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2015-10-09龚志涛
龚志涛
(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胃肠甲乳外科,湖北钟祥,431900)
胃癌是中国主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10%左右,主要的发病原因是生活环境特别是食物所致[1-2]。治疗方式一般根据患者肿瘤部位进行手术切除,术后对患者进行EN治疗不仅可以补充自然的饮食和营养,还能对患者的肠道黏膜进行有效维护[3]。本院对100例胃癌患者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旨在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患者的预后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胃癌患者100例,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通过钡餐和胃镜确诊为胃癌,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2010年的TNM系统对患者进行分期[4]。观察组28例患者肿瘤位于胃窦及幽门,13例肿瘤位于胃底及贲门,9例肿瘤位于胃体;对照组中26例患者肿瘤位于胃窦及幽门,19例肿瘤位于胃底及贲门,5例肿瘤位于胃体。对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表1。排除患者:① 肝肾功能性障碍的患者;②心脏疾病患者;③感染疾病患者;④代谢性疾病;⑤ 免疫性疾病;⑥ 无法进行切除手术后的患者。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在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参加此次研究。
2组患者术前均未进行蛋白或者血液制品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输液治疗,患者术后第1天,给予20%的脂肪乳剂和葡萄糖进行肠外营养治疗,热量125 Kj/(kg·d),同时给予患者0.2 Kj/(kg·d)复方氨基酸进行氮源补充,稳定患者电解质和维生素的支持。而观察组采用EN进行治疗,患者术后第1天经鼻肠营养管滴入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热量为125 Kj/(kg·d),对患者的耐受性进行观察,若耐受,从第2天开始患者采用能全力(迪亚公司研制,生产批号:H20070136)进行EN治疗,滴速以20 mL/h开始,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EN不足的采用0.2 Kj/(kg·d)复方氨基酸进行氮源补充,患者连续进行1周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
表12 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进行1周治疗后,抽取患者2 mL静脉空腹血,检测患者的体质量、PA、ALB、TRF以及氮平衡,氮平衡=摄入量-(24 h尿液中尿素氮+3);记录2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比较患者住院时间和所使用的费用;1周后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如恶心、腹胀、腹痛等;根据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判断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5]。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1周营养状况
观察组患者术后体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在术后1周PA、ALB、TRF以及氮平衡远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1周体质量、营养指标及氮平衡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2 2组患者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术后1周营养状况
表3 2组患者排便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腹泻、腹胀、恶心等低于对照组患者,且2组患者的腹胀及总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2 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2.4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达到了96%,较对照组86%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7723,P=0.0056),见表5 。
表52 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胃癌患者需承受非常大的手术创伤,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后普遍出现合成代谢受限及应激反应等[6-7];再加上摄入量和蛋白质量不足、禁食,高分解代谢和负氮平衡相继出现。此时术后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是降低并发症的有效保障,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肠外输液治疗,但该治疗方式对术后器官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会引起很大的应激反应,加重患者身体承受负担,引发多种并发症,预后效果较差[8]。
长期的肠外输液治疗会导致肠道菌群移位、肠黏膜萎缩、肝功能受损等,近年来也有许多研究显示,长期肠外营养治疗所引起的肠道微生态紊乱会加剧免疫系统损伤和感染率,术后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费用相应增加。本研究中,肠外输液治疗患者所用的住院时间为(18.4±4.7)d,明显高于EN患者的(11.3±3.4)d;住院费用达到了(3.3 ±0.3)万元,远高于 EN 的(2.4 ±0.5)万元。EN经过胃肠道提供机体代谢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营养物质,EN最早使用在儿童肠道疾病的治疗,随着对EN的深入了解,以及营养生物化学的技术发展,肠内营养制剂的改善使得其适用于各种术后患者的肠道生理需求[9-10]。传统的观念认为只有在肠道功能得到恢复之后才可以进行EN支持。本研究中,患者术后2 d开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EN支持治疗,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得到有效减少,恶心、腹胀、腹泻的总不良反应率控制在16%左右,较肠外输液治疗患者的42%而言,有很大的改善。EN不良反应率低还有可能是因为EN更加符合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对患者的胃肠道结构及功能恢复有所帮助。本研究显示,EN 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53.3±7.2)h,明显短于肠外输液患者的(79.8±5.5)h;且术后(4.3 ±1.2)d即可排便,肠外治疗患者需(6.2 ±0.9)d。
胃癌术后的应激反应、分解及代谢亢进等会使机体对营养物的摄入量小于消耗量,造成负氮平衡、水电解质紊乱及免疫力低下等。选择合适时机进行EN可减少脏器代谢的负荷,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1] 马汉伟,张含花,郭晓燕,等.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前疾病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02):244.
[2] Ding D,Feng Y,Song B,el al.Effects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enteral nutrition on postoperativ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immune function of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Turk J Gastroenterol,2015,26(2):181.
[3] 张亚冰.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16):1579.
[4] 洪骏,沈玉根,毕建威.胃癌TNM分期标准第6版和第7版对胃癌术后预后判断的价值比较[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33(05):506.
[5] 王晓君,许勤,陈丽,等.胃癌术后序贯性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06):348.
[6] 董兵斌,徐阿曼.胃癌手术风险及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中国肿瘤临床,2015,42(02):125.
[7] Shankar B,Daphnee D K,Ramakrishnan N,et al.Feasibility,safety,and outcome of very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Resultsof an observational study[J].J Crit Care,2015:S0883.
[8] 黄国强,于吉人,冯永生,等.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09):1839.
[9] 周洪斌,蒋能孟.急诊十二指肠镜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03):673.
[10] 刘龙飞,肖帅,李峰,等.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不同时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效果研究[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1,18(0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