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儿童心灵的“秘密花园”

2015-10-14吕雨欣

中国教师 2015年13期
关键词:内心世界成人秘密

吕雨欣

事实上,秘密不仅对儿童具有教育意义,理解儿童的秘密也能帮助成人更好地发现自己。儿童以及儿童秘密的存在,会唤醒成人对外在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发现世界对自我和儿童共同的价值与意义。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秘密花园,弗朗西斯·伯内特笔下的《秘密花园》讲述了失去父母的小女孩玛丽闯入久已禁闭且荒芜的秘密花园后,和花园一起经历复活重获幸福的故事。《秘密花园》是儿童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并非只因为其故事的曲折离奇,而是因为其揭开儿童心灵的冰山一角—秘密对童年的独特价值。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指出:“没有秘密,就没有儿童时代。”儿童拥有怎样独特的秘密?秘密对儿童意味着什么?秘密在儿童的成长中有何意义?马克斯·范梅南和巴斯·莱维林的《儿童的秘密》让我们重新认识秘密、隐私和自我,深情描绘童年秘密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教育意义,揭开儿童的“秘密”。

一、儿童秘密的教育学意蕴

小秘密,却有大学问,看似普普通通的日常经验,却是儿童成长的关键因素,他们在秘密中体悟内心的小宇宙,联结外在的大世界:作为儿童的责任感、与人交往的亲密性及内心体验的自我省察。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能够保守他人的秘密,与最亲近的人分享秘密,这都是儿童成熟和独立的重要标志。

1. 秘密体验:儿童迈向成熟和独立的标志

秘密在儿童和成人的个人成长中有着教育的(educational)或教导的(pedagogical)功能,当他们开始不愿将所知所感吐露给其他人时,同时也会感受保守秘密带来的奇妙的“分离感”和“独立感”—“我”与别人不一样,“我”有自己的世界,“我”有要去珍视和守护的东西……儿童经由感受秘密的存在间接地体悟到一个“大我”,获得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感受心灵、私密感及内心小宇宙中若隐若现的事物,对内心世界、自我感觉的隐藏和守护是儿童走向独立的标志。

秘密之意味深长的“教育秘密”便由此昭示—生成多层次的自我和内外空间,有助于儿童个性的形成。该书指出,长辈帮助儿童社会化的恰当做法是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地深究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到底在做什么,若过分监视,很难真正形成孩子的个性。

儿童拥有自己的秘密,构建属于自己的“王国”或“领地”,会让他们意识到与众不同,体会独特性。秘密赋予儿童安全感,为他们身心的休憩和调整提供绝对安静的场所,细心耕耘自己的小天地,丰富和发展更为广阔的内心世界。

2. 秘密关系:儿童与他者亲密关系的融合剂

秘密不仅可以体现人和自我内心世界的关系,也塑造和丰富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获得亲密感的做法之一是与他人分享秘密。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只会对值得信赖的人慢慢地、小心地吐露秘密,逐渐建立亲密关系。这就是我们喜欢与坦率之人交往而不愿与孤僻冷淡、 不诚实的人交流的原因。只有真诚地对待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才能和外在世界与重要他人沟通,互相理解,建立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但人们相互之间真的能够做到敞开心扉吗?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我们羞于告诉他人的,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弱点不受攻击,我们必须小心地学会克制自己,保守秘密,维护尊严。世界并不完美,我们身边的人也并非全都可以信赖,因为并非每个人都品行良好,所以我们才会关上“百叶窗”,选择保守秘密。

秘密是一股神奇的力量,能将我们与他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秘密的存在并非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只是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复杂、更丰富。秘密并非不想把心中所知告诉别人,而是不想让与秘密有关的特定人知道。对于一些人是秘密,对另一些人就不是秘密,所以一些儿童会像大人一样在无法承受秘密之重时告诉他人。与传统观念中秘密让人疏离的观念相反,秘密是人们亲密关系的融合剂。秘密是特殊的,具有分享的可能性,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儿童要有选择地分享秘密,增加亲密感,让我们独立的同时在情感上有依附感。

3. 秘密场所:儿童寻求内心宁静与平和的地方

日常生活中,儿童有很多秘密的游戏场所或藏身之处,如衣橱、窗帘后、床底、抽屉等,这些地方之所以被称为秘密之所,是因为其“未知感”引人入胜,吸引儿童探索并在此感知自我。在这里,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融为一体,并在这一安全之所无限地接近并呈现最真实的自我。在内心深处,他们熟悉自己,体验强烈的自我意识,发现秘密和神秘感,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平和。

