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城市粮食连续增产的启示与再增措施

2015-10-10刘洪进李长亚王文彬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总产盐城市单产

杨 力 刘洪进 李长亚 金 鑫 王文彬 周 艳

(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江苏盐城224002)

盐城市粮食连续增产的启示与再增措施

杨力刘洪进李长亚金鑫王文彬周艳

(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江苏盐城224002)

2014年,盐城市粮食总产首次突破700万t大关,取得了“十一连增”,连续3年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今后要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必须加大政策支持、挖掘土地潜力、稳定种植面积、依靠科技挖掘单产潜力以及创新生产方式提高种植效益。

粮食;增产;启示;措施

盐城市是产粮大市,从2012年到2014年连续3年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从2003年到2014年,粮食总产实现11年连续增产,我们分析连续增产的原因,从中获得启示,并探讨再增产的措施。

1 盐城市粮食“十一连增”的实绩

1.1主要粮食作物全部增产

由表1可见,盐城市2014年粮食总产达703.1万t,较2003年增77%。其中,夏粮总产增83.8%,秋粮总产增73%。盐城市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主要粮食作物全部增产。水稻总产增92.2%,小麦总产增142.3%,玉米总产增44.3%。

表1 2003与2014年盐城市粮食增产比较

1.2盐城市粮食增产幅度高于江苏省平均增幅

盐城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为江苏省粮食增产做出了贡献。由表2可知,江苏省粮食从2003至2014年“十一连增”的过程中,面积、单产和总产较2003年分别增15.4%、22.4%和41.2%,而盐城市粮食面积、单产和总产分别增加了37.9%、28.30%和77.00%,增幅均高于全省。

11年来,江苏省水稻面积、单产和总产增幅分别为23.4%、10.3%和36.1%,而盐城市水稻面积、单产和总产增幅分别为65.8%、16.0%和92.2%,增幅均高于全省。江苏省小麦面积、单产和总产增幅分别为33.3%、43.1%和90.6%,而盐城市小麦面积、单产和总产增幅分别为77.2%、36.8%和142.3%,除单产增幅稍低外,面积和总产高于全省。江苏省玉米面积、单产、总产增幅分别为-3.5%、25.5%、16.6%,而盐城市玉米面积、单产、总产增幅分别为17.6%、22.7%、44.4%。

1.3盐城市粮食总产在全国占比较高

从表3可见,近年来盐城市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12、2013、2014年粮食总产分别达到672.7万t、686.5万t、703.1万t,较上年相应增加1.65%、2.05%、2.4%;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比重分别达1.14%、1.14%和1.16%。盐城市连续3次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

2 盐城市粮食“十一连增”的启示

2.1扩面增产的幅度较大

盐城市粮食总产在2003至2014年“十一连增”的过程中,总产增加了77%,其中,面积增加了37.90%,单产增加了28.30%,面积增加的比例较单产增加的比例近10%。夏粮面积和单产分别增加37.7%、33.5%,秋粮面积和单产分别增加38.2%、25.2%,秋粮扩面增产的比重较大。

表2 江苏省和盐城市粮食及水稻、小麦、玉米面积、单产和总产增幅比较

表3 2012至2014年盐城市粮食连增情况及占全国总产

表4 盐城市棉花、油料和小杂粮种植面积减少

2.2减少了其它作物的种植

一是棉花面积大幅减少。盐城市2014年棉花面积为5.04万hm2,较2003年的17.6万hm2减少了12.56万hm2,减少了71.4%。棉花面积的减少值占水稻面积增加值(15.05万hm2)的83.5%。二是油料作物面积明显减少。盐城市油料作物面积从2003年的15万hm2下降到2014年的9.85万hm2,下降了5.15万hm2,下降幅度达34.3%。其中:夏季油菜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12.93万hm2下降到2014年的8.51万hm2,下降了4.43万hm2,下降了34.2%。盐城市油料面积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油菜面积的减少。三是杂粮面积全面减少。盐城市秋季小杂粮豆类和薯类面积,由2003年的6.07万hm2减少到2014年的0.86万hm2,减少了5.21万hm2,减幅为85.8%。夏季蚕豆和豌豆由2003年的2.27万hm2减少到2014年的1.14万hm2,减少了1.07万hm2,减幅为46.9%。盐城市全年杂粮面积累计减94.1万hm2,减幅达75.2%(表4)。

