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阑尾小事儿我自己来!

2015-10-14文化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佐夫斯拉夫弗拉

文化

身处南极 阑尾发炎

1960年11月5日,一队苏联科考队员出发,在漂泊36天后抵达南极。这是苏联第六支南极科考队,由12名成员组成,27岁的罗格佐夫是队中唯一一名医生。按照计划,他们将在尔马赫绿洲建造一个新的基地。

工程进展顺利,新的科考站在第二年(1961年)的2月中旬竣工并投入使用。但此时,他们已无法在年内返回家中,只能在科考站里熬过南极即将到来的冬天,等待春天到来时才能启程。这意味着,他们要经历长达数月的极夜、暴风雪和极端霜冻的考验。

4月末的一天,罗格佐夫突然感到难以忍受的腹疼。“我好像患上了阑尾炎。”罗格佐夫在1961年4月29日的日记中写道:“但我始终保持平静,甚至露出笑容。有什么必要让一起工作的朋友们担心呢?况且他们又帮不上忙。”

罗格佐夫的儿子弗拉季斯拉夫在文章中回忆,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他毫不费力地诊断出自己得了急性阑尾炎,“他做过不少例阑尾炎手术,在文明世界里这是常规手术,但不幸的是,他离文明世界很遥远———正处在荒凉的极地之中。”

没多久,罗格佐夫的病情变得更糟,他开始感到疲倦、虚弱和恶心,上腹部传来烧灼般的剧痛。4月30日,他开始发烧、频繁呕吐,疼痛感加剧。

随时可能穿孔

此时此地,罗格佐夫根本无法获得援助。从俄罗斯到南极的单程航行需要36天,而变幻莫测的暴风雪也无法供飞机起降。这意味着他无法返回苏联,而地球另一端的苏联也无法派医生来挽救他。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要考虑到,虽然地处遥远,冷战的氛围同样笼罩在南极上空。当时,东西方阵营除了核军备竞赛和星球大战,还在南极展开了角逐。在这样的背景下,向西方国家的科考站求援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

“他(罗格佐夫)面临的是生死考验,”弗拉季斯拉夫说,“无法指望别人,只能自己拯救自己。”

但这不是一个能轻易下的决定。专业知识告诉罗格佐夫,如果再任由炎症发展下去,他的阑尾就会爆裂———这足以要了他的命。

“他必须自己切开下腹部,取出肠道,”弗拉季斯拉夫说,“更为关键的是,他并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这一切。”

科考站的负责人向莫斯科汇报了这一切,得到的答复是:自行克服困难,并送上了祝福。

“如果我的父亲手术失败,他死在了南极,那么这则消息只会让苏联的南极项目蒙羞。”弗拉季斯拉夫说。

罗格佐夫最终决定,与其等死,不如“自助”做阑尾切除术。

“手术前,我整晚没睡,它(发炎的阑尾)像魔鬼一样折磨我!”罗格佐夫在日记中写道:“虽然没有明显的穿孔迹象,但一种不祥的压迫感让我感到害怕……这很快就会发生……我不得不想出唯一可能的办法,为自己做手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不能放弃。”

只能局部麻醉

罗格佐夫开始制订详细的计划。他安排几名队友做助手,给他们分配工作,同时叮嘱他们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一方面,他指导队友们组装出一个简易的手术室,把所有的东西都挪到室外,只留下床、两张桌子和一个台灯。另一方面,他把全部人手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人员作为备用。一旦第一组的人看到血腥的手术场面而呕吐,另一组人可以随时顶替。

他安排两名主要助手为自己递送手术刀等器械,摆放台灯,并拿起一面镜子帮助他看到手术的细节。科考站的站长也来到了这间临时的手术室内,准备帮一把手。

“他把整个过程安排得井井有条,甚至告诉他们一旦自己失去知觉了该怎么做,比如如何注射肾上腺素并实施人工通气。”弗拉季斯拉夫说,“在我看来,他的准备工作万无一失。”

全麻是不可能了。按照计划,罗格佐夫先给自己的腹壁实施局部麻醉。接下来,当进行到切开腹壁、找到阑尾并切除的步骤时,他又不得不忍着剧痛,防止因为注射麻醉剂而让自己失去意识。

最后,他为这些队友们做双手消毒,帮他们戴上了手术手套。

一旦昏迷怎么办?

凌晨2点,罗格佐夫为自己注射了局部麻醉剂,这是他在整场手术过程中唯一可以依赖的止疼药物。手术开始了。

尽管准备就绪,身边的一圈“菜鸟”还是让他忐忑不已。

“这些可怜的助手啊!我在手术前的最后一刻看了他们一眼,他们穿着白大褂站在那里,那种白比他们的大脑还要空白。”罗格佐夫后来在日记中写道,“我充满了恐惧,但拿起装有奴佛卡因(一种局部麻醉剂)的注射器给自己注射第一针时,状态立即转换为手术模式,不再受其他东西干扰。”

注射麻醉剂的15分钟后,他在下腹部切开了一道10到12厘米长的刀口。

这时,他努力保持镇静,但汗水已经从脸上流了下来。他不断催促被手术吓到接近昏厥的队友们为他擦去汗水。

按照原计划,罗格佐夫要看着镜子实施手术,但这时他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镜子里的动作都是反着的,这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障碍。最后,他不得不让助手挪开镜子,靠着手的触感进行手术。为了增强触感,他连手术手套也没戴。

当手术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罗格佐夫几乎失去知觉,他产生一种恐惧感:恐怕难以闯过最后一关了。

“出血量非常大,我只能抓紧时间……切开腹膜,不小心弄破了盲肠,不得不重新缝合起来。”罗格佐夫在之后的日记中写道,“我感到自己越来越虚弱,头不自觉地开始晃动。每隔四五分钟,我会休息20到25秒。”

幸运的是,罗格佐夫靠着最后的体力支撑找到了阑尾。

“最后,我终于找到了那个该死的、没用的东西!带着恐惧,我注意到阑尾上的深色部分,这意味着如果再耽误一两天,它就会爆裂开……我的心跳开始变慢,两只手像橡胶一样麻木起来。好吧,是结束的时候了,剩下的就是切除阑尾。”罗格佐夫如此记录下当时的一刻。

人类医学史上第一次

罗格佐夫没有让在场的人失望。在将近两个小时后,他完成了手术,直到自己一针一针地完成缝合。

手术结束后,他指导那几位助手清洗了器械,把临时手术室清理整洁。完成了这一切,他服下一些抗生素和安眠药。

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他告诉自己,自己还有机会活下去。”弗拉季斯拉夫说。

手术5天后,罗格佐夫的体温降到了正常水平,一星期后拆线,两周后,罗格佐夫就完全康复,并回到了工作岗位。

按照英国《每日邮报》的说法,这次手术不是在医院中完成,也没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协助,被认为是人类医学史上第一次病人为自己开刀并获得成功的手术。

一年后,科考队离开了南极,最终在1962年5月29日抵达列宁格勒港。

回家后的第二天,罗格佐夫就返回工作岗位,来到昔日工作的诊所上班。此后,他在第一列宁格勒医学院的普外科就职、任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但令人疑惑的是,罗格佐夫在生前从未向外界说起这件往事,也拒绝发表评论。每当有人问起这件事时,他通常只回答一句话:“这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一个普通的人生。”

猜你喜欢

佐夫斯拉夫弗拉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给自己切阑尾的医生
漫画
圣犬
东斯拉夫诸语言
西斯拉夫诸语言
斯拉夫诸语言
弗拉达·洛丝亚珂娃
我从大街上走过
特殊陪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