如果是迫于压力和威胁,不得不找一个藏身之处,那感觉就会大不相同。秘密场所不只是避开其他人,让自己有个独处的地方,也有的是他们收藏秘密和宝物的地方,有时这种秘密体验也会出现在梦和记忆中。但是,它一定有一种快乐、祥和且让人踏实的氛围,而不是僵化、压抑和固定的氛围。在秘密场所,孩子对自己的存在充满乐趣和好奇,把自己置于一个开放的、不确定的未来,也由此带给丰富而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种安全、熟悉的环境更容易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将自己的秘密之所看成神圣之地,这种神圣感也会使他们的精神得到净化。

二、楚门的世界:无处躲藏的儿童

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楚门出生时就被电视制作公司收养,成为公司真人秀的主人公,不过他自己并不知道。电视制作公司为此修建一个完整的小世界,供楚门居住与生活。直到有一天,楚门终于发现已被无形控制了30多年,决心逃出被监控的世界,走向真实的世界。此时,电视的导演如同上帝一样现身,给出诸多承诺和抚慰、安逸的生活、简单的环境及舒适的人生等,但依然无法阻挡楚门走向真实的决心。因为他想去探索那个未知、不确定的世界,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在监视和窥探下的生活是可悲的,觉醒之后便是新生。

正如楚门在聚光灯下的生活一样,儿童也常常被成人肆无忌惮地“窥探”和“监视”,让秘密无所隐藏。因为儿童秘密的神秘性和隔离性,使处于监护位置的教师和家长的权威受到挑战,于是,侵入儿童的心灵世界,获取“秘密”,甚至破译儿童内心的想法,成为他们的习惯。

1. 儿童的时间和空间被精细分割

秘密之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为儿童提供了体验秘密的机会。但在现实中,孩子的秘密变得无处躲藏。学校教育对时间、空间的精细分割和分配,使儿童处于严密的监督和控制中,以规训为基本特征的教育遮蔽了学生的自我感觉,剥夺他们的秘密体验。在这一制度化的环境中,成人试图将儿童透明化,儿童的个人化的秘密空间被迫一再撤退,缩之一隅。规范和纪律就像一张大网,撒满学校的各个角落,尽可能严密地划分时空,对学生的行为给予精心监督和控制。

首先,时间上,毫不停歇。儿童的时间被精细切割、严格规划,只能在被规划好的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他们不仅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做他们想做的事,甚至课间休息时间也会被教师“霸占”。福柯曾指出,时间规划得越精细,对人的要求就越具体,控制就会越严苛,人的自由空间就会越小。学生没有自己可规划和支配的空闲时间,也会丧失自主探索的主动性,而闲暇时间才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教育因素,是自我反省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契机。

其次,空间上,密不透风。儿童在学校中的活动空间被限制压缩,传统的秧田式排列法整齐地分割整间教室,座位的精心编排会帮助教师迅速了解学生的情况。借助对空间的分配,教师可确保每个学生都处于教师的监控之下。在教室之外,很多学校为了安全考虑,禁止学生在学校走廊中乱走、乱跑,甚至安排专人在走廊监督学生,更有甚者有些学校会把教学楼用铁栏杆围起来,将教育圣地硬生生地变成“监狱”。

2. 儿童的内心世界被严格规训

儿童的内心世界被严密监视。在学校,他们不可能有自己的空间来保守秘密,完全处于教师的注意和影响之中,通过口头或书面的作业与教师分享所知所想,而教师可通过随机提问、作业检查、定期考试、课堂展示或其他方式了解儿童。在课堂上,学生短暂地走神可能会立即引来教师责问。黑板的发明使学习变得更加公开化,教师能够自由、随意地闯进儿童的生活世界以及内心世界。他们能躲避教师的控制吗?这几乎不可能。儿童的所有行为都曝光在教师的眼底。在家庭,父母有探听孩子秘密的欲望,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监听电话、监控上网记录、盘问孩子与同伴特别是异性同伴的交往情况等,成为家常便饭。

除此以外,规训性知识和权力无孔不入,广泛渗透教育生活中,考试是最为方便与有效的规训和控制手段,其变成教师的武器,穿透和揭示儿童的认知和心灵世界。学生的生命价值被单一化地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对很多学生来说,考试是对他们自我价值和身份认同的残酷而危险的践踏和侵犯。

3.儿童的反抗无处不在

成人的规训无处不在,但儿童的内心是柔弱和敏感的,当他们遭到冒犯和伤害时,会把自己遮蔽起来。被剥夺自由空间的儿童,会转入“地下”,以白日梦、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暂时逃避成人的控制或寻找新的“避难场所”,因此过着双重的生活。

但儿童的秘密世界真的会被剥夺吗?显然不是,窥探与侵犯、要求和禁令往往更会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反叛心,让他们私下偷偷去尝试和体验,小心翼翼地守护自己的秘密世界。父母和教师为儿童的秘密体验创造空间,使教育他们的任务变得更加容易忍受,关注儿童秘密的教育意义,帮助我们认识到对儿童给予完全的监督与控制不是不可行的,而是不可能的。

