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复原力现状研究调查
2015-10-14曹红萍董策欣范佳丽
曹红萍 董策欣 范佳丽
【摘 要】目的:本调查采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更加了解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现状,为学校开展更加有效的辅导活动提供依据。方法:本调查使用阳毅编制的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对2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复原力情况调查,运用了SPSS统计工具对研究数据进行了最后处理。结果:复原力在男女性别、城市农村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的复原力均有差异,并且在自我效能感、问题解决、稳定性这三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女大学生的整体复原力低于男大学生且男大学生在自我效能维度的得分高于女大学生(P<0.01),非独生子女的复原力水平强于独生子女(t=2.3,P<0.01),独生大学生在自我效能和问题解决维度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大学生(t=2.8,P<0.01);分别来自城市和农村大学生,城市学生强于农村学生并且城市学生复原力稳定性维度得分高于农村大学生(t=2.4,P<0.01)。结论 对于不同群体的大学生我们学校在进行心理辅导活动的时候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从而发挥大学生复原力的最大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复原力;调查
复原力(resiliency)是随着对压力适应以及个体发展模式的深入探讨才逐渐兴起的研究领域,抛弃了以往的病理心理学模式,转向提倡积极心理学内容[1]。复原力被普遍认为是心理的积极特质,是面对困难及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3]。自从20世纪70年代由Garmezy提出以来,心理复原力的相关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对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的研究为开始,他们的父母大多患有精神病[4]。最初是儿童精神病学家Anthony对父母患了精神病的孩子进行一系列的追踪研究,历时30多年。心理复原力成为了病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对心理复原力保护因子主要从个体自身的心理资源、家庭内外因素以及外在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心理复原力普遍认为是潜在的知识、能力跟心理品质等经年累月的积累,面对挫折时,个体的潜能被激发出来,个体对面对的内外挫折进行积极的反思,对自我进行改正、调适,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个体从挫折中站出来,而且感到更加有力量、更加有资源、更加具有自信以及获得了成长和进步[5-8]。综合各研究者对复原力研究侧重的重点不同,复原力(resilience)是一种透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出良好的调试结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都是比较重视个人复原力的研究,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家庭复原力的研究也在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家庭复原力主要从家庭整体层面(family-level)为切入点,研究家庭成员之间积极互动,共同建构健康的家庭环境。通过研究家庭环境对复原力的影响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复原力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随机抽取皖南医学院大一大二大三2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验收回有效问卷214份,被试具体情况从见表1可见。
1.2 工具
采用阳毅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复原力[9],量表有6个维度,自我接纳、自我能、情绪稳定、问题解决、朋友支持、家人支持,共31个项目,运用的是Likert5级评分方法,由非常不符合到完全符合,1分到5分。在研究中各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86,各分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 63~0. 82。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水平
从表2可见,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情况在53-133范围,平均总分是107.21,量表各维度平均分布在3.00-38.00之间,本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上处于良好水平。比较量表各维度的均值,问题解决和自我接纳方面的维度分数较低,朋友支持的维度分数较高,这表明大学生心理复原力外在社会支持程度高,自我接纳和问题解决略低。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比较
2.3 是否独生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比较
2.4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比较
3 讨论
本调查发现,女性大学生高于男性大学生,在复原力的总体水平上,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论一致[10-11]。性别是女性的大学生在朋友支持、家人支持维度上比男性大学生要高,但是在自我效能维度比男性大学生低。学校在进行心理辅导活动时要针对不同性别,进行侧重点不同的辅导。对于女学生,要提高她们对自我效能的肯定以及提高自我评价,相信自己的能力;男大学生辅导时则侧重情感的交流,密切与朋友家人的感情。
是否独生大学生在心理复原力的自我效能和问题解决这两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目前心理学中认为复原力有三类主要的保护因子,主要是个体特质、家庭资源以及社会支持系统这三个因子[12]。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中大多数都是自己一个人探索外部世界,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但是凭借个人,大多数情况下不能顺利的解决所面临的困难,而非独生子女由于身边有年龄相仿的兄弟姐妹,在他们的帮助与合作下更容易解决面临的困难,因此非独生子女从小体会到了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在出生地方面,来自不同区域大学生的复原力表现出不同,城市学生强于农村学生,这与我国学者张同全,杜恒波的研究结果一致[13]。并且,不同出生地方面大学生在稳定性维度也表现出差异,城市大学生在稳定性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学生,这主要是与他们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城市的社会化、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在城市生活的学生享受着优质的生活条件,而农村学生成长环境就相对没有那么优越,因此,复原力稳定性没有城市学生高。所以,学校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区域差异,在进行心理辅导活动时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具体需要。对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要多开展能增强他们自信心的活动,多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加强交流能力,打开心房接纳更多地同学朋友,密切关系,提高复原力的稳定性。生源地是城市的大学生,其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学校要做的就是减弱他们对外界的依赖,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最后,本次研究受地区限制样本来源多是安徽地区并且由于医学院大四大五在校生都已离校实习,未纳入此次调查,所以这次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但是我们会继续深入对复原力的研究。复原力的研究起源于西方,由于地区的不同,对于复原力的研究也就存在地区文化背景的不同,鉴于这一点,我们中国的复原力研究应该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我们中国的复原力研究会更加针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特点,研究出更加有意义的办法,进一步促进我们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大学生的身心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慊,郑日昌.国外复原力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6):424-427.
[2]Sun J,Stewart D.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of Chinese Children [J].Chinese Health Educ,2004,20: 60-62.
[3]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5):658-665.
[4]Luthar S S.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A synthesis of research across five decades. In Cicchett D. J Cohen (Eds),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 Risk,disorder,and adaptation [M].New York:Wiley,2006:739-795.
[5]HORTON TV,WALLANDER JL. Hope and social support as resilience factors against psychological distress of mothers who care for children with chronic physical conditions[J].Rehab Psych,2001,46(4):382-399.
[6]岳晓东.压弹:心理素质培养的新方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105-114.
[7]JOAN B,SIMON JJ,MURPHY&SHELIAMS. Understanding and fostering family resilience[J].The Fam J,2005,13(4): 427-436.
[8]陈瑜.孤独症患儿家长复原力及相关因素研究[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9]阳毅.大学生复原力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2005.
[10]但俊辰.大学生复原力与适应状况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
[11]Connor K M,Davidson J R T. 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76-82
[12]Emmy EW. High risk children in young adulthood:A longitudinal study from birth to 32 years[J].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1989,59:72-81.
[13]张全同,杜恒波.大学生复原力调查[J].山东:山东工商学院报,2009.
[责任编辑: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