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

2015-09-29李淑梅

亚太教育 2015年31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应用对策

李淑梅

摘要:本文在介绍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阐明了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中运用的优势以及所遇到的挑战。对于实施案例教学法所面临的困难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于如何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该课程教学给出了具体的解释和示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法;对策;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073-01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案例,组织并指导学生学习、思考、研究以及锻炼自身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较适宜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特点及新时期大学生学习要求的不断变化。现阶段教师单纯讲授既不能促使学生对理论性问题的深入探究,也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种情况下,通过案例分析既可以使所讲的理论得以证明又可以使之引深到现实,增强实用性。

一、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优势

人既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对人性的困惑、社会形态的更替及人生价值的思考是社会中的人与生俱来的需求。从这个层面上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已经蕴含了能够吸引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可能性。另一方面,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其中非常重要的东西,就是人们对这个制度的认同,并且紧密地团结在这个制度下,这就必须对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并且由衷地接受。也正因为此,对于什么是国家?国家从何而来?国家的本质及性质为何?国家的职能是什么,作为国家的公民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此类问题必须给学生以明确的解答并让他们铭记于心。从这个角度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又有其存在的重大现实意义。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育和启迪功能,变可能为现实,这就需要老师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艺术,其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案例教学法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的转变。

(一)从单向度授课到双向度授课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也为此被称为“大学里最难讲的课”。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味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课为主体,满堂灌输,单向度授课的话,我们便看不到学生的真正存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随之丧失。他们自然会感觉到课堂空洞、枯燥。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课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我们必须转变授课思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案例教学法就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要求。在案例教学的进行中,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教师有选择,学生有思索;教师有总结,学生有反馈,这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可以很好的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从苦学之到乐学之的转变

一个人,不论他是声名显赫还是平凡如尘,终其一生总能或多或少的对人生有所感悟,正所谓哲学即是人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学习本来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使之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未来有更明确的方向。这种人格的提升本来就是一种很让人愉悦的事情,但如果采取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就会显的死板、空洞,让学生不知所云,或者学起来非常苦涩,难以理解。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能把抽象的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让其如身临其境般地感悟哲学道理,把学习的气氛转变的轻松愉悦,必然使学生乐于思索,乐于实践。

(三)从“学”到“用”的转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陷入误区,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当成知识性的学科去学习。认为掌握几个定义,了解几个知识点,背诵几个原理,做几道练习题就是这门课程的全部。当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学习中,必要的知识灌输也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列宁在《怎么办?》中指出的“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但是,简单乏味的灌输,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逆反心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其实,哲学课程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单一的知识传授并不能满足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案例教学法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在案例中找到理论与现实的契合点,以感动的方式来实现情感共鸣,从而不断升华认同度,达到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及方法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挑战

虽然案例教学法有着诸多优点,但如果简单的套用亦会给教学带来一些适得其反的结果。

在案例法教学过程中,所选择案例的新颖度至关重要。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新颖而又十分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能影响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案例十分繁琐,一个合适的案例往往需要一两个小时甚至半天。有一些教学案例,虽然与教学内容十分贴近,但与学生们的生活却相去甚远,学生们听起来会感觉空洞无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接地气”,当然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个难以应对的问题就是案例所用时间的把握,要把一个案例讲的圆满、透彻,势必需要占用大量时间,这就必然影响整个教学进度,学生的头脑中难以形成整体的教学印象,容易让学生混淆主次,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记住了教学案例,而忘记了教学内容,本末倒置,教学手段超越教学效果。如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变成故事会,那也是一种教学的失败。

三、应对案例教学法所遇挑战的对策

要克服案例教学法中的上述弊端,充分发挥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功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必须深下功夫,在案例的设计和选择、案例的讲解、案例的分析和讨论等环节科学地运用到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一)案例的精心选择

学生对老师案例选择的要求很高,既要有知识性(与所学理论相近),又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习的兴趣),还要有实效性,要与他们的学习生活相贴近。由于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对案例的讲解还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所以对于案例选择数量不宜过多,一节课最多选用两个案列。所以要精选质量上乘,既贴近教学内容,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优质案列。endprint

(二)案列内容的多样化

案例的使用要灵活多样。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时效性和趣味性。这样的案例包括:1.引用经典。在教学内容合适的地方引用经典,既可以使讲解变得生动丰富,又可以增强理论的信服感,和权威性。2.历史事件及人物故事。包括课程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如十月革命、改革开放等,也包括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人物的故事。3.教师的生活感受。这是更真实的生活哲学。如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读过的一些书,或是参加过的一些会议,都可以给学生作为案例进行讲解。4.社会中的鲜活实例或热点问题。如在讲到联系的客观性的问题时,可给大家介绍一些生活中主观臆造的联系,例如东北小伙子用180万的尼桑跑车加10辆奔驰接新娘,本以为很体面,却被女方臆想为“奔丧”而拒绝上车,最后遗憾收场。生活中类似这样鲜活的例子有很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便于加深对原理的理解。5.播放与教学目的相关的视频。视频的直观性比较强,有助于学生理解,也容易渲染气氛,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讲到时间的不可逆性时,播放一个人从出生到离开人世的小视频,所谓“几分钟看遍人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明白时光不可逆,应该珍惜每一寸光阴。

(三)案例的分析和总结

运用案例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教学的形式,所以对案例的分析和升华亦很重要。比如,对于社会时事案例,首先要指导学生考虑事件的社会背景,找出事件的原因,这样有利于全面认识事件的进展及最后的结果。其次,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案。激励学生对于自己的方案进行争辩,教师要善于在争辩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注重案例的总结,一方面,要总结案例中的知识点的种类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另一方面要总结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案例主旨问题的把握及表达效果等。以达到对课本原理内容的更好的理解,也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四)案例的补充说明

在介绍完案例后,一定要再次说明案例运用的原因,理清案例是为哪个原理服务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和事实相统一。以达到运用案例辅助教学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目的,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而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这一学习的过程轻松而愉悦。案例教学法正好契合了这一需求,恰如其分的案例运用会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朝气与活力,这也正是我们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

参考文献:

[1]郭如平.案例教学法浅析[J].嘉应学院学报,2002(14).

[2]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5.

[3]赵立艳.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实践与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3(4).

[4]周红,刘桃秀.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运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9).endprint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应用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