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把芝麻粉儿
2015-10-10□段玉
□ 段 玉
爱是一把芝麻粉儿
□ 段玉
李 凖
爱浩广似洪荒天地,爱也细碎如一把芝麻粉儿。
在他眼中,她长得太寒碜,额头高,眼窝深,活脱脱就是一个“苏小妹”。这且不说,也许她的家中太贫困,食不果腹,衣不暖身,她长得又瘦又小,脸上冻得红一块、紫一块的。这是他在新婚时看到的,他说当时确实有些寒心。
新婚那天,他实在是太累,直到天黑透了,他还在往乡邻们家中送借来的桌子板凳。做完这些,他原本要在床上躺一会儿,不承想就睡着了。
到了下半夜,一阵疼痛,令他醒了过来,原来是胃痛,大概是晚餐多吃了一些红薯粉条,胃酸过多。见他难受,在得知原因后,她说:“你躺着别动!知道家中哪里有芝麻吗?”她找来了一把芝麻,用杵捣碎,然后让他就着温水服下。说来也神,只一会儿,他的胃就不痛了。
这让他心中如黄河浪翻腾起来:这么一个小姑娘,竟然懂得这么多!见她合衣坐着,问:“你怎么不睡啊?”这样就开始了他们生平第一次说话。她说:“天快明了吧,我还要打开煤火添锅做饭。也不知什么时候了?”他说:“早着哩,鸡子还没叫头遍。”说到这,他不禁想:这是多么难得的好媳妇!家中没有钟表,怕耽误一家人吃早餐,也就不敢睡觉。于是他有了一种念头:这个小丑丫头将和他在风雨坎坷中走过一辈子,将是他生命的同行者,不管是刀山火海……
爱情也许不必海誓山盟,而只需要一些细小的感动,比如病时的一把芝麻粉儿。
她就是出生于河南洛阳孟津县邙山岭上、后来改为董冰的董双,他是与她只离4里地的李凖。两人3岁时就定了亲,成婚时是1945年春天,他们都只有16岁。
从此,“芝麻绿豆”就是董冰的事,早晨烧火做饭,他们家是一个大家族,一口大锅连饭有三四十斤重,瘦小的她要端下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白天她还得下地劳动。而且李凖的穿衣等一切事情,她皆时刻记挂着,照料得细致周到,尤其丈夫有个头疼脑热时,她为他买药煎药,体贴入微。正因为有了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十三四岁就去做学徒并没念什么书的李凖,在劳动之余能够静下心来学文化,并进行文学创作。
1953年,李凖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发表在《河南日报》上,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加编者按在全国近40多家报刊转载。第二年,李凖调到河南省文联,成为专业作家。李凖成名了,成了山窝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当时有好多美貌的知识女性,甚至漂亮的大学生向他表示爱慕之情。但他始终认为丑媳妇董冰就是能和他风雨同舟的人。
因为他会想起,1948年他们老家分了家,李凖帮助种地,小两口一起下地锄小谷苗,戴着草帽,提一罐井凉水,千里风吹着。母亲半晌时把小孩子抱到田头来吃奶,孩子在树下跳着笑着,让他感觉是那样温馨。
尤其是1948年洛阳解放,他被招到洛阳市银行当职员。1951年“三反”“五反”开始,因为李凖出身地主家庭,被银行领导作为阶级斗争对象关了起来。先是罚站,一站就是10个小时,有时半夜还会被看守人员叫起来面壁。这样一关就是7个多月,其间不弃不离、放心不下的妻子还经常抱着孩子去看他,看守人员不让进,她就远远地站着。后来没查出李凖的任何问题,银行领导还是对李凖作了开除处理,董冰毫无怨言地跟着李凖回到农村老家。
1962年,李凖在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老兵新传》《小康人家》之后,又创作了《李双双》,这让他在文坛上声名大振。一次,董冰跟着丈夫去上海,各大电影院正热播着《李双双》,霓虹灯下到处都是大幅广告,李凖不无得意地对妻子说:“你看,有多厉害!”不料董冰却淡淡地说:“这样的故事多啦!”妻子的话像一阵清凉的风,让李凖一下子清醒过来,由衷地感叹:董冰不仅是贤妻,还是诤友!
1966年,“文革”开始,李凖被认为是“黑帮分子”,五花大绑,脖子上挂着大黑牌子游街。1969年,他们一家人被下放到东黄泛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西华县屈庄。一家人被安排到磨房里住,地上全是牲口粪,房子里黑洞洞,深一脚浅一脚的,一不小心就踩在粪上了。孩子们哭了,李凖也看不到日子的光亮。倒是董冰心地敞亮,说:“你们看,唐朝韩愈的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也是流放时写的,人的一辈子不可能一帆风顺啊!”她的话,让孩子们心中的不快顿时散去了许多。李凖没想到妻子竟然会用韩愈的诗来开导他们,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此时的董冰拿了一把铁铲,说:“我们这就来铲牲口粪。”李凖更是感慨万端:妻子就是他们一家人的一把铲去不良情绪的铲子。
说起董冰会背韩愈的诗,只因为没进过学校的她一直把能在创作上帮助丈夫,作为和照顾好一家人的生活同等重要的事。6个孩子不仅全靠她抚养大,衣服、鞋子也都是她亲手做。特别是布票紧缺的那些年,她几乎整夜都在缝补袜子和衣服,鞋子一做就是几十双。她孝敬孩子们的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老人们生病时全都由她一人照料,连他们的葬礼也是由她一手操办的。
更为难得的是,她还把从高小到初中的语文、历史课文读完了,连4本字典都翻成了碎片。练写钢笔字,家中大小纸片都被她写得密密麻麻。还坚持看书,一坐就到夜里两点,字练得有模有样,中外小说居然读了上百部,如《上下五千年》《外祖母》《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红旗谱》《创业史》,还有《林肯传》,这些书都不止看过一两遍。她还能背诵几百首唐诗。
又是做活计,又是练字看书,由于过于劳累,董冰夜里开始失眠,开始时她还挺高兴,说这样可以多写点字,看点书,后来却发展成了神经衰弱症。
辛苦归辛苦,让董冰也有了很不错的文学素养,实现了她最初的梦,成了丈夫写作上的好帮手和参谋。比如丈夫在把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改编成电影时,董冰指出了梁大娘这个人物的不足之处,李凖认为妻子的话非常有见地,按照她的意见作了修改。最终这部电影荣获了百花奖和金鸡奖,他觉得妻子功不可没。以致李凖说:“我的作品只要在她手里通过,就有七八分把握了,特别是那些写农村人物的作品。”
董冰不仅成了丈夫写作上的帮手,她自个儿还拿起笔,创作了30多万字的小说《老家旧事》,小说出版后,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李凖老了,也病了,董冰又成了他的“保姆”,除了吃饭、穿衣一如从前细心打理外,还新增了理发、洗脚、量血压等事情。有时写作也靠她帮助记录。
爱是一把芝麻粉,因为它有着芝麻粉的细腻,外加对一切的宠辱不惊。如同曾是儿媳、当代著名作家严歌苓所说:“妈妈总能做到宠辱不惊,李凖当年是名气那么大的作家,她是这样;后来‘文革’,他被打到18层地狱了,她还是这样。后来李凖又起来了,她还是这样。李凖无论怎样,她还是做家里的饭,还是吃她的捞面条。”这么多年了,严歌苓一直叫董冰“妈妈”,这是一份终身不渝的爱与尊敬。
爱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对发生的一切也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恒守着一份平实与细腻,在恒守住了生活的同时,也恒守住了美好幸福的婚姻和爱情。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