水能资源优势。一是矿产资源丰富。元阳境内有储量丰富的金、铜、铁、铅、锌、大理石、石膏等矿产,开发潜力大。二是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元阳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全县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达87.36万千瓦(含红河干流),目前仅开发28.42万千瓦,仍有广阔的开发空间。

(四)优异的热区资源优势。元阳地形地貌落差大,最高海拔2939.6米,最低海拔144米,立体气候明显,全县有热区土地61万亩,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下的可垦土地有20万亩,极适宜甘蔗、冬早蔬菜、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壮大三次产业打造经济“升级版”

元阳是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交通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力度等因素制约,元阳县产业结构十分单一,仅以传统农业发展作为支撑,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十分艰巨。“十二五”以来,为破解发展难题,元阳县积极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云南省推进“两强一堡”建设和红河州“一个中心、五个示范”建设等重大机遇,深化县情认识,充分找准产业发展方向,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以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推进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形态。

(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调优调特农业。元阳县山区土地面积广袤,立体气候十分明显,适宜不同气候的粮经作物生长。“十二五”来,元阳县紧紧围绕打造“六个百万亩”优势产业群和“四大”特色产业群的目标,制定了《关于加快元阳县山区综合开发的决定》和《元阳县山区综合开发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了《元阳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两谷三带”发展思路,提出在海拔800米以下建设以热带水果、甘蔗、橡胶、辣木为主的河谷热区经济带;在海拔800米至1600米建设以梯田红米、生猪养殖为主的粮畜经济带;在海拨1600米以上建设以重楼、板蓝根、蚕桑为主的高山绿色经济带,实现农业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二是调快调新旅游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条长,关联产业多,带动性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对推动元阳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人民群众就业增收,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二五”以来,元阳县围绕“哈尼特色、AAAAA景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总体目标,以“梯田魂”为主要元素,编制完成了《元阳县旅游发展总体策划》、《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旅游总体规划》、《元阳县哈尼梯田文化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旅游专项规划,加快文化与旅游融合,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旅游功能,着力将元阳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同时,突出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按照“两原、两宜、两有”的目标,全力打造以哈尼小镇为中心,辐射带动箐口、黄草岭、大鱼塘、全福庄等周边村寨的“一心四点”乡村旅游圈,推动文化旅游业提速增量发展。

世界文化遗产——元阳梯田多依树景区

三是调强调精新型工业。元阳是传统的农业县份,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十二五”以来,为做强做大元阳新型工业,元阳县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节约利用、环境优化提升”的工业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一园四区”的工业布局思路,通过集群联盟、集成创新、集聚效应的整体综合功能聚合,加快新型工业产业发展。目前,园区内元阳华西公司矿区改扩建、红泰糖业食用酒精技改、茂源采石厂建设、利泰木业木材深加工、闽鑫源矿业技改等项目快速推进,腾辉石业大理石加工、申红生物质能源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芒铁河一级、大鲁沙河、杨系河二级等小水电站建设步伐加快,上新城风口山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站项目正进行风能资源和太阳能光伏测量。招商引资扎实有效,2015年1-6月全县实施项目58个,其中续建项目28个、新签项目30个,完成省外到位资金19.4亿元。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发展承载力。抢抓国家加大民生投入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利好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大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消除基础设施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一是全力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1.35亿元的纸厂水库全面完工,投资3.6亿元丫多河水库大坝已封顶,投资1.5亿元的东观音山即将启动,马龙河、诰封碑等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投资5562.7万元,完成了元绿二级公路损毁水利工程、新街镇养牛寨沟防渗工程、马街乡红土寨乌湾小型灌区项目工程、元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凤瓦芦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项目、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元阳县专项工程、呼山供水总管12号支渠防渗工程和新街镇多普大沟防渗工程,总投资2592.50万元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2014年度项目已完成投资2194.59万元;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复水毁工程5037处,清淤沟渠677公里,新建村寨供水工程278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5.7平方公里;投资10458万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0个,完成整治面积2812公顷,投资7558.01万元解决了14.7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2亿元、全长125公里的元绿二级公路,投资5.6亿元、全长61公里的红南二级公路,投资1.57亿元、全长7.5公里的新街过境公路顺利建成,改变了境内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哈尼梯田机场建设纳入《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机场选址报告顺利通过评审,气象观测工作扎实开展;建水至元阳高速公路建设已完成线路勘查;修建尼蛮、堕碑、哈更等53条通村油路共497.8公里,南沙中心客运站、新街客运站建设前期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全县通车里程达1898公里,自然村通路率达98%。

