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倒逼成因分析
2015-10-09梁礼明刘现鹏
梁礼明,刘现鹏,吴 健
(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倒逼成因分析
梁礼明,刘现鹏,吴健
(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当前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过程,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倒逼形势。从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区域时空结构变化、生源要素持续萎缩和教育全球化竞争加剧等方面定性分析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处境,同时以全国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普通本科招生规模等作为主要变量,由近2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研究生教育未来发展定量分析预测模型,对于地方院校谋划研究生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倒逼;回归分析
研究生教育位居高等教育体系的“塔尖”,承载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任,具有少数关键和引领作用。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转型发展期,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面临着宏观政策、区域时空、生源要素、竞争环境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文章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视角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定性分析
近些年来,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已处在“倒逼”的环境中,众多高校纷纷进行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实际上正是源于这种“倒逼”的压力[1-2]。综合分析,这种倒逼处境的成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
199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由快速扩张到稳步发展的阶段,研究生教育发展同样也穿越了一个外延扩张到内涵提升、社会需求到个性发展的变迁。在其发展过程中,国家针对研究生教育发展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实质上正是受到了来自人才培养输入方反馈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随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又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生教育必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发展道路。从“规模发展”向“内涵提升”的转变,则迫使高校深化对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调整。
(二)区域时空结构变化
区域经济、人口、交通等时空因素是影响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建设”上升为国家级战略性区域经济发展布局,赋予赣南等地执行西部大开发等九个方面的政策,这将助力江西省的“南大门”——赣南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文化的极大发展。伴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赣南区域网络辐射时空结构也将与之发生巨大变化,其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呈现出多中心放射状格局的空间集聚特征[3]。赣南地区物产丰富,是中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钨都”和“稀土王国”之称。针对尾矿废渣综合利用、废弃矿区植被修复、生态城市规划、城镇污水处理、农村环境整治,以及提升稀土和钨开采、冶炼与应用技术水平而言,区域科研开发和产业化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急需地方高校提供高层次人才的智力支持。
(三)生源要素持续萎缩
首先,根据《2000-2050年学龄人口变动趋势表》预测,在不改变单胎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我国接受高等教育学龄(18~22岁)人口变动显现波动状态[4]。其人口基数,由2004年的10682万人增至2008年的峰值(12488万人)后将凸显下降趋势,降至2020年的8208万人、2050年的6938万人。近两年来,地方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感同身受这种生源要素萎缩的变化,让原本就勉强维持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岌岌可危。其次,普通民众接受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的愿望有减弱趋势。1999年扩招后,高考人数出现长达10年的迅猛增长,从288万人,迅速增至2008年的1050万人。此后的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报考人数分别为1020万人、946万人、933万人、915万人和912万人,形势急转直下。再者,地方高校还面临着研究生生源质量不高的窘境,给研究生后续教育培养带来很大的困难[5]。研究生生源萎缩与生源质量下降,这是倒逼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又一推手。
(四)教育全球化竞争态势加剧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融合,研究生教育同样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校作为这场竞争的主体,与发展的早期相比,地方院校之间存在白热化竞争之外,还与“985”“211”等重点高校之间形成了新的生源争夺态势[5]。此外,国外高校以其较好的发展基础、丰富的办学经验、灵活的办学机制、雄厚的师资队伍等通过合作办学、互换留学生等方式进入我国研究生教育市场,给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研究生教育竞争新常态,迫使各地方高校不得不改变其办学机制和发展方式,及时制定符合本校、本地区、本行业发展的新战略,以适应当今研究生教育激烈的竞争。
由于国家政策、生源要素、区域时空、竞争态势以及地方高校自身的影响力等原因,很多地方高校在很大程度上难以招到优秀生源,以及已招收的研究生的后续的培养教育面临重大问题[6]。
二、定量分析
要预测和把握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今后态势,首先需了解国家层面教育规模的动态走势。要把控国家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动态发展,则要确定与之相关的变量。文章选取全国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和本科生招生规模作为主要变量,根据近20年以来(1995~2014)相应的国家统计年鉴数据,详见表1,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与研究。
表1 全国年末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普通本科招生和研究生招生统计数据
(一)研究生招生人数与全国年末人口总数的回归分析
(1)20年以来研究生招生人数与全国年末人口总数的回归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20年以来研究生招生人数与全国年末人口总数的回归结果
回归方程:Y=70230-1.624X+0.00001247X2-0.00000000003183X3
相关系数:R2=0.9966
