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5-10-10刘君义甄国红王硕
刘君义+甄国红+王硕
摘 要: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在针对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理论探索与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职教研究为引领,以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为双驱动的“一导双驱”一体化教育体系。本文介绍了“一导双驱”框架下“校—企—校”联盟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一体化模式以及在实践中取得的成就,以期为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如何突破结构单一、系统封闭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建立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是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的建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立体的理论与实践域[1]。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吉林工师”)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职教研究为引领,以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为双驱动的“一导双驱”一体化教育体系。一方面有效促进了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职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进而提升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体,创新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和培训模式,形成职教师资培养和培训的核心竞争力,能更好地发挥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院校在培养和培训职教师资方面的骨干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承担起引领职教教师教育发展方向的任务。
一、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的内涵
所谓“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即以职教科研为引领,以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和培训为双驱动,构建集职教师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于一体的“双师型”职教师资教育体系。
(1)职教科研。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教育与社会各种职业相沟通的桥梁,是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形式,在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发展职业教育,从方向上来讲必须依靠发展职教科研和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只有通过科研的引领,才能实现教育思想进步和教育管理制度创新,以及教育方式和方法创新。因此,加强职教科研是引领职业教育培养培训方向的有利手段。
(2)职教师资职前培养。职教师资职前培养是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的第一步,也是发展职业教育的起始点。在职业教育日益关注内涵发展、注重质量提升的大背景下职教师资培养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3]。从当前我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实践来看,“院校培养”成为职教师资职前培养的主要途径,包括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院校、一部分综合大学、普通师范大学以及一些工科院校开设的职业教育专业。1979年,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吉林职业师范学院(现已更名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范围内共有实施职教师资职前培养的本科院校40所左右,其中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类院校8所,包括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校生11万人左右。其他承担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高校大约32所,包括同济大学、云南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扬州大学等。
(3)职教师资职后培训。职教师资职后培训是指由国家财政支持,教育部或各省教育厅组织实施,全国、地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承担,面向全国或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开展的教育培训活动。其目的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适应职业教育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需要,为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4]。“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新时期要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内涵建设,以打造一个有声誉、有质量、有活力,充分体现校企合作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目前,我国共建有93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8个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300多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构建了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专门化平台。近年来,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仅国家级基地就完成培训50多万人次。我国职教师资培训体系已经逐步形成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专业骨干教师国培省培和青年教师企业实践为重点内容,覆盖不同教师层级不同专业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的有机融合的职教师资培训体系[5]。
如果将整个职教师资的人才队伍建设看成是一驾滚滚向前的战车,那么,职教师资的培养与培训仿佛两个车轮,推动职教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而职教科研则像是指引职教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盘,引领前进的方向,三者共同构成了我国职教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机联动体。
二、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构建
1. 职教科研引导
职教科研作为建设职教师资的引导力量,关系到职教师资发展建设的成败,发展职教科研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确定职教科研的方向。职教科研首要解决的就是研究方向,也就是研究什么的问题。可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方式。
自上而下,就是从研究政策、策略等宏观层次入手,研究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等重大问题[6]。自下而上,则是从教育教学实践入手,从职业教育的微观层次入手,研究教育教学模式、实践模式、改革试点等。自上而下的研究要以微观研究做基础,而自下而上的研究要依靠宏观做指引。
(2)建设职教科研队伍。借鉴国内外进行职教科研的经验,职教科研队伍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政府层次、院校层次、院系及教研室层次。其中,政府层次和院校层次主要从事自上而下的宏观方向性研究,院系及教研室层次主要从事自下而上的研究,从微观层面入手。
