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雨绸缪方能彰显活力

2015-09-30崔文捷

文理导航 2015年25期
关键词:课前准备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

崔文捷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一门课程。思想品德课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征决定了上好思想品德课不仅要重视第一课堂更要重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文章基于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从思想品德课堂学生课前准备的功能出发,提出课前准备对第一课堂的作用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课前准备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门侧重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法律意识、国情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有很强的生活气息的特质,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此,要上好一堂让学生喜闻乐见并产生思想上共鸣,情感上升华的思想品德课,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理所当然应该包括学生所做的一些课前准备,事实表明学生的课前准备是不可或缺的。

一、对学生课前准备的理性分析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种树人立德的综合性课程,有很多内容应让学生去做课前准备,去参与,去体验感悟,这些准备既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课堂教学的拓宽和延伸,深刻理解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的机理,对打造高效灵动的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概括起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是学生内化教材内容的催化剂。

初中思想品德课,就内容而言有很强的针对性,教材所具有的鲜明特性就是对学生在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中所产生的体验、认识以及遇到的问题、困惑进行紧密联系,精心筛选,加工打磨。其中有些内容对于初学者而言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在理解分析上存在一定难度,在道德评价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于这些内容,让学生在课前对教材进行预习,这样的课前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和能力的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对生活自己去体验、去思考、去实践、去碰撞,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而不是别人包办代替,才能达到更好的内化。让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体会的过程。让学生自己课前先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在比课堂更宽广的自由空间思考探索,其实就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习惯的自我锤炼和自我培养。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教材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思考和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一旦走进课堂,学生就较容易进入角色,教师的指导、点拨、启发,也就较容易引发学生思想火花的碰撞,较深层次的思考,直至情感觉悟的升华。否则,如果学生课前对教材内容一无所知,就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在课堂上使出浑身的解数启发学生,而学生的思考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脉搏,一头雾水,启而不发,答非所问,学生自身的活力受到抑制,情感觉悟也就难以自然生成,教师不得已只能自说自话,自圆其说,难免留下教师强行灌输给学生的“硬伤”,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收受很大的影响。

2.课前准备是学生将课程内容活化与践行的前提。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离不开教育与实践结合,为此,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背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去体验这种教育方式为主要途径,指引学生参与相应的适度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为此,应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不拘一格。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小品表演、舞蹈、演讲、辩论赛、游戏等活动搬进课堂。其中有些活动如果课前学生没有做一定的准备,学生对活动的意图和目的不清楚,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兴表演,就有可能搞砸,不但不能起到明理、警示、教育的作用,甚至可能会出现搞笑、打闹的局面难以收场。因此,对于学生难以即兴表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前的准备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八年级人教版(上)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为了澄清学生对网络交往利弊的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开展“网络交往利大于弊”、“网络交往弊大于利”的正反辩论赛。如果学生课前不进行相应的准备,对辩论的要求不够明确,论点理解不够透彻,论据不够充分,就有可能导致在课堂辩论时,学生有感难发,言之无物,辩驳无力,或者思路混乱,有口难辩,想说说不出,想说说不清。相反如果课前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各项任务分配到人,落实到位,胸有成竹,在课堂上呈现给大家的才有可能是一场精彩的辩论,正反方思想的交锋、碰撞,使真理越辩越明,通过辩论学生懂得作为未成人,只有学会自我保护,遵守网络规则,才能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否则,就有可能导致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样,课堂活动就真正达到了教育无痕的效果。

3.课前准备是将生活素材引进课堂的重要途径。

著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也就是说从一定意义讲,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本身往往就是一部鲜活生动的德育教材,而思品课程就是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藏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为此,这就需要在思品课教学中让生活素材走进课堂,以此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的兴奋点,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去体验、探究、感悟,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自然也就伴随这一过程而水到渠成。

(下转第81页)

(上接第80页)

生活素材哪里来?在实际教学中,一般都是由教师课前搜集整理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有关环节中去。有些生活素材不妨放手让学生课前去搜集整理,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讲解,其所起到的功效是不可低估的。一方面,让学生搜集整理生活素材,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信息社会对人们所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课前收集整理,课上展示讲解,这一过程本身对于学生而言就是一个走近生活,体验生活,学会自我教育,相互教育,最终达到自发生成、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课前准备要服务于高效课堂的注意事项

思想品德课内容丰富,各章节内容各具特色。学生课前应做哪些准备,它因课而异,因学生而异,应由教师灵活掌握。因此,学生的课前准备要真正服务于高效灵动的课堂,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切合学生实际,掌控难易的尺度。教师在布置有关任务之前,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生实际,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动态,道德水准等实际情况,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课余时间是否允许,客观条件是否具备等等。

2.基于课堂教学,设计准备的内容。思想品德课每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的达成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样,学生课前要做哪些准备,如何落实都必须针对本堂课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目标来确定,必须服从服务于实际课堂教学要求。也就是说课前学生所做的准备如果是本堂课教育教学目标本身所提出的要求,这种准备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这些准备对于本课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能起到铺路搭桥,锦上添花的作用,这是应该考虑的;如果这些准备与本课教育教学目标无关甚至相冲突,这就必须坚决放弃。

三、小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打造高效灵动的课堂,必须做到未雨绸缪。课前根据思想品德课自身的特性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准备不应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而应由师生双方共同来完成。因为让学生课前准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思考、实践、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感悟从而自然生成、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有了这样的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的发挥才能充分,挥洒自如,才能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彰显课堂的活力。因此,学生这样的课前准备应该引起各位教师同仁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高波.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心理误区的跨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58-59

[2]张立军,浅析思想品德课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问题[j],科技创新报,20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启秀中学)

猜你喜欢

课前准备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
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
试论中英语言教学的异同
浅谈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