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化手段管理厂内机动车
2015-10-09李称鑫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天津300040
李称鑫(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天津 300040)
以信息化手段管理厂内机动车
李称鑫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信息研究所,天津300040)
摘要:以信息化手段管理特种设备是我国的发展趋势,厂内机动车作为特种设备的一种,在目前管理模式中存在较大漏洞。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电子标签技术,建立了一套包括硬件设备及软件平台的系统应用于厂内机动车及其相关人员,有效地减少了事故发生,以实现对我国厂内机动车的统一管理。
关键词:信息化;厂内机动车;RFID;电子标签
随着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厂内机动车日益增多,其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厂内机动车是指仅限于在厂矿、机关、团体、学校、码头、货场、生产作业区、施工现场、厂内火车专用线等企事业单位区域内使用运行的机动车辆[1]。
当前,各单位对厂内机动车的管理情况不尽相同,特别是有些企业对厂内交通安全管理极不重视,安全运行存在隐患。国家曾制定过一些关于加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的办法和规定,如《特种设备安全法》和《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但至今并没有一个统一管理平台。因此,改变我国厂内机动车管理现状,应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厂内交通安全管理,提高厂内机动车的安全技术状况是非常必要的。
1 厂内机动车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1)设备情况。目前,我国厂内机动车主要包括机动工业车辆和旅游观光车辆两种,主要集中在码头、货场、生产作业区、大型旅游景区等地,并且数量一直再增加。
(2)事故类型及原因。厂内机动车在起动、行驶、作业、停车和检查、维修等过程中,因翻车、碰撞、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车辆损害或人身伤害等事故,都属厂内机动车事故,一般包括:车辆伤害,车上坠落伤害,物体打击伤害等。造成车辆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违章驾车,疏忽大意,车况不良,管理不严[2]。
(3)管理现状。我国各省市对厂内机动车的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检验许可予以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相关单位、个人严格执行,并且指出各步骤的办理程序。
但我国对厂内机动车的管理大多还是以纸质记录的方式为主,其效率不高、对人力资源需求量大、管理形式不统一。
2 运用RFID技术管理厂内机动车
(1)RFID技术。RFID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许多领域都运用了此技术,如标识识别、物品跟踪、信息采集等。
(2)管理系统的模块组成。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读卡器和摄像头、通信设施、GPS模块、计算机及软件组成。1)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运用RFID技术,可以保存数据、向读卡器发送数据,接收读卡器发送的数据。每个电子标签有唯一编号,通过编号可区分不同的电子标签。因此只要将电子标签与目标绑定,就可以通过追踪电子标签来追踪其对应的目标;2)读卡器和摄像头。读卡器可接收电子标签发送的信号,向电子标签发送信号,接收计算机发送的指令,向计算机上传数据。每个读卡器也有唯一编号,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卡器的覆盖范围后会被识别,并将电子标签中的信息上传至计算机,计算机就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摄像头用于拍摄厂内机动车画面,对车辆及人员动态进行监控;3)通信设施。通信设施用来将读卡器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以保证通讯顺畅;4)GPS模块。GPS模块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定位;5)计算机及软件。计算机安置在监控中心,用以对读卡器发送控制指令,接受读卡器上传的数据,为软件运行提供环境。软件采用B/S三层架构设计和嵌入式操作系统。
(3)工作原理。1)在厂区的各个路口、主要通道安放若干读卡器和摄像头,并将它们通过有线/无线网络和控制中心的计算机连接起来;2)电子标签采用人员、车分别携带。人员的标签由厂车驾驶员携带,并录入人员的相关信息,具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驾驶证信息、技能培训信息等。车的标签固定在厂车的挡风玻璃上,并录入车辆的相关信息,具体包括车辆的基本信息、修理信息、下次检验日期等。将有特定车辆驾驶证的人员与指定车辆进行绑定。由于厂区实行了读卡器的全覆盖,当驾驶员驾驶厂车在厂区行驶时,特定区域的读卡器会读取人员和车辆中电子标签的内容,如后台发现人员信息不正确、车辆信息不正确、人员与车辆信息不匹配等情况出现,均会以电话的形式向相关企业的负责人进行报警,同时在市局、区县局、企业的软件平台上显示违规记录;3)在室外作业的车辆安装GPS。GPS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实时跟踪,在发生越界、滞留时间过久、没按指定路线行驶时进行报警,并在软件平台上进行监控和定位。同时,配合电子标签,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立即显示出事故地点的人员数量、位置等,大大提高抢险效率;4)软件平台按权限分为三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市质监局、区县质监局、企业,并按权限分配用户名和密码。不同的权限可以查看不同的页面以及进行对应的操作,以防止误操作或越权操作。
(4)系统功能。1)人员、车辆信息管理。包括人员的工号、姓名、照片、电话号码、驾驶证信息、学习与培训信息等。包括车辆的车牌号、车型、用途、对应司机以及车的照片、年检记录、修理记录、改造记录等。即可用于企业自身的管理、统计,也可用于监管部门对厂内机动车管理,进一步规范车辆的定时检修和人员的驾照考核、学习;2)人员、车辆实时定位跟踪。对人员、车辆进行实时定位跟踪,确定人员或者车辆所处的区域以及进入该区域的时间,并及时定位事故发生地点;3)违规报警。车辆越界、在特定区域滞留时间过久、没按指定路线行驶等情况均会向企业负责人报警,以减少事故发生。
人员电子标签信息不正确、车辆电子标签信息不正确、人员与车辆信息不匹配等情况出现,也会向企业负责人报警,同时在市局、区县局网页上有违规记录出现。此功能可用于规范厂内机动车管理。
3 结论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特种设备的检验、监督、执法的大数据平台,对国家安全、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厂内机动车作为特种设备的一种,其使用量逐年增加。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RFID的电子标签技术,实现了对厂内机动车和相关人员的综合管理,有效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全面的提升了其检验、管理的效率,也有效地提高了全国特种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我国特种设备实现全面、实时动态监管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兴崇.加强厂内机动车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7(08).
[2]李发荣.厂内机动车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J].劳动安全与健康,1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