2.3粮食增产的报酬率不高

一是品质没有同步提高。盐城市粮食2003至2014年实现了“十一连增”,但品质提升不多,一方面优质品种的比例较低,目前市场上公认的优质粳稻“南粳9108”等品种的种植面积不大;另一方面,粮食“三品”(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的比例较低,从盐城市“三品”情况来看,通过“三品”认证的稻米品牌85个,粮食“三品”比例不足总数的20%,有机大米品牌更少,建湖“三虹”牌有机大米运转正常,但规模不大。另外,射阳大米以41.3亿元的品牌价值成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第9名,射阳大米现已集群为江苏省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阜宁大米、建湖大米虽也完成了地域商标注册,正在创建国家级品牌,但总体加工规模不大,集群优势不强。其它稻米品牌更是缺乏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不强。二是适度规模经营能力有待提高。盐城市农户种植规模偏小,人均耕地少,农村人均耕地0.24hm2,户平均耕地0.4hm2。平均地块:每户3.2块,每块0.08hm2,农户种植规模偏小,已经制约着粮食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有的种植大户由于种植水平、管理水平和配套设施的限制,反而没能实现增产增效。三是种植效益增速趋缓。2014年,盐城市水稻种植效益约1050元/667m2,较2003年的600元左右增了67%;而2014年水稻成本在870~900元/667m2,较2003年的400元左右增加了1.2倍。经济效益绝对值是提高了,但相对效益却下降了。

3 盐城市粮食“再连增”的措施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一方面供需将在较长时间内偏紧,另一方面生产成本高、补贴高,必须要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从盐城市来看,粮食生产虽然实现了“十一连增”,但产业化水平较低,效益不高,且再增的难度加大,因此必须要强化政策扶持、技术跟进和产业经营,促进盐城市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

3.1建立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出台发展粮食生产的文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把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一是不折不扣用好国家和省级扶持政策。目前,中央和省扶持粮食的政策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要严格按照政策要求,加强宣传,规范操作,把政策用好。二是继续加大市县政策扶持力度。近年来,盐城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纷纷出台了相关扶持激励政策,主要概括为扶持机插秧推广、激励扶持联耕联种、扶持培育家庭农场和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粮食生产特色基地建设、秸秆机械化还田奖补等5个方面,但还存在着扶持力度小、扶持范围窄和考核验收弱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体系,把政策扶持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三是科学用好农业保险机制。要针对粮食生产自然灾害频发突发的新情况,加强保险的宣传,明确保险范围和条款,统筹用好农业保险机制,一旦灾害发生要及时进行赔付,防止造成工作被动。

3.2稳定种植面积,保障粮食安全

挖掘盐城土地、滩涂资源优势,扩大粳稻生产规模,打造百亿斤粳稻生产,挖掘粳稻增产潜力。一是大力推进“旱改水”。目前盐城拥有83.53万hm2的耕地,其中具有旱改水潜力的旱地约13.33万hm2,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6.67万hm2的旱改水。二是大力推进滩涂开发。根据规划,到2020年,盐城将围垦滩涂8.67万hm2,其中“十三五”期间围垦4万hm2,按照60%用于农业的要求,将有2.4万hm2用于发展现代农业,而滩涂种植的首选作物是粳稻。三是大力推进土地复垦。高质量与高标准组织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加快土地开发整理,力争每年完成开发整理土地0.67万hm2。

3.3突出科技应用,提高单产水平

要改变依靠增加面积达到增加总产的目的,必须要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一是加大“四主推”技术的推广,即主推农作物新品种、主推农业技术、主推配方肥料和主推农药。严格按照市县“四主推”技术名录范畴,开展技术服务和推广工作,切忌推广未经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以及未经试验示范的农业新技术。二是深入开展高产创建和攻坚活动。要突出高产攻关田、万亩示范片与整建制推进三大重点,深入推进高产增效创建活动,每年建设万亩示范片150个,A级达20%;要围绕平衡高产,大力开展以整乡和整县实现稻麦亩产达吨粮的县乡创建活动;每个县(市、区)要因地制宜开展稻麦和麦玉等周年高产、粮食增产攻关模式1~2种,并加快推广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三是针对盐城市基层农技人员学历低、职称低和务农劳动力女性多、老人多的实际状况,积极推行“三点”工作法,即开展专家“指点”、农技人员“蹲点”和挂点、业务单位“建点”,加强与农民的对接,实行“面对面”、“零距离”开展技术服务,并通过以点带面,推广粮食生产各项关键技术。

3.4扩大种植规模,推进产业经营

一是因地制宜开展适度规模经营。按照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模式,通过联耕联种和土地集中流转等形式,尝试推广农场和种植大户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不断提升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二是推出重点发展专业化社会服务。大力发展种苗供应、植保服务、配肥统供和农机作业等形式多样的专业化社会服务,力争专业化服务覆盖率年递增10%,镇镇建有商品化育供秧基地,村村建有专业化植保防治组织和机防队。三是标本兼治推进品牌质量建设。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和常态化监管为思路,全面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市名牌农产品,以及原产地认定农产品等,积极策划包装上市,多渠道开展宣传推介,做大做响品牌。坚持标本兼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5-03-27

杨力(1963-),男,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基金来源: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现代农业(稻麦)科技综合示范推广(盐城)(SXGC[2014]162)。

猜你喜欢

总产盐城市单产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盐城市开展重点钢铁企业全面体检
2021年山西省夏粮总产24.34亿千克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盐城市中级法院和盐城市侨联共同举办涉侨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