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网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15-10-08陈宾宾胡维华

关键词:网络工程学分课程体系

仇 建,陈宾宾,胡维华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浙江杭州310018;2.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0 引言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大学毕业生的求职眼光逐渐扩展到了世界范围。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学位国际间互认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工程教育学历和从业资格互认的国际性协议之一,协议组织成员相互承认经认证过的工程教育专业点,主要为本科院校工程性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以下简称网工专业)是计算机学科的主流本科专业之一,也是2014年之后即将加入到认证行列的专业,其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计科专业)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也有显著差异。我校计算机学院于2014年上半年参与了计科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目前已完成进校考察。学院正积极准备网工专业的认证工作,希望通过认证对网工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实现整体提升。由于网工专业的认证标准细则尚未出台,其标准和计科专业认证标准是否有差异尚不明确。本文以通用标准为依据,结合本校计科专业认证经验,浅谈如何理解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和规范,完善并提升网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1 华盛顿协议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华盛顿协议》于1989年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6个国家的非官方工程组织经政府授权签署[1]。协议组织成员相互承认已经过认证的工程教育专业点,即高等院校工程类专业。任一签约成员认证的专业点所培养的毕业生,可以到其他成员国家或地区从事初级工程师的工作。由于华盛顿协议对工程师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质量管理规范,并提供学位互认的良好机制,其全球影响力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纷纷申请加入该协议。截至2014年,华盛顿协议组织已陆续接受其他12个国家和地区为正式成员,并有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预备会员,待两年考察期满后成为正式成员。

作为华盛顿协议的成员,要实现学位国际互认,获得毕业生工程师国际就业资格,其通常的做法是对专业进行工程教育认证[2]。为保障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普遍符合工程师的能力素质要求,协议要求各成员国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政策和程序基本等价,即对教育的质量进行明确的定义,并用一套严格的规范考核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是否符合国际实质等效性要求。

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始于2006年,至今已尝试并完成了一些高校工程性专业的认证。2013年6月,在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被全票通过成为预备会员,并将于2015年接受考察,决定是否能成为正式成员。国内工程类高等院校近年来也对工程教育认证采取重视的态度,将其视为对专业的办学能力和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肯定,更多学校专业纷纷加入认证的行列[3]。

我校计算机学院于2013年11月递交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证申请并获得批复,已于2014年4月递交了自评报告,同年6月通过认证专家组考察。在准备认证和接受考察的过程中,学院领导和专业建设队伍对认证本身及其提倡的以生为本、重视过程、反馈评估、持续改进等办学理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专业培养计划设置尤其是课程体系规划,有了进一步认识。将计科专业的认证经验转化到网工专业中,改进并完善网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目前已成为网工专业的建设方向。

2 专业工程认证对课程体系要求

与以往的教学评估不同,工程教育认证不是评估学校的教学条件和综合实力,而是考察学校培养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计划是否符合国际实质等效要求,培养的过程是否规范科学,培养的结果是否得到足够的反馈并进行持续改进。因此,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重点评估和考察的对象[4]。在现行的通用认证标准中,对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以下要求:

1)课程体系必须支持全部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培养的成果要跟环节一一对应。培养目标是专业对学生毕业时应掌握能力的描述,而毕业要求反映的是专业对本科毕业生获得学位的最低要求,并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衡量。为保证每个毕业生都能达到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覆盖,即每条毕业要求有一门以上课程进行覆盖且保障每个学生都选择其中一门以上进行学习。

2)标准要求专业开设的课程应包含4种类型,并对每种类型提出了具体的最低学分比例要求。其中,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要求15%以上,工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要求30%以上,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要求20%以上,人文社科通识类课程要求15%以上。

3)课程体系设置应有行业专家参与修订,并根据反馈进行持续改进。培养计划的制订,需要根据专业和行业的发展与时俱进。而最有行业发言权的就是毕业生就业单位和其他业内专家。他们的反馈意见对专业培养效果的提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开设于2003年,是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针对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和计算机网络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审视网络工程专业历年课程体系,发现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从必修和限选课程的涵盖程度来看,网工专业目前的课程开设不够充分,无法满足计算机网络领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对毕业要求的覆盖。

