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015-10-13宋健
宋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健康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威胁。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我们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现代人把从事身体锻炼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锻炼身体的需要,“终身体育”一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终身体育”重在动员全民参与,且是终身参与。同时体育的丰富性也在“终身体育”中得以高扬,它是多种运动项目的集合,个人参加、友人相聚,根据季节、因地制宜,体育活动呈丰富多彩的态势。而学校体育就是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终身体育的涵义和结构特征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的一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
二、“终身体育”思想与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按人生长的顺序和受教育环境的不同可分为3个阶段: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学前体育主要是在家庭影响和家长帮助下进行一些简单活动,其目的是保育和培育。学校体育是学校和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目的的教育,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学会锻炼的方法、培养锻炼的意识习惯。社会体育主要是由社会、单位或家庭组织的体育活动及个人的体育活动行为,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反映锻炼结果或进行强身健体。“生命在于运动”,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三、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男生大多好表现、喜欢竞赛性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女生则大多喜欢姿态优美、韵律感强、柔韧、运动量不大的学习内容,如艺术体操、垫上运动、羽毛球等。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以大纲为准绳,因地制宜,适当地安排这些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的锻炼,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活动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在体育教学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很多。如:发现法、探究法、范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教学法等。但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逐渐渗透到各学科里,多媒体也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体育方法的改革也随着教学教育现代发展而紧跟时代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也只能一气呵成,一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所以,如果运用多媒体制作就简单多了,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利用“鱼跃前滚翻”的课件,把整个动作分成跃起、手撑低头、团身翻、蹲立四个连贯的动作,并在每一步中都加入了失败的动作动画,并加入了一些特别的音乐,一听就知道动作行不行。于是,当教学时先请学生们观看课件,并逐步演示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动作,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脑子中形成动作的概念。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发挥其整体功能。作为体育科目,特别是在室内理论课上,教师可将更多的体育知识直观搬上讲台。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会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是由传统教学转为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相结合的教学,是迈向终身体育的桥梁与基础,而体育教学改革又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采取各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更加自觉、积极、主动、持久地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与体育为伴,终身享受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