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背影》看“知人论世”的阅读技巧

2015-10-13高倩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老境满院家境

高倩

在现代文的阅读中,特别是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阅读,要紧扣语言,不忽略任何一个符号,紧贴文本去感受和对话,细致、准确、完整而深入地理解和揣摩,特别是要注重文本与作者、社会、文化的密切关系,也就是文学理论中所说的“知人论世”(《孟子·万章下》)。我们要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因为文学作品是时代的缩影,社会的符号,作者的全部。

下面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例,来谈谈“知人论世”对理解文本主题立意的重要性。

《背影》表面上是写父子情深,实际上是写父子间的负疚与不安,在“父子情深”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愧疚心理。

文章以“背影”为主线,以“三境”为叙述内容。

一、破败的家境

“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籍的东西”“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一日不如一日”.

“家境”为父亲的“背影”提供了铺垫,在父亲所“做”所“说”的背后不仅有对儿子的关心,更有父亲的负疚与不安。

父亲在家境破败和祖母之死两件事情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朱自清的父亲在徐州做官时有一外室,朱自清的母亲去闹,使得父亲丢了官,又变卖了徐州的家(“满院狼籍”)打发外室,母亲回扬州告状,气死了朱自清的祖母。所以,父亲尽量想为儿子多做一些事情,包括对儿子的“不放心”,说话的“踌躇”,都或多或少包含有希望通过自己的关心而得到儿子的原谅。

“事(‘满院狼籍)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现出了父亲内心中有愧疚。“他们去不好”,父亲再三“嘱咐”, 说话做事颇为“踌躇”,这都说明父亲有心事。父亲买橘,“我”不要,但父亲还是坚持去买,“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心中的重担好似放下了,表明父亲有难以言说的沉重的心理负担。

文章细致地叙述父亲一路上对儿子的关心,不仅是为了表达父亲对儿子的不放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父亲的“心事”,说明由歉疚带来了内心的紧张。

文中写父亲对儿子再三“嘱咐”,说话做事颇为“踌躇”,表面上是关怀备至,何尝不是小心翼翼。如果真是汪曾祺所说的“多年父子如兄弟”,哪需要这样的谨小慎微,以至于患得患失。

二、父亲的老境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文章多次提到父亲的“老境”:父亲“赋闲”在家,“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过铁道时,“慢慢爬下”,以及父亲信中提到的“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 ”等等。

文章写父亲多次叮咛,再三“嘱咐”,也从侧面说明父亲的确是老了。文章还写到了父亲的说话,如“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些话语虽然简单,但也能折射出父亲的心理,有反复“叮咛”的悲哀,也有“挂念”里的孤独,还有“大去之期不远矣”生命的无助。

三、“我”的心境

正是父亲的“老境”,才让作者的“心境”发生了变化。是“弱者”的父亲才感动了儿子,让儿子有了“负罪”感。

文章四次写“流泪”,写出了“我”的不同“心境”, 一样的“眼泪”却有不同的心理。

“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是悲哀的眼泪;“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感动的眼泪;“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眼泪里含有感伤;“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是无尽的愧疚和不安的眼泪。

文章以“背影”为主线,以“三境”为叙述内容,主要叙述了颓败的“家境”和颓唐的“老境”以及充满了悲哀、感伤、感动、愧疚、懊悔的“心境”。

父亲因家境破败而产生的负疚感,总想为儿子做这做那,既是多年所养成的习惯,也是试图以此减轻自己的歉疚。儿子在父亲的“背影”、“老境”“颓唐”面前,也有着不可言说的嗟叹和懊悔。文章落脚点是表达父亲不可言说的歉疚和儿子无法说尽的嗟悔。

父子间的错位和隔膜,错失的懊悔以及情不我待的嗟叹就是《背影》魅力之所在。

猜你喜欢

老境满院家境
张开瑰
你要爱你的寂寞
阳光的味道
护水员
一架丝瓜满院香
六十自寿
刘秋梅
鲁迅的出身和周家的文化
释道安日背卷书
“家境优越”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