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劲没了 市场在成熟
2015-10-08刘礼福
刘礼福
编者按:作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这几年关注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水墨。每年举办30多个展览,而其中肯定会有一部分与水墨有关。在他看来,目前的市场状况,以及藏家的理性心态,都表明水墨市场正在成熟。
虽然从2014年秋拍开始,水墨的二级市场进入了一个调整期,但作为一家优秀的画廊,它应该做的就是以自己确立的学术方向为指导,试图去影响市场的收藏趣味,而不是跟着市场走。
在2014年,蜂巢共举办了8个当代水墨的展览,约占全年展览总数的三分之一不到。以往蜂巢举办过的很多水墨展览中,大部分展现的是以人物画为核心主题的当代水墨作品,毕竟山水花鸟题材的水墨作品很难通过创作来反映当代性。比如李津的水墨创作,非常关注时代的精神状态,对当下社会的状况特征抓得准确、艺术表现也到位。再如徐累的水墨创作,表现的是与国际形态之间的关系,用工笔创作的图示、西方创作的语言,关注哲学、社会学的问题,希望通过水墨创作找到答案。
正因为对时代的关注,同摄影、录像、装置等艺术形式一样,水墨对中国绘画走向世界和未来的繁荣发展是有很大贡献的。如果从学术角度有规划地举办当代各类艺术的展览,自然就会注意到中国传统绘画是如何通过当代媒介来展现艺术创作的,更能梳理出一条线索。
但是如今的中国水墨艺术界,传统味道极其浓烈的作品——山水、花鸟等题材最为常见,仍由体制内的艺术家——各大院校、各地画院、各级美协的艺术家在大量创作。可是这部分创作并不能全面体现当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和价值关注,其体现的时代特征就会比较弱。
其实,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而媒介是次要的。所以,艺术家的主要责任是通过媒介去准确地阐述、表现的时代精神。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比如李津、刘庆和、武艺等一批艺术家都在按照自己对艺术的追求认真创作,但还有大部分是跟风创作的艺术家,未来市场肯定会淘汰一批这样的艺术家。
因为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说,水墨刚出场时的新鲜劲头已经过去,市场给予的过高关注已趋冷静,并不再相信艺术家的过度宣传;藏家也不会仅在二级市场上花高价去找心仪的藏品,而是开始通过一级市场发掘潜力股,藏家正慢慢冷静和理性,这些都表明市场的逐渐成熟。
通过最近几年蜂巢对藏家群体所做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喜欢水墨的藏家,与给予当代艺术中其他创作形式高度关注的收藏群体构成极为相似。比如,收藏摄影、油画的人,因为水墨也充分表现当代性,所以也有收藏;而认真收藏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的藏家也在关注水墨,因为他们要建立自己收藏的系统性。另外,现在国内很多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如从事教育、文化、律师等领域的藏家越来越多,不管是对新水墨还是其他收藏品类,这都是极为利好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