政府与院校层次可以成立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宏观层次的研究,为院系及教研室教师进行职教科研与学科建设指引方向。而院系及教研室层次可组成专业团队、学科团队,在宏观研究的指引下,脚踏实地地进行职教课程、教法学法、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具体研究。
(3)搭建职教科研平台。省、校、院系各级队伍共同建立起系统联动、结构立体的科研平台。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可将职教科研平台按学科特色建立上下贯通的研究体系。以宏观为引领,以微观为基础,各层级科研队伍相辅相承,真正实现职教科研的稳定快速发展。
2. 培养培训双驱动
与其他教育形式相比,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更贴近社会,更具有应用性,这就对职教师资的培养规格提出了特殊要求。“双师型”作为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已经得到认可,而职教师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两条腿走路,共同形成提高职教师资综合素质的驱动力量,已经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吉林工师在多年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以协同为特征,以培养培训“双师型”职教师资为目标的“战略联盟”思路,其核心思想是: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立足社会需求,建立新形势下长期发展的稳定联盟,将职技高师、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联系起来,三方主体共同设计培养培训目标、共同制定培养培训方案、共同确定培养培训课程、共同实施培养培训过程、共同评价培养培训效果,形成一体化的培养培训方案。
3. 基于“校—企—校”联盟培养培训一体化方案
吉林工师在“一导双驱”的框架下,创建并实践了基于”校—企—校”联盟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方案,如下图所示。
职教科学研究从确立职教科研方向、建设科研队伍、搭建科研平台三个方面入手,扎实职教科研基础,明确指向,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引领方向。
在职教科研的引领下,我们提出了基于“校—企—校”联盟的培养培训一体化方案。“校—企—校”中的第一个“校”字,代表吉林工师,即职技高师,中间的“企”字代表参与联盟的行业企业,最后一个“校”字代表职业院校。其中,吉林工师作为职技高师,是职教师资培养单位,其培养的人才将为职业院校服务,同时也是职业院校师资力量的培训单位;职业院校一方面是职教师资用人单位,是职技高师培养出的人才的接收单位,另一方面也是行业企业员工的培养单位,其培养的人才将为行业企业服务;而行业企业则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工作单位,是接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这就形成了立足人才需要,三方联动的一体化人才培养培训架构。在这样的架构之下,建立基于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同组织、共同管理、共享成果的一体化培养培训方案,进而通过共建教师队伍、共建课程体系、共建教学资源、共建评价体系,最终培养培训出合格的“双师型”职教师资。
三、职教师资“一导双驱”培养培训模式的实践成效
1. 构建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专业特色
吉林工师在国内率先创立了“校—企—校”联盟,实现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体制新突破。联盟由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吉林工师)、职教师资用人单位(职业学校)以及职校毕业生工作单位(行业企业)三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突破了以往职教师资由高校单一主体培养、封闭教育的格局,并通过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教育与产业、学校与就业、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对接的多元主体协同、区域统筹协调、资源互补共享、培养培训一体、系统开放灵活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新体制。
联盟按照“政府统筹、协商决策、责利驱动、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运行机制[7],成功实施了“校—企—校”三方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评价教学效果的“校—企—校互融、工—学—教结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新模式。通过建立“校—企—校”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实现了企业和职业学校对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全程参与,着力解决了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要求相脱节、教育资源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制约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
2. 打造了职教师资培训的基地特色
吉林工师是教育部确定的56所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之一,是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全省职教师资保障体系建设的牵头单位。基地自2000年成立以来,组建了一支结构多元、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企业和职业院校建立了一大批生产实践和教育实践岗位,在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规范化、培训课程模块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依托“校-企-校”联盟培训模式,构建了“三主体、四维度”课程体系。“三主体”是以吉林工师、行业企业、职业院校三方为课程实施主体,三方共同商讨课程体系、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共同实施课程教学,协同共进,实现共赢。“四维度”是以《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纲领,构建包括职教理念、专业知识与技能、企业实践与教学实践、教学演练与实践等四个维度的课程框架和内容。截至目前共完成国家级、省级培训任务15期,培训高素质职教师资近3 000人,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全国,机制灵活、通畅开放的职教教师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刘君义,甄国红. 基于校—企—校教师教育联盟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2(11):74-76.
[2] 肖称萍. 论加强职教科研的必要性、取向和基本要求[J]. 职教通讯,2005(8):24-26.
[3] 孙翠香. 职教师资培养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J]. 职教论坛,2013(9):63-70.
[4] 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Z]. 教职成[2011]14号.
[5] 李梦卿,万娥.“双师型”视阈下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发展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14(5):26-32.
[6] 闫志刚. 职教科研:为职教科学发展找路[J]. 教育与职业,2011(7):42-44.
[7] 甄国红,王硕. 基于“校企校”联盟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创新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5):70-73.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职教师资‘一导双驱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科规办函[2012]22号)的阶段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夏鲁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