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公域秩序与中国的“未来战略新边疆”

2015-09-29石源华

世界知识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公域网络空间太空

石源华

在“全球公域”建立防务和秩序,是美国为未来安全量身定做的新概念,是为顺应国际安全形势变化所推出的重要举措,也是美国促进自身安全转型、维护其霸权地位所采取的关键步骤。

2010年,美国国防部发布《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把“全球公域”的范围明确化,指出“全球公域”是指不受单个国家控制,同时又为各国所依赖的领域或区域,它们构成了国际体系的网状结构,主要包括海洋、空域、太空和网络空间四大领域。

各国对“全球公域”概念的界定不尽一致。

在联合国框架下,“全球公域”主要指那些国家管辖范围之外的自然资产,包括海洋、外层空间和南极洲。

从法律的角度考察,全球公域则是指“所有国家均可以合法进入的资源领域”,是南极洲和北极地区、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大气层和太空等区域的集体称谓。

从军事角度看的话,全球公域特指“不为任何国家控制,但又为所有国家所依赖的领域或区域”。

从本质内涵看,作为全球公域,它是从物理空间向虚拟空间的延伸,具有四大特征:一是不为任何单一实体所拥有或控制;二是作为整体的功用大于作为部分的功用;三是对掌握了必要技术和能力的国家而言,能为政治、经济等目的出入其中并加以利用;四是能够作为军事移动的通道和军事冲突的场所。

在全球公域新概念下,美国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军事资源,审慎而有选择地将巨大的人力与物力部署在海洋、外层空间、网络世界等不为任何主权国家所有、但却维系着全人类安全与繁荣的区域。在美国影响下,欧盟、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大国也扬弃创新,把对全球公域的治理与控制视为自身安全的命脉。

2010年,美国新安全中心推出重磅报告《被争夺的公地:多极世界中美国权力的未来》、斯坦福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确保在全球公地的自由》,详细探讨了美国的“全球公地”战略。《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则系统阐述了全球公域理论。美国的基本观点是:二战后,美国一直是全球公域的首要保护人,出入全球公域是美国控制国际经济和政治秩序的基石。冷战结束后,美国用以维护全球公域开放性的领先军事能力开始受到挑战。鉴于美国不能阻止新兴大国获取足以在海上、低空、太空和网络中抗击美国的能力,美国应继续发展军事力量,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自己不能也不应该单独保护全球公域。该报告提出新战略:

与盟国、友邦和潜在对手一道努力来制定一套国际协定和机制,以此保证全球公域的开放;接触枢纽国家,确认和援助那些有意愿及能力保护和维持全球公域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重塑美国的硬实力以保卫有争议的公域。

不久前,美国国会已通过了太空商业法案,承认两种具体的财产权:一是“谁能在太空做事,谁就拥有这些资源”,二是美国公民在太空做事,别人不能进行干涉。这就是通过国内立法,将太空财产权问题摆在世人面前。

鉴于这种形势,中国对于全球公域秩序有何战略应对和设计?

2015年5月中国发布《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的四大军事安全领域:

1,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

2,密切跟踪掌握太空态势,应对太空安全威胁与挑战,保卫太空资产安全。

3,提高网络空间态势感知、网络防御、支援国家网络空间斗争与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遏控网络空间重大危机。

4,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建设完善核力量体系。

其中的前三条均属全球公域防务问题。

面对世界大国对全球公域的争夺,中国如何树立防范意识,加快自身能力建设?如何构建中国的公域战略,以谋求在未来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又应如何与美欧俄等大国密切合作,携手为全球公域安全治理贡献力量?这些已成为中国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公域网络空间太空
上太空,安个“家”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论“全球公域”治理困境及中国的治理话语权建构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