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人的精神历程

2015-10-07曾强

小品文选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神经质深渊文字

曾强

《你往哪里去》乍看就很奇倔,自说自话,颇有神经质的怪异,叫人不由的想躲避。但倘若能按下世人惯有的浮躁、隔膜、和警戒,诚心靠近阅读,也许,倏然就是另一番境象。

禅偈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当然是醍醐灌顶的豁然开悟,可视之为《道德经》那道“众妙之门”。但实际,更多人,大约只感觉玄之又玄的茫然、虚奥,妄自骄矜。所以,门里门外的世界,截然两重天。

但我需要进入这道门,我们大约也需要进入。

我们现在都有些盲目的自以为是。都很关注自己的“小世界”,绝峭,凌然,多抱怨别人不关心自己。狂妄自大,但也容易妄自菲薄,首鼠两端。稍有串掇蛊惑,偏激易怒,缺乏真正理性的制约。期待别人郑重的盛情的邀请,而恰恰缺乏主动积极地拜访、请教、学习、欣赏。其实,观察他人,学习他人,欣赏他人,未尝不是革新自己也改变主观世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有效方式。尤其是,文學的力量。

阅读《你往哪里去》,进入闫文盛的文字,显然,我感觉就进了那道虚妄却又真实存在的门。于是,那些黑乌乌冷冰冰的文字可能突然就活了,可能像看得见砰砰跳动心脏流动的汩汩血液,不,更随之进入作家翻腾、涌动、不停歇的脑海,进入他的敏感、脆弱、多情而复杂的思想。这,显然就是畅游进了一位作家最真实可信最深渊广博却不可捉摸的意识世界。

卢梭说,这是“以(作家)自己的精神历程为切片的”。作家自己也说,“我小心翼翼地写下了我内心的每一丝波澜”。

这的确是作家一个人的世界,是曾经经历的历史,是一个人熬煎过的精神游历。所有往昔的困顿和艰难看来都不足道,可道的,是附在那些冷色调经历上的冷静和清醒。他以近似第三者的眼光和心情,准确地捕捉了曾经时日的一个人思想的微小、琐碎、最容易被忽视、又特别难以捉摸的真实一瞬,闪念。这是稍纵即逝的须臾,这也是作家漫漫意识、情绪、心理、思想的一段段路线轨迹,天长日久汇集起来,竟成了一个闪着疑惑而怪异色彩的文字深渊。这样的叙述乍看是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小故事,小情绪,小感觉,小思想,看着看着,不仅不觉得小,反而渐渐变得大,大到洋洋大观,像观察社会的一面移动的镜子,像粼粼着的海。

大海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的呆板冷漠,这些沉浮于深渊里的文字是有着充分的温度和激情的。但这些文字又是海一样内敛的,一个个就像被冲刷或过滤过,整肃而有重量,绝没有刻意的骚姿弄首、或者顾影自怜。我有时反而觉得,这其实应该像一幅幅颇有意蕴的中国文人画,带着《离骚》的诗意,带着悲悯压抑的情怀,用一些无奈和苍凉的底调,吟唱作家内心中的那些“善、诚挚、恐惧和恶念”。所以是,作家通过这样深沉地描述自我的精神阅历,并非单单要刻画“我”,而是,通过“我”,我的所作所为,我的所思所想,来揭示林林总总的这个看起来光鲜豪华实则还有很多黯淡的浮躁喧嚣的世界。

是的,我们谁都没有理由矫饰我们生存世间的艰难。世间上到处有着冷酷,寡情。即使那些所谓的“任性”,不过是某些人盲目、廉价的精神自慰,或者一种物介发泄。毕竟,绝大多数已阅历世事的普通我们,痛感还有很多很多的不尽如人意。而且,因此我们可能还不同程度滋生了一种病。包括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也莫名其妙地生着一些别人觉得神经质而他自己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病。大家症状表现也许各各不同,但内心实际都有着共同的疏离人群疏离世界甚至疏离自我的强烈愿望。我们大概都在现代时光飞速运行中渐渐碎化了自己,又拼凑了自己,因而也迷失了自我。我们已经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我们到底该往哪里去!

所以,阅读《你往哪里去》,作家闫文盛的作品也许要告诉我们,这个社会,我们所缺乏的不是文学家也不是艺术家,不是劳工也不是企业家,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商人,这些就像作家所经历的现在看来已经感觉无足轻重的世事,都呈外化、物化,不过是焕彩般的点缀。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能厘清思想、完善道德,是有人能真诚带领我们冲出意识迷雾和荒凉。我们不需要廉价的同情和漫不经心的鼓励,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欲望满足和物质丰富,我们最需要的,是平等、真诚,是理性、秩序,更是智慧和温暖。

这,才是我们应该去的地方。也是文学指引的方向。

选自“新浪博客”

猜你喜欢

神经质深渊文字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欲”的深渊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数字深渊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一朵深渊色
寻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