按专业传统和国内高校网工课程设置惯例[5-8],网工专业专业课体系主要分为计算机专业基础、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网络工程技术3类。目前课程体系中,网络知识的重点集中在有线网络,网络工程技术的重点集中在机房网络配置。随着移动和无线网络盛行,网络管理和配置软件化技术的实现,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出现,当前的课程重点已不再符合发展现状。伴随着网络应用的全民化和常态化,网络安全问题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仅仅依靠一门网络安全技术经典课程,无法满足此需求。

2)专业实践类课程比例达不到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且实验内容也无法满足对应承担的毕业要求的涵盖。在我校网工专业2013级培养计划的课程体系中,单独开设的实践课程为10学分,主要为专业必修课对应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8学分;未开设课程设计的其他必修课实践环节为94学时,折合学分当量为5.9;限选课需选择学分为17,其中实践环节比例约为1/4,折合学分当量为4.3。因此,专业实践类课程总学分当量为28.2,占160总学分的17.6%,和20%的认证标准有一定差距。此外,大多数实践环节均为验证性实验,缺乏体现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法律等多方面制约因素的复杂大系统设计性实验;毕业设计工程性课题的比例并不高,甚至有逐年降低的趋势,这些都是明显的不足。

3)从课程内容上来看,专业课程相互间交叉重叠程度较高,多门课程均涉及到同一知识模块和教学章节,容易造成了同一内容多次授课。比如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工程与设计两门课程,其核心知识环节均为网络的层次协议和网络构建基础,内容近似度高;两门课的实践环节均为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在同一机房相同设备上进行实验,区分度也难以得到保证。

4)从开课情况上看,存在着因人设课的特殊现象,一批工程性较强的专业课存在找不到适当任课教师的困局。学校近年来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均为高校博士毕业,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普遍缺少工程经验,并不能保证实践类课程具有良好的授课效果。而由于程序环节上的一些原因,很少有企业人员来校协助开设实践实习类课程,这也是不少同类高校在工程教育上普遍遇到的问题。

5)根据学校教务处要求,网工专业每两年对培养计划进行正式审核修订,而每学年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和各方反馈意见,对专业培养计划略作修订。但由于没有建立完整的持续改进机制,缺乏有效的学生、行业和第三方反馈信息,每年的课程体系修改并无客观依据,所谓调整只是表面形式上的修改,对课程体系难有实质性调整。

4 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针对以上网工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院网工专业负责人、学院督导组和各课程组展开了多次讨论,提出了一些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建议。这些改进方法在2014年的培养计划修订中得到了较好地执行,主要措施如下:

1)梳理课程知识体系,精炼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增加必修和限选课程数量。加强对学生选课的引导,鼓励学生选修更多专业课程。通过调研国内985和211高校的计科、网工等专业的培养计划,发现在这些名校的课程体系中,专业课数量较多,单门课程学分值较低,因此总体涵盖知识面广泛,并能开设热门领域课程。

在2014年培养计划修订中,网工专业将大多数原先设置为3学分的专业课缩减为2学分,并由课程组组织修订教学大纲,剔除和先修课程重复的部分内容;将一些专业类课程从任选提升为限选,并对选课进行有效限制,确保这些课程对毕业要求的覆盖能得到有效执行;尝试增设无线网络和网络安全方面的新课程。2013、2014级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2013、2014级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差异

2)提高专业课程实践比例,增设工程性实践类课。在2014级培养计划中,必修的实践环节增加了2学分,专业课总量有所提升,在保持课程实践环节的比例不变或增加的前提下,等效实践学分当量有所上升,达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20%。

3)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具体环节,他们提出的反馈意见用于指导培养计划的修整和课程体系的改进。鼓励教师参与横向课题和企业组织的工程培训,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能力,摆脱因人设课的尴尬局面。

5 结束语

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不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对照认证标准,寻找专业建设中的不足,建立基于反馈的持续改进机制,紧跟专业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升专业教育水准,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才能建好符合国际学位互认需求的专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毕业生。

[1]王孙禺,孔钢城,雷环.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0-15.

[2]张宁.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标探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方向[J].时代教育,2011,(1):51-51.

[3]刘静,郭银章,阎临霞,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1,(13):63-66.

[4]黄云志,吴红斌,黄海宏,等.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电气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1):93-94.

[5]马巧梅.基于两条主线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5):75-77.

[6]容晓峰,唐俊勇,赵宇峰,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14:61-64.

[7]吴明君,张伟,杨振,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0(3):434-437.

[8]贺建伟.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3,(12):73-74.

猜你喜欢

网络工程学分课程体系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简介: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学分美食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