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名言警句为你的作文增色
2015-10-10王淦生
王淦生
名言警句犹如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颗珍珠,经历了时间的淘洗,或流淌着岁月的血液,或镌刻着历史的沧桑,或折射出深邃的智慧,或散发出古朴的幽香……它们或精致,或典雅,或幽默,或睿智,或深沉凝重,或清新飘逸……它们引人思考,催人奋进,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阅读、品味这些名言警句,可以获取无限的精神营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如果能在作文中合理运用这些名言警句,可以使见解变得深刻,为作文增添色彩,提升品位。
《文赋》中有言:“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思是,在文章关键的地方用上一句重要言论,即可成为全篇的警策。所谓“警策”,就是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刻的文句,又称警句。它可以是作者自己的语言,也可以是引用他人的言论;可以是两句话,散见于文章之中,也可以是集中起来的句群构成深刻透彻的语段。这类句子既可用于叙事之后,画龙点睛,深化主题;也可用在议论之中,揭示观点,得出结论……总之,文章会因这些句子的运用而锦上添花,出现“亮点”。不管是古代的大家,还是今天的高手,在他们的文章中,往往都会“移植”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句,或借以表明自己的观点,或为自己的观点提供论据,或提升文章的内涵,或显示文化底蕴……如课本中收录的王勃的《滕王阁序》、韩愈的《师说》、苏轼的《赤壁赋》、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等名篇中,都有直接或间接引用名言警句的例子。现代作家在文中援引名言警句的例子就更是屡见不鲜了,尤其是杂文、评论等议论性文体,引用名言警句已成为一种“常规武器”了。
具体说来,在写作中合理运用文采哲理兼具的名言警句,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是用名言警句做标题,可使标题更醒目,更吸引读者。如,满分作文《一事能狂便青春》《空山新雨后》《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心田半亩种青春》等都是直接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中的名句作标题,令人“一读钟情”。常言道:题好文一半。好题目能为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漂亮的标题也容易为作文赢得较好的第一印象。
二是用名言警句做论点,往往能够统摄全篇,有要言不烦、一矢中的的作用。在作文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论点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往往显得拖沓冗赘,若能找到一句恰当的名言来替代,就会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如,满分作文《风景是心的所在》就用了东山魁夷的名句“风景是人的心中所愿”作为论点,另一篇佳作《心之所安,一路风景》则用孙中山的名言“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作为中心论点……这些名言警句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以之作为作文的论点,使观点更鲜明,针对性也更强。
三是在论述中引用名言警句,言简意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一名句既可作为论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有力论据,又能作为话题引出自己的议论,开拓思路,达到进一步阐述的目的。又如,在论述“磨难是生活的馈赠”这一论点时,引用巴尔扎克的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强者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为论据,强有力地说明论点,令人信服。那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源自作者深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以最精要的语言进行概括,其说服力和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名言警句还是行文的点缀,那些睿智的言论能为文章平添亮丽的色彩。
名言警句固然会为我们的作文增色添彩,但其运用起来并不是没有原则、多多益善的。在作文中运用名言警句总的原则就是要贴切,即切合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或有利于证明自己的观点。否则,再多再美的名言警句也会成为一种累赘,非但无益于提高作文的品位,反会给人堆砌之感,令人生厌。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原则。
首要原则是精。所谓“精”,就是引用要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写文章是自己思想的呈现,他人的语言再好再美,终究只是一种借鉴、一种点缀。汉赋最终走向没落的根本原因就是刻意追求辞藻华丽而使得内容贫乏,其中大量援用典故也影响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可见,作文中运用名言警句应本着“不在多而在精”的原则。综观中高考优秀作文,每篇中的名言警句一般都在三到五句,且以短小精悍为主。过多的引用容易冲淡自己的表达,又会使作文的表意不够透彻,文气不够通畅,从而影响主题的表达。
原则之二是准。所谓“准”,就是内容上要恰到好处,能与作文契合无间,做到水乳交融,切忌生搬硬套。使用名言警句要准确理解其表层与深层含义,只有理解到位,才能使用精准。比如,李白的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表现的是一种自信乐观的健康精神,如果理解不到位,将其当成是对生活中奢侈任性行为的一种溢美,就和原意相去甚远了。又如,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常用来说明做自己认定的事时要敢闯敢干,不要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但前提是,你所认定的事是好事,你要走的路是正路,否则就不适用这句话。
原则之三是新。所谓“新”,就是杜绝陈词滥调,要尽量选用那些富有新意的内容。这里的“新”并不是指时间上的“新”,而主要在于没有成为大多数作文中的“熟面孔”,否则很容易令人产生审美疲劳。此外,要多关注近年来涌现出的文化名人的言论和各行各业成就者的经验之谈。这里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新”绝不等于“异”,所用的名言警句,应该以其原意或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意思为准,切莫另类解读,弄巧成拙。
原则之四是文。这里的“文”,指的是具有文化内涵、富有文化色彩,那些庸俗甚至恶俗的东西不应当进入我们的作文。时下网络上的一些流行语虽不乏形象生动、富于哲理的内容,但大多比较肤浅甚至格调低下。因此,在选用这类句子时一定要本着精心选择、适当改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多从文化典籍中获取名言,从文化名人的言谈和书籍中寻找警句,这样的材料,才会彰显出你的文化底蕴,增加作文的厚重感。
在写作过程中引用名言警句并无固定套路,但略加归纳,基本上有如下几种模式。
一是用名句搭建作文框架。如,满分作文《人生三部曲》,借用了“滕王高阁临江渚”“也无风雨也无晴”“满目青山夕照明”三句诗,分别隐喻人生的三个阶段,引出了王勃、斯宾诺莎、齐白石这三位典型人物与他们的感人故事,形成了作文的整体框架。这样的构思显现出考生宽阔的视野,结构整齐而严谨,说理自然而凝重,且紧扣主题,立意脱俗。
二是用名句或导出观点,或引出故事。如,佳作《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用北岛的一段话“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引出“青春逝去”这一话题。又如,佳作《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则借用梵·高的话“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旅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我要前行”揭示题旨,开门见山,引出下文。
三是用名句作论据。议论文中,所谓“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中,“讲道理”指的就是以名言警句作论据的一种论证方法。大凡优秀的议论文,都少不了用作论据的名言警句。
四是在记叙文或散文中用名句进行点缀。如,佳作《我的青春我做主》中的一段:“还有易安的《漱玉词》,光是一个名字就是何等的雅致啊。比如她的‘绿肥红瘦,比如她的‘柔肠一寸愁千缕,比如她的‘起来慵整纤纤手,比如她的‘枕上诗书闲处好。……一个一个,轻巧慵懒而又清纯灿烂的女子就在这些词句中优雅地站立千年。”引用自然,文笔优美,借李清照的词句,将一个优雅、青涩、娴静的女词人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当然,自古文无定法,但又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作文中援引名言警句也是这样。如果能明白引用的意义,注重积累,遵循原则,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在作文时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妙笔生花。
(责任编辑 曹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