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
2015-10-14刘菊
刘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79-01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的起始学科,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都有浓厚的兴趣,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就使学生慢慢失去信心,即使有部分学生在物理上学得较好,也只是通过死记硬背一些物理公式、定理,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物理枯燥乏味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学习物理应具备的一些观察、思维能力,就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下是我总结出的一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做好演示实验,把演示与讲解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把实验与讲解有机的结合起来,用演示实验作为调节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柱,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
如在讲解《蒸发》这一节课时,教师可先用湿毛巾在黑板上写“同学们好!”几个字,再开始组织上课。在一开始时不提出“蒸发”这个词,留有悬念,增加学生的好奇心。通过举例及实验的观察后再提出“蒸发”这一概念,使这个词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这时再让学生看刚才老师在黑板上写的字,为什么看不见了,发生了什么变化,也如同我们晾衣服时,湿衣服过一段时间之后变干了;一盆水在屋里,一段时间之后水变少了,这些现象都是水由多变少,在变化过程中都比较缓慢平和,且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这种汽化现象就叫蒸发。这样讲解“蒸发”这一概念,使它建立在学生观察的坚实基础上,然后再做一些小实验,加深了概念在学生大脑中的形成。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及理解能力都较差,因此在对物理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的理解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思维障碍,对知识一知半解或理解得不透彻,从而影响了知识的掌握和落实。当一些学生出现思维障碍时,如果老师仅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复讲解,势必造成尖子生产生厌烦情绪而不想听,而基础稍差的学生则出现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的现象。这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有必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实验仪器等,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实现知识的消化、吸收、掌握和运用的目的。如在讲解重力一节时,讲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时,学生的思维就会有障碍,总认为竖直向下就是垂直向下。那么在斜面上的物体的重力方向就是垂直于斜面,从而产生错误。因此,讲解重力方向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卓别林参军”的趣味小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二战时,卓别林在部队上当兵,一天他和一个空军驾驶员驾驶飞机正在执行任务,突遇敌军袭击,为了躲避敌军的攻击,不知道什么时候飞机飞倒了,这时卓别林的怀表掉出来,竖直的掉向他的上方,此时他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把表装回去,又掉出来。卓别林就说:“这表咋的了,老往上跑”。飞行员就说:“我飞高点看一下”一飞高,飞机就插到地面上了。从这个趣味故事的观看,可以很生动形象的指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同时学生也能很快掌握这个概念。
三、努力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影响和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喜爱模仿教师,教师的思想、行为、兴趣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充实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一个学识渊博,关心、爱护学生,教学艺术高的教师,学生对他的课是特别有兴趣的。而且,物理学科的知识常与数学、化学、文娱、体育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发生联系。因此,广泛地阅读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和文娱读物,使自己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这样在教学中就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接近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讲“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给学生适时的讲授有趣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验证天电(闪电)与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铁来防刺客,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责任编辑 刘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