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速公路养护中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2015-10-12唐玉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建材与装饰 2015年51期
关键词:集料改性沥青

唐玉(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探讨高速公路养护中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唐玉
(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速公路的养护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改革与创新。广西南宁至友谊关高速采用了超薄耐磨耗层的施工技术,本文对该技术的应用及施工情况进行了探讨。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公路养护;施工

引言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是由具有较强粘结能力的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和具有较高性能的尖端半开式级配改性热沥青混合料组合而成的一种具有很长的耐磨型的表面层。施工人员可以在运用施工专用设备的同时,进行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的撒布和改性热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再利用压路机进行碾压,最后便可在路面形成1.5~2.5cm的超薄保护膜。

1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

我国是在2003年引进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的专用设备的,时至今日已经有1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技术人员不断努力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施工单位加大对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如今,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在我国已经从成长阶段逐步跨越到成熟阶段。在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主要有三个组成要素,分别是改成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改性沥青胶结料的技术和集料技术。

1.1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技术的标准

作为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的改成同步碎石防水粘结层具有粘结和防水的作用,由此,可以知道这一技术是否得到良好应用直接影响到公路的寿命长短。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其相应指标进行施工,其粘度的标准应该是在均温25℃的时候,粘度必须保持在20~100之间;蒸发残留物的含量应该始终大于63%;蒸发残留物油分含量应该保持小于2%;破乳过度至少保持在60%以上等。防水的作用是改性沥青粘结层最主要的功能之一。

1.2防水粘结层技术

用到的材料主要是防水粘结层采用SBS改性热沥青+满铺60%碎石。对准备洒布改性热沥青粘层之前,应将需洒布粘层的表面进行严格认真的清理,将表面的浮尘、泥土清扫干净;在清扫过程中严禁洒水清理,洒布沥青前,施工人员排成一排,采用便携式空压机对施工断面进行最后一次拉网式清理,确保表面洁净干燥。在经过喷洒工作后要注意防水层的成型及养护。碎石洒布后,及时用重型胶轮压路机紧跟碎石撒布碾压成型,胶轮压路机来回碾压1~2遍。碾压成型后要尽快安排沥青混合料的摊铺,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4h,期间临时封闭交通,避免粘结层的二次污染。

1.3改性沥青胶结料的技术

公路表面的混合料对改性沥青胶结料的要求是很高的:①改性沥青胶结料必须具有超强的粘结性;②改性沥青胶结料必须具有超强的耐久性。因此,作为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应用的改性沥青胶结料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在配料方面,改性沥青胶结料的粒径较粗的集料必须占整个集料的多数部分,并且混合料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空隙,其空隙率一般是13上下。为了提高改性沥青胶结料的质量,在选择沥青品种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其他条件进行综合确定。

1.4集料技术

集料技术是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关键技术之一,它包括的集料选择和级配设计能够直接影响到集料技术的高低。通常情况下,作为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的厚度为1~2cm,因为这种薄厚程度的敏感性比较大,所以提高了集料的形状和级配设计难度,所以就决定了集料的选择和级配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

2 超薄磨耗层施工的需求与技术分析

城镇公路的维护对超薄磨耗层施工的需求,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目前成为人们护养公路的最佳材料技术选择,除了因为它本身的材料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对公路安全质量有一个全面的保证。之前将这个技术运用到高速公路护养技术当中,虽然最开始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经过工作人员不断的研究,终于攻破了一个个令人头痛的难题,现在我国的高速公路护养基本都是使用这一门技术。但是这门技术对于城镇公路的养护还处在一个实验的阶段,因为城镇公路的环境比起高速公路要复杂上很多,高速公路有一个标准也就是公路上面最高的载重量是多少,但是在城镇的公路上考虑的就不仅仅是相对单一的问题。城镇的公路需要面对除了汽车的其他多种不同反面的考验,例如城镇的居民或者其他的一些在高速公路上不会出现的交通工具,在经过高频率的磨耗后,城镇的基础公路,尤其是繁华地带有时候比起高速公路更容易受到磨损,怎么样将超薄磨耗层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城镇公路上面,就要对这么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结合公路本身的实际情况。

