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班风建设有效策略
2015-10-13徐成俭
徐成俭
【摘 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良好的班风学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纪律、思想品德等各方面良好习惯的形成,班主任工作中药讲究方式方法,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使学生心情舒畅地接受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风;策略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是学生键康成长、个性化和人才成长的摇篮。加强班级管理,关键是要抓好班风学风建设。而学校对高考升学率近乎狂热的追求,高中阶段的班风建设一直处于冷冻期,冷冻期的具体表现是高中阶段教育思想的偏差,一味关注知识传授,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而忽略班风等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班风建设对学生发展的功能和作用,也就是说班风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没有在高中阶段很好的体现出来。因此,班风需要尽快地解冻,恢复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目前班风存在的问题
班容班貌差。班容班貌是指班级的面貌。班容班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班级的整体风貌,展示班级的形象,体现班级学生的精神状态。有些班级班容班貌较差:讲台上粉笔盒摆放不整齐,粉笔到处乱丢,教师上完课后沾上一身的粉笔灰;公共物品(扫把、拖布等)乱摆放;教室里堆满垃圾、墙壁上布满脚印。
学生缺少集体观念,班级缺乏凝聚力。我们发现,过去所提倡的集体主义、为他人服务等观念由于受到社会现实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影响,正随学生年龄增长而逐渐淡化,代之而起的是“做一个现实的人”。现代的很多学生都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班级影响,对班级荣誉漠不关心,“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成为“新”的人生准则。在许多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中,不少中小学生不愿为他人服务、做公益事情,有的学生不愿担任学生干部。班级缺乏凝聚力,如同一盘散沙。
分帮结派现象严重,学生之间关系紧张。有的班级同学之间嫌隙很大,缺少沟通交流的活动,不能彼此理解和包容,导致分帮分派,矛盾很多,本应团结的班集体拆分成多个小团体,整个班的同伴关系是不和谐的。有些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后进。学习的后进又很容易带来品德的问题。这些边缘人群在班级里得不到应有的关心,找不到归属感,便转移向帮派团伙寻找补偿性替代。这必然影响到班风的建设,降低了班级的管理效率,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班风建设有效策略
1.提高班主任的基本修养
班主任能否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创建一个理想、和谐的班集体,使班集体成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的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是教育工作成败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班级精神氛围的形成与班主任的教学风格,个人气质等有着密切关系。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教学能力、沟通艺术和人生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形象至关重要。教师的人格在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中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而且在学生整个人生中,会起着持续不断的鼓动作用。相反,形象差的教师所表现出的工作懒散、治业不勤及道德品质上所表现出的疵点,会影响学生。为师不正,很难谈得上培养出道德高尚的学生。教师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
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品德高尚,博学多才,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应具备的修养是: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公正廉明,平等相待;业务精熟,知识广博;热爱学生,真情投入;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才多艺,观念紧跟时代发展。
2.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细化班级管理工作,是高中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高中班主任首先要制定一套班级管理制度(学生认可的),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罚分明。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课间操等各方面的情况要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时候,高中班主任要及时地提示、教育、引导,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量化管理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强化学生的纪律观念、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逐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同时促进好的班风的形成与巩固。
由于生源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不一样,有的学生求知欲不高,表现有厌学情绪,上课不认真听讲,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睡觉甚至有扰乱课堂秩序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应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以班风、学风等各方面做得较好的班级来教育学生搞好学习,并把在校学习与毕业后就业结合起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侮读书迟”和“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等名言来教育启发学生,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3.努力抓学风建设
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一个班级学风的好坏,是衡量班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班风建设的基础。班风建设的好坏对每个成员的学习、生活和理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具体到中学这一特定环境,学风是指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的、稳定的态度和行为,包括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目的、动机、态度、兴趣、意志、方法、习惯、纪律和效果。学风建设是高考的灵魂、生命线和永恒的主题。
首先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在班上进行科学引导,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紧迫性。通过表扬、奖励等多种方式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无论是评优评先还是班干部的选拔,都要优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内的综合素质,以形成班级群体良好的认同意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有利于浓厚学风和良好班风的培养。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中有无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日常学习中能否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深入钻研,寻根究底?还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在已经取得的成绩面前能否保持赤子之心,不骄不躁,谦虚诚实?还是沾沾自喜,止步不前?在学习中能否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博采众长,切磋砥砺?还是自高自大,文人相轻?这一切不仅反映出学生人格的劣势、志向的远近,更关系到能否最终成长为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
学生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治学方法,是在深刻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还是寻章摘句,引经据典,一知半解?是以创新为旨,注重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是拘泥于细枝末节的精确,热衷于术语、化淤的新奇?这不仅反映出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下,更关系到其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创新活动中的后发力。
4.优化育人环境
优化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组织具体生动的活动来促进班风建设。还可以召开“班风建设主题班会”,寻找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自查自纠,彻底整顿班风学风。使班级成员始终保持着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与义务感,能在集体活动中开拓自己独特的领域,积极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才能,重视传统文体活动的开展,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增进班级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将学生组织在一起,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很好地起到舒缓压力,排解抑郁的作用,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使学生在一种紧张但愉快向上的氛围内适应学校生活,逐步形成积极活泼的班级文化氛围。加强环境建设,促进和谐班风。班级环境的建设,关系到形成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对和谐班风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