元阳县城槟榔风情园片区

元阳英茂糖业有限公司

三是完善提升市政工程建设。南沙入城口市民广场景观工程、南沙休闲市政广场景观工程即将完工,投资1亿元的槟榔园路、福地路、梯田路、南沙西路、菱角片区连接线5条市政道路工程有序推进,投资1.2亿元的滨河名居项目启动建设;民族商贸城、鼎兴园、麻栗寨河商业步行街等综合性地产项目即将竣工,县城供水改扩建工程、新街镇净水厂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三)加快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农户依法采取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土地经营权向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全县实现土地流转3.4万亩,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如:丹麦企业社会责任资本有限公司计划在黄茅岭、黄草岭、俄扎等乡镇种植橡胶2万亩以上,并筹建年产6000吨橡胶加工厂;龙泰粮业公司和元阳县粮食购销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式模式,发展梯田红米3万亩;云南晶集辣木开发有限公司计划用5年时间发展2万亩辣木,目前已在南沙镇建成辣木示范基地3500亩;元阳县云上梯田蓝莓有限公司计划在攀枝花乡发展蓝莓2000亩,目前已经开垦出台地1000亩,800亩蓝莓已挂果;天态香蕉科技种植有限公司在黄茅岭乡投资3000万元流转2500亩土地种植有机香蕉,元阳恒创果品有限公司在逢春岭乡发展柠檬产业1500亩,元阳云岭火龙果开发有限公司在上新城乡种植火龙果1000亩,红河山鼎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小新街连片种植重楼1126亩。

(四)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制定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吸引国内外客商投资、鼓励自主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一是扶持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出台《元阳县产业发展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对农业产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项目给予10万-30万元的奖励,对新认定为州级甲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对县内注册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新获省级著名商标、国家级驰名商标分别奖励20万元、50万元。

元阳辣木种植基地

二是鼓励工业企业快速落地发展。出台了《元阳县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若干优惠政策》,对中外投资者兴办企业使用的土地,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指标,对一般产业按基准地价收取土地出让金,并按基准地价的20%—50%给予优惠;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在县域内投资新办企业,自投产之日起,所得税属地方财政部分前五年先征后由财政全额返还,后三年返还50%。

三是支持旅游产业提速发展。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乡村旅游示范点扶持相关工作的通知》,每户农家乐示范户给予10万元以内无息借款扶持,每户农家旅馆示范户给予8万元以内的无息借款扶持。在扶持期间,政府给予箐口、大鱼塘、普高老寨、路那新村等4个特色旅游村每村每年1万元的综合管理资金。世博元阳公司每年按照门票收入的10%提取扶持资金,并招收吸纳当地村民就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企业、景区群众共建、共管、共享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五)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加快发展,围绕新一轮创新型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力度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能力和应用力。一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重点推广名、特、优主导品种,间套种技术、水稻薄膜育秧、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实施梯田稻鱼鸭共生、梯田红米产业化开发等科技示范项目5项,梯田长体鱼类防逃逸防天敌养殖地笼技术通过国家专利认定。抓好2012-2014年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9个,组建专家指导组9个,选聘高素质技术指导员195名,遴选科技示范户1950户,实行“包村联户”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先后开展技术培训986期,受众7万多人次,推广农业生产农机具1373台。加强猪、牛等主要牲畜品种改良,大力推广青贮、氨化等饲草饲料综合利用技术,提高农作物秸秆及农副产品的转化率和利用率;加强本地小黄牛、小耳朵猪等地方特有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木薯、香蕉、芭蕉茎叶饲喂猪、牛、羊及牧草引种试验示范等试验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是加大工业项目技改力度。完成了投资3亿元的华西公司采选技改扩建项目,鲁河新型砖项目竣工投产,实施红泰公司木薯原料碎剪车间和酒精成品储库项目、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技改后年产优质食用酒精将达到5万吨;实施英茂公司技改扩能项目,改造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组、回渣系统等生产工艺,并配套循环节水及末端废水治理系统,生产能力可由原来2000吨/日提高到3000吨/日,白砂糖连续四年荣获国家产品质量“优良奖”;加快新型清洁能源开发力度,启动了风口山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站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加快“智慧旅游”发展速度。实施互联网“+”工程,积极建设“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开通元阳旅游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平台以及元阳哈尼梯田“随身导”系统,平台内容涵盖景区攻略、经典线路、门票交通和“吃、住、行、游、购、娱”等游客需要查询的旅游信息,实现了“智慧旅游”在管理、服务、营销方面的成功尝试。同时,加大对农村乐、农家客栈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县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到乡村旅游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县旅游局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十二五”以来,已开展专业培训145期,培训人员4118人,全县专业导游 22名,景区讲解员14名。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筑牢产业发展生命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抓手,找准比较优势、规划产业方向,对接梯度转移,突出招商重点,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围绕“加工型”、“税源型”、“产业链型”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投资参与产业建设,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是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增效发展。坚持“招大引强”的原则,引进了元阳英茂糖业有限公司、中丹橡胶公司、云南晶集辣木公司、龙泰粮业公司、安徽省青阳县大华丝绸有限公司等企业。目前,全县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6家、种养大户277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二是引进新型工业企业,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步伐。引进华西黄金有限公司、云锡集团、广东顺源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富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上海申宏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云泰木业公司、腾辉石业有限公司、兆石亿鑫矿业有限公司、元阳县兴帆矿业有限公司(香港)等企业,有力地支持了新型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三是引进旅游企业,推动文化旅游业提速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的要求,引进世博元阳公司开发哈尼梯田旅游业。引进红叶温泉度假酒店有限公司投资2.8亿元新建红叶温泉度假酒店。引进昆明城建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新建“云之梦·ALILA”酒店。引进源鸿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4亿元新建金湾国际酒店。引进元阳县万园之园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新建哈尼洲际酒店。

