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合作依然要作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2015-10-12沙剑青
沙剑青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22日在访美首站西雅图,与当地官员和科技工商界人士会晤,强调中美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合作共赢,并表示中美应共同谱写地方合作新篇章。当天,数项签约仪式举行。中国的航空公司和飞机租赁公司将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署总数为300架的飞机采购协议。其中,工银租赁已于当天签署30架737—800NG的购机协议。此外,中国发改委、中国商飞、中航工业分别与美国波音公司签署文件,在民航产业战略、建立完工中心、大部件生产方面进行合作。习近平在当天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出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时指出,两国需要携手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美经贸合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新的时代要求,继续推动互利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向前发展,对于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36年的经贸合作历史
回首中美经贸合作36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犹如翻看一部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每一个画面背后都隐藏着许多动人的甚至是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留下了回味悠长、发人深思的历史印迹。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长期横亘在两国之间的坚冰渐渐开始消融。
1978年12月13日,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谈判之后,中美双方企业在北京饭店签订协议,明确美国可采用补偿贸易方式或其他支付方法,向中国主要城市和游览区提供可口可乐制罐及装罐、装瓶设备,在中国开设专厂灌装并销售。在装瓶厂建立起来之前,从1979年起可用寄售方式由中国指定企业安排销售。自此,可口可乐成为港澳之外第一家进入中国大陆的外国企业。
1978年12月16日,在北京饭店同一层楼另一间会议室里,中美两国正进行恢复邦交的谈判。3天后,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半个月后的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大门的开启,为发展中美经贸关系奠定了良好基础。也就是在这一年的7月,中美签订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规定“对来自或输出至对方的产品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由此,两国的经贸合作框架逐步开始建立。
1980年的9月—12月,中国先后在美国的旧金山、芝加哥、纽约等三大城市,举办经济贸易展览会。整个展览接待美国观众近70万人,成交额近3000万美元。就在这一年的11月,美国也在北京举办了经济贸易展览会,参展的753个团员,展出了石油、农业、交通运输、电力、纺织与消费品生产等设备。自1979年至1988年的十年中,中美双边贸易额从24.5亿美元跃升至82.6亿美元,翻了两番,年平均增长率达14.4%。
尽管经贸关系也不时受到各种复杂因素干扰,但中美经贸合作始终向前推进。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805亿美元,比1979年中美建交时的24亿美元增长了30多倍。这一数据本身,就是对合作共赢最好的历史诠释。
合作和竞争共存的贸易
近年来中美经贸合作不断升温,结构优化升级,互补性优势进一步显现。可以说,中美经贸关系“存量”可观、“增量”可期,互利共赢关系呈现新气象。
就像习主席所说,规模就是商机。这个判断十分符合中美经贸关系现状。美国和中国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两大经济体,分别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方理应有效利用两国经济巨大体量带来的机遇。
当前,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出口市场。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5551亿美元,是两国建交时的近227倍。未来十年,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有望再翻一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伴随中国消费者购买力上升,美国对华出口正加速扩张。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15年年报显示,作为美国的出口市场国,中国的地位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美国对华出口过去十年间增长了198%,超过对其他任何国家的出口增长。
除规模优势外,中美两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差异大,互补性强。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1年中国进口高技术产品的年均增幅高达23.5%。这对以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见长的美国经济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指出,中美经济存在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因为两国在诸多领域和层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多与寡、高与低的落差往往为贸易发展提供巨大动力。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贸易和投资学教授罗伯特·劳伦斯指出:“中国的发展对我们是有益的,因为中国向我们的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又不会影响美国出口商品价格……我们更多的是互补关系,而非竞争对手。”
此外,中美两国的政策创新和战略对接也为双方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助力。
贸易合作的未来
当前,中国鼓励多地先行先试,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采取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并着力发展服务贸易和电子商务;而美国则努力落实再工业化,加紧编织亚太自贸网络,为“美国制造”拓展海外空间。
郭生祥指出,美方要获益于中国新一轮改革红利,就需要促进中美政策和战略对接,以开放姿态消除过时的贸易壁垒和技术禁令。这样才能打通梗阻,促进中美经贸合作更上一层楼。美国汤普金斯国际咨询公司副总裁迈克尔·扎库尔认为,除传统贸易外,今后中美应当更加注重科技和电商方面的合作。长期来看,中美贸易将侧重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
“这次中美企业的合作体现了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再到多种合作方式,伴随着盈利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单纯的竞争到多元化的合作,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中美之间的产业网络、整个经济生态加以对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需求链,还形成了价值网——多点盈利。”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
在习近平主席起程之前,一份中美合作的“大礼包”就已经为访美铺平了道路。中央财办副主任舒国增9月17日表示,中美将成立高速铁路项目合资公司,建设并经营美国西部快线高速铁路,全程370公里,连通洛杉矶和拉斯维加斯。这条线路将于明年9月底开工,工期约为3年。据了解,该项目已经谈判多年,是响应两国元首开展中美经贸务实合作共识的举动。
不仅是两国元首促成项目落地,一些不同主体间的合作协议也在习近平到访西雅图第一天新鲜出炉。9月22日召开的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上,四川省签署了《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备忘录》。微软还和小米公司宣布合作,微软智能云平台将通过“小米云服务”为用户提供云端信息同步备份与存储服务。
从这一系列协议的签订不难看出,中国与美国的经贸合作主体,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国家与国家,逐步向地方与企业、企业与企业转变。复旦大学金融学系教授孙立坚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这次跟随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的中国企业家,都是国企、民企的代表性行业,这是向外界传达了中国也拥有世界级企业的信号,也是向世界传递中国企业要走出去、资本要走出去的信号。中国已经进入企业走出去的时代,从国家合作的模式走向商业性合作的模式,传递了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遵循共赢原则的重要信息。
人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中美同心协力,不懈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中美经贸合作必将拾级而上,迈向新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