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

2015-10-08孙晗彭茜茜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风险融资

孙晗 彭茜茜

摘 要:本文从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困境入手,着重阐述了银行金融体系的内在机制风险、影响银行提供中小企业信贷的外部风险因素、发展融资租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防范银行金融风险的选择四方面内容,说明金融产业的风险是可预知的并且可控,关键要在风险预警、过程监控等环节把控好,一定能降低信贷融资风险;同时,中小企业要苦练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能得到金融机构的亲睐,从而实现长久的双赢。

关键词:融资;金融产业;风险

0引言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的创立者美国经济学家Modi幼aniandMiliey上世纪50年代创立的“无企业所得税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无关,有企业所得税时负债越多企业价值越大”理论,即被人们捧为经典的“MM”理论,曾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假设在资本市场完善、资本能自由流动、不考虑企业所得税情况下,公司的资本结构和公司价值无关,不存在最佳资本结构。之后,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对该理论进行修正,发现在考虑企业所得税的情况下,负债越高,企业价值越高,即100%负债才是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现在,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企业的融资结构一般受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的影响。我国学者王宣喻、储小平(2002)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认为在一定严格条件下(不存在制度歧视和政策倾斜、不考虑资本市场利息、拆借成本),各级资本市场要求的信息批露机制的高低将成为民营企业融资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这种情况下,现在的民营企业只能更多依赖低信息批露机制要求的资本市场,这与目前民间融资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要资金来源的现象相符合,也解释了为何从正规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二板市场融资难的现象。王霄,张捷(2003)从信息不对称下融资理论的经典议题一信贷配给和信贷缺口角度出发,认为由于对资产规模偏小的中小企业的信贷约束条件相对大型企业要更加严格,交易型信贷缺口要普遍大于大型企业。此外,关系型贷款是中小企业重要的信贷来源,但目前我国企业信贷机构以大型银行为主,因此关系型贷款并非主流,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难以解决。此外,有学者也指出,银行是企业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徐洪水(2001)从地区调研个案出发,实证研究了银行与中小企业信贷缺口的原因,证明了理论上的金融缺口的存在的原因在于信用缺失等等,其运用博弈论的观点,认为银企之间的信贷过程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在法律制度健全和信贷体系完善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银企交易费用和信息成本,缩小中小企业融资缺口。

1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打击,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其中融资问题更是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融资的可行性是建立在企业的基本面和竞争力上的,导致中小企业本来就很困难的融资更加是难上加难,有的小企业因自身条件限制,情况更是严峻。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须寻求更安全稳定的投资,中小企业受金融危机所累,越来越得不到银行的信任。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各银行都加大了对风险的控制,对于信贷更加谨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银行借贷的决定性因素。从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性相“冲突”和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2银行金融体系的内在机制风险

2.1银行自身的脆弱性

金融内在脆弱性是金融业的本性,它是由银行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由于金融活动主体的有限理性,如金融机构的过度借贷冲动和行为不规范,便导致了金融活动的潜在风险。特别是金融资金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积聚和集中,银行业用其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多的收入并保持资金的货币形式,对“投机动因”所需要的流动资金有浓厚的兴趣,这些就是金融业内在脆弱性的行为根源。

2.2银行金融体系的脆弱原因

银行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主要来自信贷关系内在的“信息不对称”。首先是逆向选择,即在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在签订投资项目信贷合约时,存在着对未来风险信息不对称。银行作为贷款者,对投资项目的收益、风险以及资金的偿还概率只能通过企业或其它渠道间接了解,处于信息劣势。这很容易产生“劣等客户驱逐优等客户”的逆向选择,信贷资金注进高风险企业,使银行贷款的平均风险水平提高。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的理论,风险是一种可测度的不确定性,减少不确定性可以减少风险。不确定性实质是一种信息不完全状态,如果信息增加,不确定性就会减少。在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中,银行与企业之间以及银行内部都会因信息不对称产生信贷风险。其次,是商业伦理风险,它指金融活动中的一方(代理人)相对于另一方(委托人)在信息方面拥有优势,在签订契约后,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能会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为。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贷款人没有能力监督借款人不去采取增加风险的做法。有时,在政府担保的情况下(支持某些产业优先发展)还会形成银行倾向于发放过多的高风险贷款,而企业也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因为,如果投资成功,银行或者企业便可获利,一旦投资失败,则由政府承担坏帐。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银行系统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规制,尤其是当受到政府显性或隐性担保时,制度上的道德风险累积必然造成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再次是内部人控制导致道德伦理风险发生,在银行体制和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内部人控制最容易引发经理人谋取私利的金融违规和犯罪。因为内部人控制造成了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不仅干扰政府的金融监管,也失去了必要的自我约束。

2.3金融风险

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增大了金融风险。金融体系的高度发展及其复杂性造就了“体系脆弱性”:在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影响下,许多金融机构迅速产生,经营业务迅猛扩张,金融泡沫急剧膨胀,因相关的监管跟不上,所以导致问题不断发生。而且,金融业具有很大的负外部性,一旦某个大银行陷于困境、受到挤兑冲击,便会波及整个金融体系。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开放本国金融资本市场以后,由于金融制度不健全,大大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这种脆弱性,遇到某种外部冲击最容易随着一家银行倒闭,迅速形成“羊群恐慌”和多米诺骨牌倒塌效应。

