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这门生意
2015-09-29吴涛
吴涛
受累于国内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也由于LCD和小间距LED等大屏显示形式的替代性冲击,从2013年起至今,国内DLP背投显示市场一改往年的高增速的发展态势,销量出现萎缩。
有心人从威创、GQY等上市公司的财报中可窥视一二。可以说,威创、GQY等大屏显示领导厂商的主营业务的增长放缓,基本体现了目前主要以DLP为代表的大屏拼接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
其中,政策环境是首要因素。众所周知,DLP背投产品以其无缝、高稳定性等优势,受到控制室、指挥调度等高端市场青睐,并以政府投资的大中型项目为主体。随着一系列来自政府层面的厉行节约等政策的推行,众多领域的投入被压缩,市场总容量下滑。
而来自LCD和小间距LED的冲击也不容忽视。LCD的蓬勃发展,挤占了包括视频监控等领域在内的原DLP的一部分市场,并以其更低的价格、更便捷的安装维护形式等优势,开始从低端应用向中高端应用渗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LCD一直以来被DLP所诟病的拼缝问题,屡屡被改善,目前已经突破到了1.8mm,变数会不会因此而起,我们拭目以待。
小间距LED更是DLP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甚至可以说小间距LED一开始就是奔着抢占DLP的市场而去的。号称完全无缝的小间距LED拥有超高的亮度,随着点间距下探到1mm以下,显示精度已经能够胜任目前绝大多数大尺寸显示应用,在高端市场对DLP拼接形成挤压。
可以说,目前除了影院市场相对稳定之外,工程投影(包括前投和背投)市场遭遇了LCD和小间距LED等显示形式的阻击,颓势已现。投影还能走多久?这是个问题。
谁来拯救投影颓势
那么,有可能挽救投影市场颓势吗?深圳市光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李屹博士指出:激光,可能是能拯救投影颓势的主要技术。
工程投影(包括前投和背投)光源技术经历了从金属卤素灯、超高压汞灯、氙灯、LED光源等形式更迭。目前,因为解决了投影光源寿命问题,LED光源投影产品得到长足发展。然而,在解决了困扰投影灯泡的寿命问题之余,LED光源在解决投影另一大问题——亮度——上并没有太大作为。
李屹指出:“传统的灯泡光源DLP,亮度为600-700流明,LED光源600-1,100流明左右,并没有本质的提升,解决办法往往是采用高增益的屏幕。实际上屏幕并不能增加光,提高增益固然会让亮度提高但是也会将视角变小。在单一的屏幕应用情况下问题不大,但是在拼接应用中,画面的均匀性会变差。”
直到激光光源的出现,投影亮度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在光源寿命上也与LED相当。
李屹介绍:“在将激光作为光源后,投影机芯的亮度立即提升到4,000流明,甚至更高。采用激光光源的光机有足够的亮度胜任任何标准尺寸的背投箱体或满足低增益、高对比的屏幕,以获得更大的视角。亮度的提升,投影甚至可以与以亮度著称的小间距LED直接竞争了。所以,很大程度上,激光对于挽救投影市场(包括前投和背投)颓势的贡献是巨大的。”
亮度的提升带来的好处还体现在对DLP背投拼缝的改善。对现有结构的DLP拼接墙来说,0.5ram的拼缝已经接近极限了,因此,拼缝的改善方向应该是减少整个墙体的拼缝数量。更高亮度的激光光源投影机芯.为推出更大尺寸的显示单元提供了可能。
除此之外,激光光源还具有更好的节能优势,目前可以做到1 2流明/瓦。约为UHP光源的1/2,LED光源的1/3,从而大大降低运行成本。另外,激光光源能够完成200%的NTSC色域范围,最大相当于人眼可辨认颜色的70%以上,超越以往任何显示技术的颜色显现范围。
激光改变投影市场格局
实际上,激光作为显示光源的横空出世,已经在逐渐影响投影市场格局。
目前,激光光源的诸多优势已经被市场所认可。在背投显示领域,一些主流的国内品牌,包括GQY、巨洋、赛丽等都与光峰光电精密合作,已经先后推出了采用了激光光源的DLP拼墙产品,在很多的项目中得以应用。据李屹博士透露,尽管目前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DLP拼墙市场萎缩,然而光峰光电的激光机芯产品出货量每年依然保持了30%-50%的高增长。
这大概说明,激光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Lumens大屏显示事业部总监云勇对于国内企业发展激光十分看好。他认为,就激光技术而言,国产(大陆)品牌与欧美、日系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品牌是站在同一起跑线的,而不像之前LED技术那样,别人已经发展了5年,如果再去跟进,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而激光对于大家而言都是一个新的技术,都会面临同样不成熟的地方,这就是机会!