(2)讨论分析:①从图1回归结果来看,研究生招生规模随着年末人口总数的增长而扩大,两者具有较大的正相关关系,且前10年的增速高于后10年的增速;②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制定,必然要与国家发展大环境的现实需要保持一致。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年末人口基数则是地方高校确定其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的本源。
(二)研究生招生人数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回归分析
(1)20年以来研究生招生人数与全国人均GDP的回归分析,如图2所示。
回归方程:Y=-25.74+0.006342X-0.0000001765X2-0.000000000001751X3
相关系数:R2=0.9887
图2 20年以来研究生招生人数与全国人均GDP的回归结果
(2)分析讨论:①根据近20年的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生招生人数与全国人均GDP为三次曲线关系,两者间存在密切关系,即在各阶段上研究生发展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增速保持同步;②纵观发展历程,位于高等教育“顶层”的研究生教育,其发展速度、教育规模等应与本国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地方高校在谋划未来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时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三)研究生招生人数与全国普通本科招生人数的回归分析
(1)19年以来研究生招生人数与全国普通本科招生规模的回归分析,如图3所示。
图3 19年以来研究生招生人数与全国普通本科招生规模的回归结果
回归方程:Y=-4.397+0.1686X
相关系数:R2=0.9944
(2)分析讨论:①从图3回归分析可见,研究生招生规模与全国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具有高度的线性相关性,即全国普通本科招生规模(或应届本科毕业生数)是确定地方院校规划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重要依据;②由于普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分属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同层次,虽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但研究生教育规模与本科生教育规模应该保持在一个怎样的比例较适宜,目前还未取得共识[7]。
(四)量化模型的构建
1.主要变量选择
通过上述分析,文中选择与支撑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关系较大的三个变量,即全国人口总量、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代表)和普通本科招生规模的增长率作为自变量,从而得到研究生招生规模(因变量)与上述三个自变量的量化关系模型:
Y=K1*人口总量增长率+K2*人均GDP增长率+K3*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增长率
其中Y为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率,K1、K2和K3分别为人口总量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和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增长率的权重。
2.权重的确定
文中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K1、K2和K3的值。首先建立判断矩阵。根据表1统计数据经计算
然后,由此可得K1、K2和K3的权重值,即K1= 0.0720,K2=0.2789,K3=0.6491,并通过一致性检验。
3.模型解释
模型构建后,可结合国家或地区近些年(5年或10年)统计数据,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或地区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长速度,便于各地方高校制定未来5至10年研究生发展规划。
从构建的模型中可以看出,研究生招生规模与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具有强相关性,即研究生招生规模与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应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这对于各地方院校合理地制定中长期研究生教育规划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由于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模型的构建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上述量化模型必然存在着不尽合理之处,诸如还有必要斟酌国家或区域研究生政策调整、院校研究生导师队伍水平差异和教育经费直接投入等因素的潜在作用[8]。
三、结束语
质量必将成为社会选择研究生教育的最终考量。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关键在于地方高校自身[9-10]。面对这种势所必然的倒逼形势,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必须转变观念,以全新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逆势而为,择道转型。努力探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手段,构建“宏观引导,问题牵引、内涵提升、校企互动,对接共赢”的研究生教育新模式。
[1]杨雪梅.“倒逼机制”下我国民办高校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6):97-100.
[2]王淑兰.倒逼机制推进地方高校改革创新[J].管理世界,2010(5):174-175.
[3]陈琳,钟业喜,文玉钊.高铁时代赣南原中央苏区空间结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7(3):324-330.
[4]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袁本涛,赵伟,王孙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105-110.
[6]王世伟,秦丽红,于秀娟.浅谈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几个现实问题[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1):73-75.
[7]赵庆年,祁晓.区域研究生教育规模和结构问题研究方法论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4):57-63.
[8]李向红.民族地区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的路径选择——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学位授权点现状的分析[J].学术论坛,2010(8):178-195.
[9]邱庚香,罗家国,龚金花.提高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33(2):59-61.
[10]潘克森.积极地将应用科学技术融入到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去[J].江西科学,2012,30(6):841-847.
G643
A
2095-3046(2015)06-0077-04
10.13265/j.cnki.jxlgdxxb.2015.06.015
2015-09-20
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XYJG-2014-110)
梁礼明(1967-),男,教授,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E-mail:lianglm6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