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2015-10-14郑天霞

科教导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郑天霞

摘 要 双因素激励理论包括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该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企业经营中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现实中的人”作为双因素激励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学生这一中心。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优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合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置、旧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双因素激励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人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47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Based on Two-factor Motivational Theory

ZHENG Tianx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Abstract Hygiene factors and motivating factors are included into two-factor motivation theory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employee productivity. Two-factor theor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have the same point that is "real people", central to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student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wo-factor motivational theory includes creating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set reasonable goal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original model.

Key words Two-factor motivational the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ople; innovation

1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内涵

双因素激励理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顾名思义包含两个因素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因而双因素理论也被称为“激励保健”理论,隶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赫茨伯格认为组织中某些因素使人产生满意和愉快,而另外也有某些因素使人产生烦恼和沮丧,同时赫茨伯格修正了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命题即“满意的对立面就是不满意”。赫茨伯格认为,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是不正确的,他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①双因素激励理论现如今更多地被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其中保健因素是指使人产生不满意的因素,在企业中主要指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而当人们得到这些外界环境或者条件要求的满足时,只是消除了员工的不满情绪,并不会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励因素则是与积极性直接挂钩的,是指使人们产生满意感的因素,是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包括如工作成就感、工作中所得到的认同与夸赞,也就是人的主观内在体验、精神需要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便会极大地调动起人在工作时的积极性。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虽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不可估摸的影响,甚至在现今的社会发展境况下也仍具有指导意义,但这一理论仍存在着缺陷,赫兹伯格在创立该理论并打破“满意的对立面即是不满意”的这样一个“二元对立”的模式,而外因与内因之间的对立不是绝对的,在对待问题产生的原因时,是需要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的,所以说双因素激励理论中两个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并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学者把“没有满意”和“没有不满意”连接起来,作为“满意”与“不满意”的临界点,而使激励因素与维持因素处于一个连续统一体中,以示意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②当然,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调动积极性的激励因素中的一些内容也会因时代变化而降为保健因素的内容要求,依据着时代发展活动的中心即人变化了的需求,因而对于指导实践的理论,需要用发展的时代化的眼光去看待。

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结合点在于“人”

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虽说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思想意志,但从根本上来看是着眼于“人”,也就是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的宏观目标分解落实到个人身上,解决个人的思想问题、道德问题等。“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③有其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但人的本质归结起来是社会性的。人总是处在一定时代背景之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时代,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紧紧围绕人而开展的工作,教育的主体和受教育的主体都是人,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所以它将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作为教育和培养的价值追求。”④

双因素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在明确了激励的内容需要之后,接下来便关乎如何激励人的问题。过程型激励理论中的公平理论、期望理论与双因素激励理论也有着密切的相关度。过程型激励理论中的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来的,“人们需要通过维持因素的相对公平,来保持个人在群体中的心理均衡位置,来保持工作积极性。”⑤虽然保健因素不具备激励因素那样鲜明的激励作用,但其确是维持激励作用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其对激励因素激励效果维持的作用中可以看出保健因素是存在着潜在的激励作用的。前面已经提到过,保健因素是指使人产生不满意的因素,在企业中主要指与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人在工作这一群体性的环境中所接受的待遇是处在比较之中的,有比较就会涉及到一个公平性的问题,人的情感体验在这个时候得到“公平性”的满足的话,保健因素便会较稳定得维持着激励因素所调动起来的积极性。过程型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激励因素在实际中往往表现为一种期望目标,比如较高的科研目标、破格晋升等,它不是用来维持人们的继续工作,而是用来激发人们加速工作。”⑥激励因素指使人们产生满意感的因素,是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则表现为与人的期望相关联,人自身的期望设定往往会激励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期望实现之后带来的成就感则会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这二者之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过程。

无论是保健因素与公平理论相关联还是激励因素与期望理论相联结,都是围绕着“人”这一社会主体,关心人的认知、情感体验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人在工作时的效率。因而,双因素激励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点就在于“人”——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3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双因素理论的结合点在于“人”,学生则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高校承担向社会建设输送人才的责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自然也不能忽视。双因素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运用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开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1 优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环境”一词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从自然环境的角度来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八大提出了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提出要从源头扭转现在的生态局面这一举措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与国家的工作需要保持步调上的一致性,将国家大政方针的核心精神与要求渲染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人文环境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宏观环和微观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共同构成了微观环境,学校环境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握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力度,从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来看,良好的外界客观环境对学生的激励能够起到一个保健、维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环境的优化:与时俱进,学校关注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变化了的环境采取对应的措施引导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积极、健康发展;建立公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分层次把握之外,对学生的其他方面一视同仁。当学生感受到组织或周围的同学对自己有了肯定评价,他就会感受到公平,其积极的方面就会得到激励,追求进步的思想就会得到强化。⑦打造奖惩分明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树立学生典型,适当加以鼓励,不仅可以促进该同学思想政治品德进一步发展,还能带动其他同学向其看齐,共同进步。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注重环境的优化、建构、利用只能对学生个人的激励起保持作用,消除不满意因素,而真正调动积极性的是激励因素,所以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外界环境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内在意识觉醒。

3.2 合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置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置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激励水平。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以及人的发展要求,开展教育活动,使得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符合社会的期望与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置也应该分析受教育者自身可能存在的动机,了解不同动机影响之下的需要,引导正确的思想需要,并促进需要到行为的转化进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前提,设置目标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等相关要素的确定有着制约性的作用,同时目标还是一种有力的刺激,能够激励教育者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也有助于受教育者很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管理的目标是学生成长成才,是学生可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⑧高校学生的管理目标是达到学生的自我管理、让学生成才,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设置要求教育者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学生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置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动机,激发需要,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者也是受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育者在与受教育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有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应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置要与国家、党的奋斗目标相承接,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接班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辜负社会的期望。

3.3 旧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是通过课堂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一模式之下的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广泛性但缺乏针对性,且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学生接受信息之后的反馈也不及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育活动呈现出“民主化”的趋势,逐步以“学生”这一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生也能够融入到课堂实践中来,陈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在不断提升并且得到别人的肯定,有一定的成就感,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角度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则会得到极大的激发与维持。

当下高校学生正处在一个自媒体兴起的时代,学生的信息来源多样化、实时、快捷,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很容易受到外界所传达的错误信息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搭载自媒体平台,利(下转第152页)(上接第100页)用网络信息传播快且及时的特点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正能量,让学生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品德上的熏陶。网络自媒体所具有的快捷特点能有效缩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距离,也能够实现传统教育模式之下“一对一”模式向“一对多”模式的转变,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便于教育者实时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信息与需求。因为网络具有隐匿性的特点,教育者与学生在里面可以坦诚交流,教育者也能够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真实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

现今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奔着完成教学要求、教学计划的目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更多的是为了获得学分,而这种方式则背离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自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能够使得课堂教育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教育课堂化逐渐向教育日常生活化的方向转变,教育内容更加有趣味性、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呈现不再是一副筑诸高阁的姿态,而是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教育过程所需要的典型与素材。当学生的趣味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时,学生将更乐于接受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