三、守护儿童心灵的“秘密花园”

儿童拥有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只是因为我们对此少有所知,才会不自觉地抑制这些能量的发挥。与秘密有关的教育学首先应处理儿童秘密的重要性以及对其的尊重。秘密对儿童的教育意义应该为所有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人所重视,显然,学校和家庭、父母和教师对此缺乏正确认识。关注儿童秘密,并非无止境地探究儿童的具体秘密,而是尊重其存在,引导儿童积极健康地发展。正如该书著者所言,秘密不只是生活的一种障碍,更像一种神秘的事物,扎根于我们的心灵,触动我们的生命。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无限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能释放儿童的巨大能量,把无限的可能变成现实。

1. 还儿童以秘密,给儿童以闲暇

好的教育既允许儿童秘密的存在,又会恰当地关心儿童。我们成人只有理解儿童,洞察但不点破,并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秘密的教育意义。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既不能漠不关心,也不能随意刺探和没有耐心。正如刘铁芳指出,真正的教育是深入我们心灵的,教育作为个体成人的实践,其基本路径是激活个体原初性的感受世界、体验美好事物、孕育心灵生活的能力[1]。人活在世界之中,需要各种能力,但最重要又看不见的能力是心灵生活的能力,也就是心灵感受、发现和构建美好事物的能力。

闲暇是通向心灵自由的一条幽径。一旦学校和家庭给予个体学习上的紧张感,则意味着个体闲暇状态的缺失。过重的课业负担会伤害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限制他们对知识和真理天然的好奇心,加重学生的生存焦虑,遑论自由求知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精神。

2. 游走在自由闲暇与风尘仆仆之间

强调闲暇,是为了凸显闲暇作为教育基础的根本性意义,但这绝不意味着个体教育生活本身就是闲暇状态,其也需要紧迫感,离不开规则与规范。我们需要在自由状态中体验轻松与美好,唤起对美好事物的爱欲,也需要在必要的紧迫状态中体验压力与艰辛,理解规则与规范,面对现实生活。虽然秘密对儿童的自我认同和内在能力发展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对儿童的监督和关注就不重要吗?当然不是。孩子既需要监督性注意,也需要养成自我独立感觉的自由,想要被看见但又不总是被看透。

没有压制的宽松环境同样可以使儿童构筑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应与儿童建立一种伙伴关系,这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如果儿童做错了事,教师想警告他一下,可能会眨眨眼睛说:“我们约定,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既没有伤害学生敏感的自尊心,又会具有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给教师的最后一条建议便是“保密”,即教师的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2]。

尽管我们也曾是儿童,但儿童并不具备当过成人的优势,教师应相信,儿童在本质上渴望得到理解,愿意被接受,因此,教师要有一定的洞察理解力,但不一定是出面干涉。好教师会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主动帮助,主动理解他们。儿童渴望适当的教育和关心,因此,教师要尊重儿童的秘密空间,关注儿童的内心生活和体验,这样我们才会惊奇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只有出自对儿童的真正兴趣和恰当关心,才会在他们需要我们时从容地伸出手,给他们最贴心的安抚和帮助。

3. 用现象学方法体会儿童的内心

世界

很多人认为,成人要理解孩子,就要回归到儿童的世界,回忆自己作为儿童的经验,但程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生)认为,成人离开儿童阶段后,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有一个新的模样,肯定不再是儿童状态,但类似儿童的那种天真精神,还是会有的,比如在亲密关系中,成人容易回归儿童状态。因此,与儿童建立亲密关系非常重要。

尽管成人无法回到儿童时期,但成人可以用现象学方法了解儿童的感受和心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康永久教授指出,现象学的视角需要成人突破概念限制,进入前概念的世界,一个私密微妙的领域,就好像儿童躲在一个秘密之所来看待世界,体验自我,和外部世界融为一体。在这个地方,他们无限接近于心中的自我,找到一种宁静与平和,从这种原初意识出发,让周围的一草一木都和自己发生关联,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事物,领悟教育的智慧和人生的真谛。当我们用整个身心去把握这个世界,体会世界带给我们的意义和价值时,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就会对我们敞开,我们最真实的一面也会呈现给世界,在这种时刻,我们才会真正理解

儿童。

事实上,秘密不仅对儿童具有教育意义,理解儿童的秘密也能帮助成人更好地发现自己。儿童以及儿童秘密的存在,会唤醒成人对外在和内心世界的认知,发现世界对自我和儿童共同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铁芳.什么是好的教育—学校教育的哲学阐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269.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内心世界成人秘密
养大成人
微趣图
愿望树的秘密(二)
我心中的秘密
第十三章 进化的秘密!
神奇的太阳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