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农民工就业地选择的模糊多目标决策模型分析

2015-10-09赵巧峰申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17期
关键词:贵州省农民工

赵巧峰++申鹏

摘要:借鉴模糊多目标决策理论,建立了在信息无偏和信息有偏条件下农民工就业地选择的模糊多目标决策模型,同时结合无序多分类回归模型,运用贵州省相关问卷数据,对所构建的模糊多目标决策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信息无偏或是信息有偏,省外就业都是贵州省农民工外出务工地点的最优选择。实际调研数据显示,贵州省农民工省外就业占62.7%,说明贵州省农民工在选择就业地点方面,绝大多数能够做出最优选择。但是,分析结果同时也凸显出一个问题,即贵州省产业发展及就业环境对贵州省籍的农民工吸引力不强。因此,研究结果对于预测和掌握贵州省农民工就业地选择行为以及优化贵州省内就业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地选择;模糊多目标决策模型;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17-4360-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17.065

模糊多目标决策理论是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解决有限个方案多目标决策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模糊性是指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类属的亦此亦彼型,是事物的一种内在不确定性,是事物在相互联系和相互过渡中呈现的中间过渡性[1]。自Bellman和Zadeh将模糊集理论应用于决策问题后,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多目标决策问题,并将其用来分析日常生活和生产决策问题[2],如韩正伟等[3]将模糊多目标决策理论应用于对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价;冯剑红等[4]将该理论应用于网络资源分配的策略选择过程;周宏安[5]对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舒祖菊等[6]研究了该模糊决策理论在产品包装质量评估中的运用;王春蕊等[7]将模糊决策理论应用于农村劳动力迁移选择决策过程中;马平等[8]研究了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在选址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学术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做出了大量研究。就现有文献来看,国外研究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理论及模型,主要有“配第-克拉克定理”、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的“二元结构”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基于城乡绝对收入差距假说的劳动力转移模型、伊斯特林基于相对经济地位变化假说的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型、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及人力资本迁移理论、斯塔克的“相对贫困假说”、E.S.Lee、博格的“推拉理论”、皮奥里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新迁移经济学理论以及迁移网络理论等,其中尤以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和托达罗模型为主要代表;国内对劳动力转移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劳动力供求、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以及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等方面。由此可见,国内外已有文献对农村劳动力或农民工就业地点的选择决策研究相对较少。农民工对就业地点的选择决策,是一个多指标有限方案的排序问题。因此,本研究利用模糊多目标决策理论,对农民工就业地点的选择行为进行研究,并利用贵州省实地调研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研究贵州省农民工就业地选择行为是否达到最优状态,以及贵州省农民工就业地选择决策行为存在哪些问题,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4 结论

传统经济学中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都会在给定条件下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假设,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者根据自己对备选方案的模糊认识,在对周围环境认识有限的条件下做出最满意的选择。对贵州省农民工就业地选择决策的实证研究显示,一方面,贵州省农民工在一种有限理性条件下,大部分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以及有限的知识经验做出最优选择,即选择省外就业,但是仍然有部分农民工未能做出最优选择决策,这和农民工知识经验和掌握就业信息有限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贵州省农民工就业地选择决策方案的优劣排序可以看出,贵州省农民工无论是在信息无偏或是信息有偏条件下,其最优选择都应该是在省外就业而并非省内。这表明贵州省城镇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尚未凸显,省内地区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不强,导致农民工选择省外就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

同时,贵州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流动会导致省内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就业环境无法改善,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无法提升,从而进一步使省内农民工选择外省就业,而不愿意选择省内就业,这一现象对省内经济的长期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因此,贵州省一方面应该大力发展和健全利于农民工就业的公共服务就业体系,提高农民工就业信息的透明度,以改善农民工就业信息有限性的局面;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地改善农民工省内就业的社会保障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省内就业环境;除此之外,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省内就业,或是大力调整贵州省农业内部结构,发展贵州省的现代化农业,在农业中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农民工“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而得到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 李登峰.模糊多目标多人决策与对策[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 胡超芳.基于决策者满意度的多目标模糊优化算法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7.

[3] 韩正伟,林锦国,邵如平.模糊多目标决策理论在电能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继电器,2007(10):33-36.

[4] 冯剑红,刘 颖,罗 莹,等.基于模糊多目标决策的网络资源分配策略[J].计算机应用,2008(6):1588-1615.

[5] 周宏安.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

[6] 舒祖菊,陈满儒,丁 毅.模糊多目标决策算法在铲平包装质量评估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9(2):109-129.

[7] 王春蕊,刘昌宇,刘家强.农村劳动力迁移选择决策的模糊多目标模型分析[J].人口研究,2012(3):50-61.

[8] 马 平,游欣佩.模糊多目标决策方法在风电场选址中的应用[J].可再生能源,2013(11):60-65.

[9] 黄宪成.模糊多目标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辽宁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3.

[10] 魏 源.基于多项logistic模型的大学生网络购物信任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贵州省农民工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贵州省种公牛站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