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砚田有千秋墨香总流连

2015-10-08

中国收藏 2015年9期
关键词:纹样文人

清人段玉裁曾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及其先人教诲:“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砚,自古以来不仅是研墨之器,更是文人寄托傲骨之物。以笔墨为生,耕于砚田。砚虽然历经千秋,形质状貌屡有变化,但其散发的总是墨之香,安身于其上的总是文人之情。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文明的传播中,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砚,初创于战国秦汉,至两宋逐渐发展。在这一阶段,砚以实用为主,砚形或古拙雄健,或气势飞扬,或端庄雅致,体现出不同时代的精神面貌和工艺特色。汉代国力强盛,社会稳定,其工艺具有深沉雄大的风格,砚的器形简朴,以实用为目的;六朝时期,由于陶瓷业的发展,陶瓷取代石料成为最主要的砚材;隋唐时期,经济发达,文化多元,端、歙、澄泥等名砚开始为世人所好。前期以圆砚为多,中唐以后箕形砚开始占主导地位,砚形饱满大方,华丽张扬;两宋时期,砚的商品化趋势明显,砚形开始增多,但以抄手形为基本样式。

到元明时期,砚形变化多样,已不复固定的样式。元明砚的整体风格浑厚朴实、端庄凝练。造型承袭了早期的箕形、抄手形、长方形、圆形等,也有各种富有个性的样式;纹样题材已十分广泛,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走兽等多有表现;石砚的雕刻技艺颇有特点,一般以浅浮雕凸现纹样,辅以阴刻,有的适当穿插深刀技法;琢制的图案具有生动雅致、简练流畅而富于变化的特征。此外,题铭砚在元明两代有了较多出现,题铭大多镌刻于砚底或砚侧,铭刻较之前代有增长的趋势,铭文内容也有增加。

作为中国砚史的巅峰期,清代在砚的材质取用、造型、纹饰、雕琢工艺、题铭诸方面,多超越了前代,达到砚史的高峰。端、歙、松花、澄泥、红丝、洮河等名砚各擅胜场;漆砂、砖瓦、紫砂、玉石也为砚用。在造型方面,仿古、仿动植物、几何形、随形等,在清砚中皆各占一席,其纹样题材也更加广博。砚的雕琢技法以阴、阳线刻与浅浮雕为主,参以局部的镂空雕,展现出生动、精致的风格。文人题铭砚更在清代发展到极致,题铭内容丰富,涉及砚的制作者或拥有者、砚的来源和开采、材质与形制的描写和赞颂等,表达了文人的认知、感悟、志向等思想情感。题铭书体则以行、隶、篆、楷、草为主,旁及金文、石鼓文等。此时,文人雅士参与制砚、刻铭已成为一种风尚。

海派砚雕反映了近代琢砚的成就,其开山鼻祖陈端友是20世纪最杰出的制砚艺人。陈端友(1892-1959),名介,字介持,江苏常熟王市人。少时在扬州问古斋碑帖店为学徒,其师张太平是苏州雕刻碑帖和石砚的行家。1912年随师迁至上海,后参加了“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其砚雕技法结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写实主义艺术的表现方法,作品形神兼备。陈端友制砚中,再现真实的自然生物与摹写古物是其一生的追求,刀下的松蕈、甜瓜、竹节、螺蛳,无不活灵活现,洋溢着自然的勃勃生机,摹刻的古鼎古镜也是逼真肖形。陈端友极其擅长把握自然物体的细微之处,被锯后竹节的糙面、锈蚀残破的古钱、池塘戏水的九龟等等,一块块顽石在他的刀下演化成灵物。写实肖形、情趣盎然,陈端友确立了海派砚雕的风格,对后世砚雕影响巨大。

青灯黄卷,惟砚作田。古代文人终生与砚相伴,砚田耕耘便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惟一途径。赏玩一方古砚,如晤古贤,如对先哲。目前,上海博物馆首次以砚为主题的展览“惟砚作田:上海博物馆藏砚精粹展”正在举办期间,遴选了馆藏精品共计96件(组),在10月7日前,您都可以来欣赏这些精品佳作,并借此展一窥中国悠久砚史的发展脉络。在此,我们特选出展品中的8方砚与您共赏。

猜你喜欢

纹样文人
拯救“濒危”花纹
战国时期带钩的纹样艺术特点
玩趣纹样
浅谈二方连续纹样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千万别说我是文人
为“文人”正名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