3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之所以能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公路的养护,其主要原因就是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本身并不复杂,应用起来也较为简单。我国在20世纪就已经开始采用较薄的沥青铺设路面,作为养护公路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但是,那时候应用这种技术的条件和设备等都不完善,所以具体施工起来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按照现在标准的分析,当时没有良好运用较薄的沥青的有一大原因是没有采用高性能的改性沥青,因而使得混合料胶结性能较差。

如今,随着改性沥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高性能的沥青的获得已经不再是困难的事,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由此,薄层处治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高效的应用。与此同时材料成本的总和较之其他技术来说是很低的,这就提高了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市场竞争力,适用于大部分工程。这些先进的国外技术与我国的技术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例如温拌沥青技术,其操作标准及测试方法入表1。

表1 温拌沥青技术的具体操作及测试方法

总而言之,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在不断的实用中不断进步的主要原因除了因为这项技术的造价较低以外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采用的是优良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②将改性沥青胶结料与高强的集料和优秀的级配应用在施工过程中;③对旧路面进行科学的评价以及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保证路面的平整度;④施工过程采用的是技术先进的一次性摊铺工艺。

4 超薄磨耗沥青混凝土技术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超薄磨耗沥青混凝土技术本身具有弊端

超薄磨耗沥青混凝土技术与其他技术一样,并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万能的,其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它无法对那些出现了严重的、难以修复的结构性损坏路面进行全面的养护。例如,当沥青路面出现严重的车辙或者出现严重的断裂现象时,没有进行及时修复的情况下,会造成较大的坑洞和路面的松散;当水泥路面出现严重的错台、断板等各种损伤时,仅凭超薄磨耗沥青混凝土技术进行修复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保证路面的及时修复,在使用超薄磨耗沥青混凝土技术的同时,还应该辅以其他技术,路面的基础机构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路面的整体强度和稳定程度都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是当路面出现严重的损坏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抢修路面的基础机构,然后进行超薄磨耗沥青混凝土技术对路面进行修复。

4.2应用该技术之前对旧路面进行科学的评价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主要应用于路面轻微损坏时的一种修复措施,对已经出现严重损坏的路面修复程度并不高。如果能够及时对损坏的路面进行修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促使路面为人们提供高效的、优质的服务,因此,在使用超薄磨耗沥青混凝土技术对公路进行养护的时候应该对旧公路情况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评估,在全面掌握旧路面所处的情况之后,才能够对路面进行修正。为了保证路面修整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应该对路面的周围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包括气候环境、交通情况、材料等等。

4.3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

在选择材料事前,应该对市场上提供的各种材料进行考察,施工材料必须与建筑质量要求和施工要求相适应,在选择设计薄层混合料的过程中,应该制备粘结层改性乳化沥青、合理选择面层混合料集料和级配设计、合理选择面层混合料胶结料改性沥青和进行混合料试验等,在这些工作前提下,做好混合料的目标配比和生产配合设计。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便可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路面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例如选择适当的摊铺机械、选择合适的运料机和碾压机等,在这些设备选择好之后,便可制定明确的施工组织计划,以保证这些设备能够协调运转,高效率的配合完成工作。选择合理的养护工艺也是这项技术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及时的对公路进行养护,能够减少一大笔公路维修资金,而且还能保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度以及安全系数。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公路承载的交通量越来越大,在各个方面都对公路的养护工作提出了要求,为此,应该合理应用好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凝土技术,综合考虑施工环境,以保证这一技术的全面发挥,从而提高公路的养护质量和效果。

[1]常魁和,高群.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林著惠.改性沥青新型磨耗层在高等级路面上的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吕伟民,孙大权.沥青混合料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潘卫育.开级配抗滑磨耗层(0GFC)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M].现代交通技术出版社,2007.

[5]余黎明.超薄磨耗层在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7).

U418.6

A

1673-0038(2015)51-0261-02

2015-12-8

唐玉(1987-),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道路与桥梁施工技术工作。

猜你喜欢

集料改性沥青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第九章 沥青湖
◆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研究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粗集料二维形态特征参数分析
P(3,4HB)/PHBV共混改性及微生物降解研究
ABS/改性高岭土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聚甲醛增强改性研究进展
聚乳酸扩链改性及其挤出发泡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