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2015-10-09刘丹青
刘丹青
【摘要】在商品与资本全球流动的今天,构建合理有序的国际货币体系于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回溯历史,国际货币体系大致经历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发展阶段,一旦旧的制度不合时宜,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新的制度取而代之。后金融危机时代,要求改革牙买加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是由美元、欧元、人民币、SDR等组成的多元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将成为新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的“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央行多次降息、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推出,无一不传递出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然而在人民币国际化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 特里芬难题
一、引言
“掌握石油,就掌握了所有的国家;掌握粮食,就掌握了所有的人;掌握货币,就掌握了整个世界”,基辛格的这句话无疑是极富战略眼光的。一国若能占据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就意味着拥有更大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获取包括铸币税在内的巨额经济收益。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二战前以英、美、法三大国为中心的三个货币集团会展开世界范围内争夺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的斗争,为何美国极力阻挠日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力图维系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经济失衡是世界危机爆发的根源,纷纷呼吁改革。
二、旧国际货币体系与改革必要性
为了维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人类进行了许多制度尝试(金本位、金银复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等),但都宣告失败。见证了日不落帝国兴衰的“金币本位制”消亡于一战的火光中踪迹难寻;带有内在脆弱性的“金汇兑本位制”在经济危机的寒流中分崩离析;二战后建立的“双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由于“特里芬难题”的存在,七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形成实质上的“美元汇兑本位制”并延续至今。此次金融危机表明,这一问题不仅远未解决,而且由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愈演愈烈。
(一)特里芬难题
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特里芬难题现今仍然存在,即储备货币发行国无法在为世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确保币值的稳定。自1971年美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以来,贸易缺口就呈波动扩大趋势。2006年贸易逆差达到历史最高的7617亿美元,之后受金融危机影响缩小至2009年的3837亿美元。巨额贸易逆差导致美元疲软,从中美汇率变动来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由1998年的8.27降至如今的6.2。对于储备货币发行国而言,国内货币政策目标与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经常产生矛盾。货币当局既不能忽视本国货币的国际职能而单纯考虑国内目标,又无法同时兼顾国内外的不同目标;既可能因抑制本国通胀的需要而无法充分满足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需求,也可能因过分刺激国内需求而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
(二)斯蒂格利茨怪圈
新兴市场国家凭借出口廉价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以较高的成本从发达国家引进了过剩资本后,又以购买美国国债和证券投资等低收益形式把借来的资本倒流回去。这种新兴市场国家以资金支援发达国家的得不偿失的尴尬局面被称为“斯蒂格利茨怪圈”。
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使认识到持有美元的损失,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依然难以挣脱这个怪圈。石油、大豆等大宗商品由美元定价,国际货物贸易多采用美元计价,美国国债被认为安全性最高的投资方式。所以,各国基于贸易、保值避险的需要,仍会大量持有美元。中国2009年的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占70%左右(约60%以美国国债和债券形式存在),日元约为10%,欧元和英镑约为20%。美国财政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今年3月增持373亿美元美国国债,再次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持有巨额美元外债的中国无法用它换来急需的技术(美国严禁对华技术出口)、资源(中国作为大国,其需求会剧烈抬升国际油价,为与美国页岩气竞争,今年5月沙特与中东OPEC拒绝向中国供应额外石油),抛售美国国债又会引起手头持有债务的急剧缩水。中国陷入“美元陷阱”,一旦美国经济走弱、中美关系恶化,中国经济必定会受到牵连。
三、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
从旧体系的缺陷可知,任何一个主权货币都难以克服特里芬悖论,不论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但是就可行性而言,“改革”而非“重建”无疑更理性,解决国际金融失衡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黄金等在内的多元主权货币体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人民币嵌入旧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步入“新常态”后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前景看好。2009年,我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我国GDP以58786亿美元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我国以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41603.3亿美元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长期的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双顺差使中国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在传统国际货币体系弊端凸显的今天,人民币国际化被提上日程。
四、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与措施
(一)地域三步走战略: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
第一步,稳步推进人民币周边化。从周边国家持有人民币动机来看,主要包括出于消费、旅游、留学等目的;与中国边境贸易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出于交易动机持有人民币;本币贬值较大的国家,出于保值目的持有人民币。
第二步,人民币区域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于2014年10月24日在北京成立,作为由中国提出创建的区域性金融机构,亚投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资金支持,加快了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第三步,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发展的最终目标,国际化的人民币就能同美元、欧元一样履行结算、投资、储备职能。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建立发达的金融体系。
(二)职能三步走战略: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蓄货币
中国于2009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此后发展迅猛。2015年第一季度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1.94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1.655万亿元,占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的85%;人民币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结算2880亿元,占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额的15%,同比增长49%。至2015年5月,人民币再度上升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占世界支付总额的2.03%。
香港作为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相关业务发展迅速。香港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包括人民币存款、人民币债券、人民币股权基金类产品。除了香港,主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还包括伦敦、新加坡等。中国货币当局为了为境外人民币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于2008年12月12日,同韩国银行签订第一个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止到今年3月底,中国已签署总规模3.1万亿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主要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级少数发达国家央行。据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26日报道,中国央行与智利央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同时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试点地区扩大到智利。
人民币储备职能尚在萌芽之中,但基于人民币币值坚挺和良好声誉,一些国家如韩国、智利、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南非等选择将人民币资产作为该国储备资产。外国央行主要通过与中国人民银行签订购买人民币金融资产的投资协议;在人民币离岸债券市场投资人民币资产;通过QFII渠道进行人民币储备投资。此外,中国还争取加入SDR一篮子货币。路透社报道称,人民币一旦获得70%~80%IMF委员会成员支持,就可在明年1月正式被纳入一篮子货币。按照IMF机制,如果此次未通过,人民币成为SDR篮子货币一员还要再等5年。
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还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例如近期推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建立境外人民币清算中心,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全面开放资本项目,实现汇率自由化。
五、总结与反思
由于旧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急需建立起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SDR等在内的多元货币体系,人民币国际化被提上议程。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我们应该遵循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地域三步走战略和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蓄货币的职能三步走战略。目前,中国通过“亚投行”、“一带一路”等战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要吸取东南亚国家金融自由化“不可能三角”的教训,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不要妄想一蹴而就,时刻提防可能出现的国际游资冲击、货币政策失效等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1]王慧.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改革[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5):45-50.
[2]苏波.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5(3):89-91.
[3]郑言成.亚投行,是机遇更是挑战[J].新产经,2015(4):1.
[4]黄卫平,黄剑.“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如何“走出去”[J].学术前沿,2015(3):30-39.
[5]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概念、争论与展望[J].上海金融,2015(4):47-54.
[6]高海红,张明,刘东民,徐奇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42-48.
[7]曹凤岐.超主权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与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金融,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