得益于产业的发展支撑,元阳县域经济发展新形态不断涌现,呈现出多点带动、多业并举、发展提速增效的可喜局面,迅速成为红河州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主战场和经济增长极。201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44亿元,比2011年24.32亿元增长1.54倍,年均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12.04亿元,比2011年8.16亿元增长1.48倍,年均增长13.8%;第二产业11.17亿元,比2011年6.63亿元增长1.68倍,年均增长19.0%;第三产业14.23亿元,比2011年9.53亿元增长1.49倍,年均增长14.3%。

元阳万亩橡胶种植基地

创新图强三次产业实现融合互动发展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十二五”以来,元阳县委、县政府紧紧团结带领全县44万各族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抓产业就是抓经济的思想,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综合竞争实力为核心,以做大做响品牌为目标,着力构建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三次产业实现了融合发展、整合发展、互动发展。

(一)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十二五”时期,是元阳旅游产业大事多、难事多、喜事更多的时期。“十二五”以来,哈尼梯田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获批;成功举办首届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摄影双年展、红河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大型活动,入选“中国美丽田园”,荣获“最美乡村”中国旅游金途奖,哈尼梯田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总投资2.98亿元的哈尼梯田核心区15个传统村落改造工程启动实施,对遗产区公路沿线20个村庄传统民居实行首批挂牌保护,有效保护遗产区传统民居风貌。加快推进旅游标准化、“智慧旅游”系统、道路交通标志及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项目建设,哈尼小镇、“云之梦·ALILA”酒店一期工程竣工,天境茶庄、胜村云梯酒店投入运营,槟榔风情园、红叶温泉度假酒店、金湾国际酒店、哈尼洲际酒店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咪萨普玛旅游小镇、胜村精品酒店即将开工建设。通过加快宾馆酒店、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已配套宾馆酒店390家,其中星级宾馆3家,农家餐馆和客栈179家,共有接待床位 9714张。“十二五”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41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9.4亿元,创汇1.15亿美元。

(二)特色农业稳步推进。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按照“两谷三带一核心”发展思路,实施山区综合开发,甘蔗、水果、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稳步发展,蚕桑、梯田红米、重楼等特色生物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蓝莓、柠檬、火龙果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十二五”以来,已创建粮食作物高产示范8万亩,发展经济作物41.7万亩、商品林25.5万亩、热带水果11.9万亩、蔬菜4.8万亩、生物产业1.9万亩,建成赛刀现代农业示范区,元阳荣获“中国红米之乡”荣誉称号,梯田红米荣获“云南六大名米”荣誉称号,元阳县辣木种植示范基地被农业部命名为“辣木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现代畜牧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现有畜禽养殖场(小区)111个,四角田仔猪培育基地、东门坝万头猪场、大皮甲猪场、呼山肉牛养殖示范基地等标准化养殖场建成投产,成功打造大皮甲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示范样板。实施梯田稻鱼鸭共生、梯田红米产业化开发等科技示范项目5项,认证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水卜龙茶厂获有机茶产品和产地认证,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

(三)新型工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快。“一园四区”的工业园区布局基本形成,已有 8家企业入驻发展。华西黄金公司投资3亿元的采选技改扩建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2.8亿元的申红公司综合能源开发项目、金瑞丰石材加工项目、鲁河新型砖项目基本完工,总投资3亿多元的兆石亿鑫矿业大理石加工项目、腾辉石业大理石加工项目、云泰木业公司木材深加工项目二期工程顺利推进。逢春岭一级电站、二级水电站、黄草岭电站、蛮铁河二级电站建成发电,总投资1.8亿元的芒铁河一级电站、杨系河二级电站、大鲁沙河电站建设扎实推进,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达28.4万千瓦。国家糖料生产基地和地方债券甘蔗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顺利完成,红泰糖业燃料乙醇生产技术升级改造项目、英茂糖业有限公司改扩建项目竣工投产, 2014/2015年榨季,入榨甘蔗32.8万吨,实现产值1.48亿元。目前,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2014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12561万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917万元。

当前和“十三五”时期,是元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期。当前,元阳县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视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抢抓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红河州“一个中心、五个示范”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哈尼梯田品牌效应,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大势、区域竞争局势、改革开放态势、产业发展趋势, 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旅游融合发展为抓手,以特色产业集群为支撑,奋力推动元阳跨入新阶段、迈入新境地、创造新业绩,努力把元阳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元阳哈尼小镇

猜你喜欢

元阳县元阳梯田
《山区修梯田》
元阳县总工会:开展主题劳动竞赛
秀美梯田
梯田之恋
从江加榜梯田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数学学习现状探析——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为例
李元阳本《十三经注疏》研究述论
元阳印象
元阳梯田
元阳普家老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