实际上,中国视像行业协会大屏幕投影显示设备分会赵汉鼎秘书长很早之前就发表了类似的观点,赵秘书长十分推崇在国内发展激光产业,他完全相信激光技术的发展前景,并认为目前发展激光产业,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齐头并进甚至领先。
有人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剑斌认为发展激光光源对于国产机芯来说是一个机会,因为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价格诉求越来越高,这对国产机芯既是一个鞭策也是一个激励。由于国产机芯先天上的优势使他们的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以及就地服务的优势,同时也是对国产机芯多年努力的结果做一个全面的检验。
目前大陆地区产品已具有和台湾地区品牌同样的稳定性和色彩表现,在某些领域有更大的突破和延展性,如3D测绘、超薄短焦上都有较大的领先。
“相信未来DLP背投的市场上一定有国产机芯的一席之地,为这个市场带来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赵剑斌说道。
真的如此吗?
没有核心器件,就只能是“Me too”
我们知道,投影行业有两大核心器件:光阀和光源。对两大核心器件技术的掌控,成就了投影行业的技术高度。也就是说,这个行业是有技术壁垒的。对于国内机芯企业来说,能否跟上这一潮流,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对核心器件的掌控。
光阀,即以TI主导的DLP和以日系厂商主导的3LCD技术等;光源,则以飞利浦、欧司朗为代表,光峰也因为开创了蓝光+荧光的激光光源形式,在光源领域登堂入室。
李屹分析说,投影产品的可靠性取决于其中的核心器件。以前,比较高端的供应链都在国外,包括TI的DLP芯片、飞利浦和欧司朗的UHP光源,这个阶段的工程投影市场,本土厂商的进入门槛非常之高。而今天,对于以光峰为代表的本土创新性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目前光峰在光源(蓝光+荧光)方面已经积累超过600项专利,掌握了投影行业两大核心器件之其一,极大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主导权。
他坦言:“光峰之所以能够存活的原因就在于激光技术的领先,并迎合了由此而来的机芯光源的变革潮流。”
光峰不仅因此而存活了,而且已经逐步显现其能量。以准入门槛最高的电影市场为例,目前中影、巴可、光峰三家正联手推动中国电影院激光升级项目,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20家影院进行了升级,《变形金刚4》首映即是成果之一。
中影代表了中国电影市场,巴可代表了传统投影机领导品牌,光峰代表了新技术,这样的结合对于如光峰这样的自主品牌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然而,没有核心器件,就只能是“Metoo”。“自主品牌,我们说光峰有机会,不等于国内的其他一些厂商也有机会。因为没有做出差异化来,也就意味着一定打的是价格牌。价格牌,把价格做低很容易,把行业做死也很容易。这是百试不爽的现象。”李屹直言不讳,“如果激光行业要真正走得健康的话,还是应该更加理性一点,大家都很关注激光,也因此涌现出了很多的做激光的企业,现在是有泡沫的。企业应该更多地做实际的工作,这样才能健康长久。”
激光这门生意
激光必定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代表了目前显示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有人靠它让公司壮大,有人靠它来上市来融资。但是,正如李屹所说的,“我们有机会并不一定是国内的现有企业有机会”,没有差异化,不解决成本问题,价格战成为出路,那就没有出路了。
的确,从竞争力上来讲,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生产的管控,目前国内企业和欧美、日系、中国台湾地区企业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云勇指出,以目前的企业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水准,要获得持续的产品竞争力,还有一定困难,当然,这也是中国企业的通病。保持长时间的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这是国产厂商最大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对客户的服务问题,这个行业毕竟是需要很多额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很多项目都需要现场的技术支持,这就需要大量的具备技术能力的人,这也是国内厂商目前的短板。当然,以后随着投入的资金的增大,以及市场容量的增加,这个问题会得以改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除了光阀和光源两大核心器件,投影行业周边产品和设备还有很多,如图像传输、播放等,大家都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