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5-10-14张玲红
张玲红
摘要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改革,营造创新氛围,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改革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066-02
物理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的重要基础课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想象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改革实验教学,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当前实验教学普遍只重视简单的操作练习。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些学生在实验中只是依葫芦画瓢,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必须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如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例如,在讲授“阿基米德原理”时,我拿同一个空牙膏壳来进行两次实验(一次把它捏瘪,一次使它鼓起来):先把空牙膏壳捏瘪放进盛水的容器中,学生看到牙膏壳沉下去了;接着把牙膏壳鼓起来也放进水里,发现它竟然浮在了水面上,并没有下沉。这时,让学生对刚才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一个牙膏壳瘪的就下沉,鼓的就上浮?面对这种“矛盾”的事实,学生会想到,牙膏壳的质量是不变的,鼓的上浮,说明鼓的牙膏壳比瘪的牙膏壳受到的浮力一定要大,那么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又是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猜想:鼓的牙膏壳,它的体积变大了,它排开水的体积就多,说明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当然学生也会有其他猜想,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做适当解释。)然后,再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方法,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一边观察记录数据,一边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水(液体)的重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兴趣,就会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执着地去探索。因此,为了使学生能从旁观者、被动的接受者变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主体者,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能使学生产生共鸣的,能激发起学生浓厚探索兴趣的。
例如,在讲“光沿直线传播”时,由于实验效果不太明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明显直观的小实验:(1)把空气清新剂向空中喷出,用激光手电筒去照射;(2)在饮料瓶中放一些面粉,摇晃均匀,用激光手电筒去照射。这样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很清晰地看到“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通过这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有趣、明显、直观新颖的物理实验,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从丰富的物理学发展史中截取创新教学的素材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在物理学发展史中,由于科学家强烈的创新意识而导致新理论,新成果产生的例子不胜枚举。
例如,伽利略在观察船上挂的油灯的摆动时,强烈的创新意识促使他进行更深入地研究,直至发现了摆的等时『生。更有科学家由于缺乏创新意识,使伟大的发现失之交臂,成为历史遗憾的案例,如约里奥——居里夫妇对中子相遇而不相识,而被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后来者查德威克发现了。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物理学史的典型案例,重温科学家的科学发现过程,能创设一种特殊的教学情景,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利用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物理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物理课外科技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
例如,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一节内容后,可以举办有趣的物理比赛——“不用手拿,怎样把乒乓球从一个烧杯移动到另一个烧杯”;“硬币的跳高比赛”,比比哪位同学的硬币跳的最高;“制作飞机的机翼”,怎样才能使它飞得最高?学习了电学知识后,可以利用物理课外科技活动的时间来引导学生制作“光控窗帘”“音乐卡片”“音乐门铃”“音乐彩灯”“航模”等。从而激发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另外,还可以适当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渗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涉及的东西。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曾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