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音乐欣赏活动探究
2015-10-12屠昀璐
屠昀璐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江苏 常州 225651)
新课标下音乐欣赏活动探究
屠昀璐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江苏 常州 225651)
从以兴趣为导向,激发自主欣赏意识;以想象为手段,发展自主欣赏能力;以体验为载体,提升自主欣赏效果;以感悟为旨归,形成自主欣赏品质四方面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音乐素养。
新课标;音乐欣赏;自主体验;感悟提升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重点指出:“音乐教学要引导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中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和健全人格。重在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同时,在当前使用的音乐教材中,编者也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音乐欣赏内容。教师如何准确运用好这些欣赏乐曲,发挥它们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呢?
一、以兴趣为导向,激发自主欣赏意识
音乐学科中的欣赏教学,内容多数以经典乐曲为主,有古典钢琴演奏的世界名曲,也有中国传统民乐演奏的丝竹民歌和地方小调等。这些内容虽然历久弥新、回味悠长,但是对于缺乏音乐文化积淀的小学生而言,尚不能感受到其中的内在魅力。社会环境中的快餐文化的影响与熏染,学生对于以节奏轻快、旋律简单的流行音乐有着快速的认同感,加之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安静而充满耐心地欣赏旋律优雅、内涵丰富的经典乐曲有着一定的难度。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帮助学生形成音乐欣赏的意识,从内心接受经典音乐的熏陶和感染,则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象化、生动化的手段将传统音乐与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完美融合,让传统音乐焕发生命活力。
1.情境激趣
无论是怎样的旋律和乐曲,都是作者内心感受与体验的一种外在表现,这些乐曲之中都隐含着作者的作曲背景和创作初衷:有些乐曲是对美丽风光的赞美与歌颂,有些旋律则是对生活场景的再现与展示,还有些乐曲则是源于作曲家个人内心情感体验的抽象表现。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将欣赏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结合起来,让学生对音乐旋律有着形象化的感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欣赏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
2.游戏升华
小学生性格活泼、生性好动,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欣赏内容与游戏活动进行衔接,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想象,在身心放松中进行体验。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对于欣赏内容的向往和喜爱,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欣赏内容的记忆。如欣赏二胡曲《赛马》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旋律的变化进行模拟赛马的动作游戏。学生在倾听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理解并配上动作:有的双手握缰绳,策马奔腾;有的俯身前探,前拉后拍,做奋力争先状。这样的游戏参与,使学生对欣赏内容有了更大的兴趣,学习氛围轻松,效果也更加凸显。
二、以想象为手段,发展自主欣赏能力
欣赏内容大多是以乐器进行演奏的纯旋律,完全依靠听者根据节奏的轻重缓急、抑扬起伏来感受乐曲其中的内在的丰富的意义。要让学生对于欣赏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就需要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想象,将自己的认知文化、生活体验与音乐旋律的内在含义进行关联对应,在自己的头脑中还原音乐背后的图像和场景。在平时的欣赏教学中,我们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实践:
1.还原图景
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旋律的能力,首先要指导学生能够将无形的旋律还原成有形的图景。这既能够降低学生音乐欣赏的难度,同时也是学生形象思维的规律使然。在学生聆听音乐旋律的同时,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如欣赏钢琴曲《月光曲》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看过的月夜景观和“海上生明月”的景象来跟随琴声进行体验,学生的眼前出现了实实在在的景象,加上乐曲的渲染,那种自然、宁静、致远的心理体验会久久萦绕在学生心中。
2.视觉图谱
在帮助学生想象音乐旋律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视觉图谱,让学生借助设计的图形来感知音乐的内涵与旋律的美妙。音乐视觉图谱的运用也是贴近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一种有效手段。抽象、无形的旋律不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稳固的印象,运用形象化的视觉图谱可以让学生对于音乐旋律的升降缓急、长短轻重有直观的体会,同时形象化的图形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音乐图像。
三、以体验为载体,提升自主欣赏效果
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要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欣赏内容所表达的内在情感,感受到音乐旋律带来的美感,就需要让学生在自主、自觉的体验活动中进行。
1.音律融合
音乐内容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能否从中感受到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表演来进行检验和反馈。如跟随乐曲的琴声流泻,学生能够翩翩起舞,激昂时动作张扬、情绪热烈,低缓时动作轻柔、如泣如诉。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他们的内心已经与音乐旋律融为一体,在这样的过程中,音乐欣赏的效果就达到了最大化。
2.表述生忆
除了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情感体验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由表达的方式,将听到的内容用文字进行叙述。学生在欣赏中呈现出的画面各不相同,让他们用文字进行表达,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家的交流与互通。同时,教师适时点拨,可以更加丰富不同学生的内心体验,也给欣赏的乐曲注入了更多的元素,加深学生的体验,也有助于他们对于音乐内容的记忆与巩固。
四、以感悟为旨归,形成自主欣赏品质
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旋律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之美,形成审美能力,获得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欣赏的目的是感悟,最终要具有自主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要促进学生形成这样的能力,可以在欣赏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感悟,并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升华欣赏的价值。
1.自填歌词
教材中音乐欣赏的内容大多是单纯的旋律,为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深刻的记忆,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可以让他们为这些旋律配上恰当的歌词,要求既要能够契合原曲的意境和情感,还要能够朗朗上口,便于记忆。这样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当学生能够唱出自己作词的作品时,便能深深感受到音乐创作的乐趣和兴奋感。
2.自作伴奏
经典音乐作品的内涵是丰富的,外延也是广阔的,在品味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利用不同的乐器进行伴奏。学生跟随乐曲的节奏或拍、或敲,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了有效结合,既训练了学生的乐感,也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结束语
总之,音乐欣赏活动是音乐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来充分激活学生的音乐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经典的魅力,让传统的、高雅的音乐艺术在学生的心中扎根,陶冶他们的性情,并最终形成音乐素养伴随他们的一生。
[1]李亮.音乐基础知识及名曲欣赏[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波.让学生欣赏最美好的音乐[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06).
[3]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王夏.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收”与“放”[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2(10).
[5]谢嘉幸,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张毓.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G623.71
:A
:1008-3561(2015)36-0081-02
屠昀璐(1989-),女,江苏常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音乐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