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同存异 拒绝新冷战思维

2015-10-12杨晨

祖国 2015年18期
关键词:思维经济发展

杨晨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逐渐加重,而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昔日美国在国际上的风光多少有些被中国抢走;在经济领域,中国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依然稳坐国际市场供应的头把交椅,还在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高歌猛进,给美国的高科技企业也带来了一定压力。

西方一些人士认为,在国际市场,中国擅长模仿的低端产品经常击败西方充满创新基因的高端产品,或挤压其市场和利润空间,从而使其经济运行由繁荣步入衰退。事实上,西方不少高科技企业创新性破坏完全由于自身原因,当今中国已走出模仿阶段,由国际标准执行者变成参与制定者,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通过深化改革扫除体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鼓励创新、充满活力,并可从全球获得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资源的体制和环境,采用“去专利化”基于开源的互联网+跨时代创新2.0模式的创新引擎,掀起a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于美国版的创客潮,投向中国“双创”的风投将演变成一笔安全资产。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由创新驱动,中国正在开始新一轮创新创业活动,依靠自主、协同创新、抓好技术、品牌优化,以期登上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中高端地位。

中国在经济和创新方面的积极作为,似乎真的让以“老大”自居的美国感到一时还“适应不了”,美国甚至有人喊出“我们绝不作第二,也绝对不能让人从第一的位置上把我们拉下来”。同时他们认为,只有中国有这个能力把美国拉下来。在这种新冷战思维的误导下,极有可能导致美国为保住自身强势地位,采用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迟滞中国发展的步伐。

尽管近年来中国发展成就显著,但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在科技和产业上追赶西方发达国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熟悉中美关系的人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害。这一事实应当被全世界所接受。纵观历史,以经贸为例,中美互惠贸易开展得好,双方经济的景气指数就会较高。由于中美贸易总额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中国每一次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上台阶,实际上都给美国的经济贸易带来最大的好处。这一点,美国经济界应当是深有体会的。

近年来,中国改革走向深入,反腐败斗争效果显著,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积极构建法制社会,势必会促使中国经济呈现结构性调整,使得中国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趋向健康合理,此外,国家必然还会进一步鼓励附加价值高、对生态环境破坏小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首先,改革开放30年,无论是在高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积累,还是对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以及工业生产制造水平方面,中国所具有的能力和条件都今非昔比;其次,中国长期担当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如果将二者结合起来,的确会对科技和工业水平领先的国家形成一定的挑战。然而,西方国家面临的这种挑战完全可以在与中国的通力合作中被化解掉,甚至可以将这种挑战作为双方良性互动式发展、相互取长补短的一种动力。然而,对于如何面对当今中国这样一个超级庞大的新兴工业经济体,“山姆大叔”暂时还没有找对自己的“感觉”,却错误地以冷战时代惯用的思维模式、战略对策,来面对中国的崛起。

有专家认为,美国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希望力保老大位置不失,然而,中国所追求的目标并非是与谁争作老大,而是要与世界各国共谋发展。按照中国的构想,中国经济发展必然促进内需,发展产生的红利一定会与全世界共同分享;中国多年来的海外经济战略谋篇布局,业已形成了与相关国家一道共谋发展的互利模式:共同把蛋糕做大,然后利益共享,这才是中国与各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普遍表现形式。如此一来,就让一切封堵中国的策略显得荒诞无稽,毫无存在的必要。

近五年来,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矛头似乎直指中国,致使针对中国的麻烦制造国不断挑事儿。然而,这种做法并没有让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有丝毫暗淡的迹象,倒是让麻烦制造者屡屡“碰钉子”。例如,日本上演“购买钓鱼岛”闹剧,中国强势出击巡航钓鱼岛,一改日本船只单方面巡航钓鱼岛的状态,中国在钓鱼岛的巡航已经实现常态化;菲律宾将南海“主权争议”提交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仲裁,却未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而中国却果断出击“解除”菲律宾对南海部分岛礁的“实际控制”。

还有,例如中国威胁论的老调重谈,拿中国人权说事儿,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危害中国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疯狂抹黑中国以及否定中国历史文化、丑化中国人,等等,如此种种都是基于西方新冷战思维“导演”出来的恶作剧。这里并非危言耸听,由此产生的恶果极有可能成为恶作剧的原产地及其人民吞下的苦果,对此,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政府和人民,一定不要被新冷战思维及相关论调所蒙蔽,自觉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坚定支持者,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不管是新冷战思维,还是封堵中国的伎俩,都是了无新意的。当今世界,这种阻碍历史大潮向前发展的举动注定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作为美国政府,理应及时调整对华关系的政策和路线,共同与中国构筑新型的建设性的大国伙伴关系,从有益于两国及两国人民方向出发制定对华政策、战略、策略。

实事求是讲,中美之间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一定程度的敌对思想始终存在。中国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美国则是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希望输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而中国的持续壮大则不断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和魅力,近年来中国的“强势增长”更加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且显然这种“强势增长”还将持续下去。由此,未来世界上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看到、体会到并相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反之,西方世界近年来普遍存在的发展颓势,却让人发现更多资本主义不容回避的问题,也进一步让人认清西方社会自身存在的很多缺陷。这些都是在以往西方标榜的“西方制度、价值观完美至上”理论及相关宣传下被长期掩盖,且西方人普遍认识不清的问题。这种容易在西方社会引起颠覆性的思想变局,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和反华势力来说可能是更加不愿意看到的。他们由此而产生的“心结”可能会严重加剧新冷战思维的风险指数,从而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道路上,中美两国都要认真面对各种可能导致不信任因素的存在,并通过不断的沟通,努力排疑解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本着求同存异之心应对两国关系中的机遇和挑战。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维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