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的调查及宏观优化策略分析

2015-10-08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步行公交

祁 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1 绿色交通概述

通过对绿色交通相关文献的整理,学者们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研究绿色交通与城市关系的和谐发展,尤其是研究与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文献较为丰富;二是构建绿色交通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三是从技术和经济层面对政策的研究。需要指出的是,采取经济手段制约私家车的使用是各国都普遍采取的方法。同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也为各方所认同:其同样也提出要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诸如增加财政补贴等方法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2 绿色出行方式分析

2.1 步行

步行是最原始、最方便、也是最基本的交通方式之一,它不但具有有零废气排放、零能源消耗的优点,同时还有益于人类的身体健康。在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和新技术革命之后,人们对汽车的依赖愈发严重,而步行交通却得不到普遍关注,大部分城市没有形成完整、便捷的步行变通系统,步行交通出行环境也日益恶化。机动车占路停车、违法停车导致人行道被挤占;步行环境恶化使得出行舒适性差甚至造成身体方面的危害,比如雾霾天气的频发导致出行者被迫选择其他出行方式;道路的增多不仅没有提供更多的步行空间,相反却减少了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过街设施的数量,影响步行的安全性和可达性。

2.2 自行车

我国是著名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因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成为各国民众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1)行机动灵活,可达性强。相对于一般定点、定线、定时的公共交通而言,自行车具有随心所欲的便利,还能在小街小弄内行驶;(2)行驶和停放占用空间小。自行车是占用道路面积较小的交通工具。调查显示,3.5米宽的行车道,机动车的通行能力约为1000辆每小时,而自行车的通过量约为3000辆每小时,大约为小汽车的3倍,停放一辆小汽车的用地可以停放约10辆自行车;(3)适用人群广泛,有益身心健康。自行车骑行可快可慢,在国外,作为一种风尚,男女老少都把骑自行车作为一种健身活动。骑行有利于锻炼下肢力量,增进呼吸频率,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4)低能耗性。自行车由人力做功行走,碳排放量几乎可以不计,对空气质量没有任何污染,具有其他交通方式不可比拟的低能耗性。

2.3 公共交通

近些年,国内外大多数城市引进现代新型公共汽车,建立快速公交系统来改善城市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公共交通包括地面常规公交、BRT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现代新型公交车包括了混合动力型公交、LNG公交以及纯电力公交。混合动力公交优点是排量小、油耗低、污染物排放少;LNG公交由于其具有环保、经济、安全的明显优势,逐渐应用于城市公交运行中,不少市民对该种新能源汽车拍手称赞;而纯电动车则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各大城市公交公司也开始陆续将电动公交车投入实际使用;地面常规公交也确保了低收入阶层的出行。

3 绿色交通优化策略

通过以上对居民绿色出行意向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要提高居民绿色出行水平,可以从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两个层面综合考虑。

3.1 城市交通层面

3.1.1 加强绿色出行意识宣传工作,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态度因素是影响绿色出行意向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要从最根本的观念层次影响居民绿色出行意向。虽然目前有关绿色出行的公益广告和媒体宣传正在普及,但是其效果和影响程度甚微。所以要通过政府资金的支持力度,提高创作的艺术水平,通过以树立而不仅仅是传统的说教感染大众,逐渐培育起将绿色出行和道德高尚、文化品位、健康体魄、甚至富裕象征相联系的绿色文化理念。教育宣传需从娃娃抓起,在各个教育阶段对绿色出行理念的长期熏陶显得尤其重要。

3.1.2 改善绿色出行环境,提高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力。

主观规范因素也是影响居民绿色出行意向的主要因素仅次于态度因素,且两者的回归系数相差仅为0.027。重要他人对个体选择行为支持与否很大程度上也是考虑自身对某选择行为的个人倾向性。出行环境如果能够得到大众满意,足以吸引其选择绿色出行方式,那相应的就会影响身边人选择自己具有倾向性的出行方式。居民在选择出行工具之前,通常会将私家车出行与公共交通或是步行或自行车出行进行比较,如时间是否允许,花费成本是否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负担,我的身体条件是否允许我挤公交或是骑车出行,是否换乘公交,开车拥堵怎么办等多方面的考虑。因此,着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要缩短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在途及车外时间,提高公共交通舒适度与方便性。

3.1.3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交通需求管理。

绿色交通的内涵是能够以最少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交通效率。政府要不断发掘交通需求管理的内涵,优先发展道路利用率高、污染轻的公共交通;通过使用经济手段,调节小汽车使用总量和范围,有针对性的上调汽车使用成本,使得那些不必然选择开车出行的群体选择绿色出行工具出行。借鉴国外的经验,可通过提高汽车的燃油费和进口关税,上调停车费用,试验开征道路拥堵费等手段,使私人机动车支付其相应的社会成本。

3.2 城市规划层面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出行者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结果。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得居住区与工作区的通勤里程越来越长。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正确合理的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要与产业格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系统之间合理配备。所以,在规划技术以及规划体系上,交通与城市规划要整合为一体。为此,要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职住平衡的城镇组团。在城市中心周围建设综合性职住平衡城区,使其成为兼备商业金融区、工业园、住宅区、行政办公区等多功能的新型城区。从而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与人口负担,缩短城市副中心与主中心的距离,实现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之间的相互耦合,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促进居民选择绿色出行。

[1]张清,陶小马,杨鹏.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客运交通低碳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06):21-28.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步行公交
魔方小区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步行回家
城市轨道站点公共交通一体化衔接分析
等公交
在未来,我们不需要路
二次规划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