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和社区发展

2015-10-12刘涛恩施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45000

建材与装饰 2015年51期
关键词:社区规划产业园园区

刘涛(恩施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445000)

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和社区发展

刘涛
(恩施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45000)

如何有效地开展新型社区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新型城市社区布局规划需要基于“以人为本,两区共建”构想,同时要将社区规划建设与经济产业园区投资融于一体,科学合理地确定社区主导产业,通过城市空间布局确定社区整体结构,以产业功能导向社区经济发展模式,以产业园入驻带动社区经济发展,整体实现新型城市规划对社区建设发展的需求。

城市社区;以人为本,两区共建;城市广场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投资比例在不断加大,新型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也在不断完善,探索新型城市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型城市规划强调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议题,摈弃曾经片面追求地“去城市化”和“去居民化”[1]。如何有效地开展新型城市社区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以“以人为本,两区共建”理念为规划框架,建构了基于“以人为本,两区共建”的新型城市社区规划的方法,力求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社区规划建设带去可借鉴的思路。

2 “以人为本,两区共建”理论的建构

2.1概念内涵

“以人为本,两区共建”的概念内涵是指在以城市社区建设为基准点,发展与社区建设规划相同步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产业园,这是对当前“产城融合”理念的更进一步地延伸和更深层次上的细化。“产城融合”是指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协调统一,两者共同发展。“以人为本,两区共建”是借鉴城市与产业空间的互动发展模式,打造居民居住区与产业经济区融合一体的规模建设示范区。由于城市自首所特有的一些性质,所以在现实情境的规划建设中,产业区可以是以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园。

2.2“以人为本,两区共建”理论规划构思

(1)从战略层面,布局区域产业分布。承接城市空间发展和产业规划的战略特征,对各自区域内的产业格局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区布局,以此突出特色化、板块化、组团化发展格局,使每个区域版块都体现出自己的主导产业体系,在宏观战略层面引导社区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2)从实践层面,建构互补共生的协同性社区。以城市产业板块分区的视角为基准点,以此定位社区的功能发展[3]。在现实情境地实践中,改变城市曾经保守的传统型产业发展形态,在一定范围内的联盟多个社区,通过彼此分工协作,形成目标性和策略性统一性的协同集群,以便在区域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规模效应(如图1)。

3 “以人为本,两区共建”在城市社区布局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1)以产业园建设融合社区发展

结合现有的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格局,在特色化的主导型社区产业板块基础上,引导产业形成集聚效应,诱发经济链式反应,以规模化的竞争优势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实现产业经济园区与社区建设两者和谐统一的发展势态。由于产业的主导性以及对空间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应当从三个维度来建构社区与园区融合性发展的规划:发展核心,空间融合,配套支撑[5]。此外,在基建的跟进上,需要完善产业园内的基础公共设施,规划好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线路,一体化的供水、供电、排污系统需要同步跟进。园区内设立“一站式”政审批服务中心,从制度和设施上,确保入园企业迅速、无忧地投入建设。产业园将在全力提升投资环境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特色工业经济园区、商贸物流经济园区、科研文化服务园区、现代农业经济园区与旅游度假经济园区。

图1 “以人为本,两区共建”理论规划构思图

(2)建立完善的运转体系

自由、开放、完善的经济发展环境是实施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基于“以人为本,两区共建”的新型城市社区规划,借助城市居住区与生产区的融合统一的基础,使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以新型战略化联盟形式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社区规划体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还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社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要将社区规划建设与经济产业园区投资融于一体,科学合理地确定社区主导产业,通过城市空间布局确定社区整体结构,以产业功能导向社区经济发展模式,以产业园入驻带动社区经济发展,整体实现新型城镇化对城市社区建设的需求。

4 城市广场空间立体策划

(1)上层活动空间与道路及周边商业联系,主要为开放型的城市绿地广场。下层空间由滨河广场延伸而至,以小型覆土服务建筑为边界营造活动空间。坡面平缓,便于打造坡地植物景观。

(2)上层活动空间变少,绿化空间渐多。下层空间通过对坡度的改造,创造出下层夹道空间;覆土服务建筑的屋顶为上、下层空间进行联系,丰富活动空间。微地形坡面增加植物生长面积,以便创造更丰富的植物景观效果。

[1]陈百明.城市社区更新理念、模式及其立法[J].自然资源学报,2014(4):13~16.

[2]徐勇.在社会主义新城市建设中推进城市社区建设[J].江汉论坛,2012 (8):20~23.

[3]蓝宇蕴.都市村社共同体:有关居民城市化组织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2(8):3~6.

[4]孙久文.走向2020年的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79~81.

[5]喻新安.新型城市社区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4~149.

TU984.11

A

1673-0038(2015)51-0105-02

2015-12-2

刘涛(1981-),男,湖北天门人,工程师,本科。

猜你喜欢

社区规划产业园园区
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社区规划设计分析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结合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区规划工作以广州市大塘社区规划为例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基于“四全一特”理念的城市既有社区规划改造提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