2.4金融发展格局不协调风险向银行集中

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和金融体系脆弱。全球经济增长受到金融资本膨胀的推动,加剧了金融投机活动,使股价飙升远远超出企业的实际价值,形成资本市场的虚假繁荣,出现了次债危机,甚至是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原有金融体系被严重削弱了。

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比重偏高,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和分散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这种金融发展格局,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影响着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效率。

2.5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抗风险能力减弱

初步建立的现代金融公司治理的基本架构其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和自我发展的机制尚未根本确立,在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上普遍存在缺陷。

2.6政策性银行存在风险其职能定位尚需明确

部分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尚未做到严格区分,机构较为臃肿,行政色彩比较浓厚,尚未按照现代银行要求加强内部管理。金融运行的法制环境较差,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健全,存在法律空白和法规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

3影响银行提供中小企业信贷的外部风险

3.1外资银行参与竞争

其进入后的银行经营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可能会提供较多的中小企业贷款。由于外资银行通常分支机构少、知名度低,难以与市场中现存的大银行争夺优质大客户,因此新银行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到融资历史短的年轻中小企业身上。对美国地方信贷市场的实证研究发现,新兴银行提供的中小企业贷款比同等规模的其他银行要高的多。

3.2银行的市场结构因素

市场结构是产业组织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主要指提供同类产品的厂商之间的数量、份额和规模上的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竞争形态。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主要受市场集中度和进入壁垒的影响。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不同会使经营行为产生差异,特别是银行对存贷款定价的市场力量的不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将产生重大影响。

3.3法律和信用环境

银行贷款属于债权融资,银行对借款人只能定期收取利息和到期收回本金,在贷款期间银行对借款企业没有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只有当企业违约或者破产时,债权银行才拥有对抵押品的所有权和企业的控制权。和企业股东相比,债权人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因此银行贷款对法律和信用环境的依赖度很高。

4发展融资租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4.1加强融资租赁宏观管理,促使行业快速发展

成立统一的融资租赁管理部门,有关融资租赁业的审批和监督管理权应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可以组建全国性的租赁行业协会。加大对融资租赁业宣传力度,改变经营观念。鼓励企业通过使用他人的设备来创造利润,盘活存量资产、提高有限资金的利用效率。

4.2拓宽融资渠道,充实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

适当扩大融资租赁公司资金来源的业务范围,如允许其吸收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允许其吸收各种基金组织的暂时闲置资金,允许其吸收各种期限较长的专项基金、发展基金等。对于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经营管理水平高、企业效益佳的租赁公司,可以允许限期改造成规范的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从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可再适当放宽金融同业间融通资金的限制,帮助融资租赁企业解决开展业务过程中的临时资金不足的困难。

4.3促进租赁方式多样化,制订财税政策扶持和鼓励快速发展融资租赁业。

利用租赁方式大力发掘国内市场的同时,可以逐步开展出口租赁业务。实行投资减税政策,租赁公司的投资数额一般较大,可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税收优惠。要允许企业在会计处理上采用加速折旧法等有利于企业快速发展的做法。财政可考虑由政策性银行向承接该类项目的租赁机构提供与租赁项目期限相等的部分或大部分中长期贷款。

4.4其他渠道

加强融资租赁立法工作,保证融资租赁健康发展,促进租赁机构的自我优化创新。目前最迫切的工作就是制定一部权威性强、适应期长的租赁法代替各种法律层次较低的法规及内部文件。促进租赁机构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5防范银行金融风险的对策

5.1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货币政策的决策水平

提高金融宏观调控能力,逐步完善间接调控方式,健全市场运作机制,促进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金融法制建设和实行依法行政,完善金融监管功能,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决策的民主化,增强透明度,提高货币政策的决策水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灵活运用利率杠杆,促进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

5.2大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加快推进货币市场发展

明确同位拆借市场在短期融资市场中的功能定位,从严要求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资质,注重短期融资市场的风险防范。

5.3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

建立和健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逐步减少政府对有问题金融机构处理的直接干预,按照市场化原则处理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发展全能银行,从而降低银行的商业风险。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单一,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比例过高,证券资产与其他资产所占比例偏小。目前,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结构来看,信贷资产、投资与证券类资产、其他资产的比例为77:3:20,而且在信贷资产中有70%的投向了国有企业,改善投放比例。显然,在当前国有企业尚未完全走出困境的情况下,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剧增,经营效益下降。与西方主要国家的全能银行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令人担忧。

5.4建立相应的体系及补偿机制

建立和完善系统的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存款保险体系,建立金融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切实打造一个统一综合的、对系统风险能保持高度警惕的功能导向型监管体系,这可以避免没有机构对系统风险有效负责的局面。银行混业经营、统一监管已成为新世纪全球金融业的一个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程宗礼,刘小花,徐建军.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4(2):95-96.

[2]薛汉莉.试论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助推中小企业发展[J].新西部旬刊,2012(7):25.

[3]冯凌云.浅谈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问题[J].商情,2014(41):307.

[4]李凤舞.浅析中小企业融资渠道[J].魅力中国,2011(21):535-536.

[5]王健,王超.浅谈中小企业融资渠道[J].中国经贸,2011(20):114-115.

[6]史琳.浅谈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创新[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1):73.

[7]钟倩倩.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创新[J].致富时代月刊,2012(3):85.

猜你喜欢

风险融资
房企融资能力对对碰
融资
融资
9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