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劳模精神 引领工业文化

2015-09-29王新哲

军工文化 2015年11期
关键词:劳模弘扬工业

文/王新哲

弘扬劳模精神 引领工业文化

文/王新哲

王新哲视察

劳模是民族之精英、国家之栋梁、社会之中坚、人民之楷模,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时代的标杆。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在增强工业发展硬实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工业文化软实力,对我国工业、制造业整体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业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个体和集体不断积累下来的物质生产、制度生产和精神生产的总和,包括工业物质文化、工业制度文化和工业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工业文化大规模发展,宝藏丰富。仅就精神生产而言,劳模精神就是工业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涵。

劳动模范表彰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一种制度,彰显的是对英雄奉献精神和劳动者劳动价值的肯定。劳模精神就是劳动模范者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尚,内涵十分丰富,具体来说包括了劳模那种坚定理想信念、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主人翁精神;那种勇于创新、争创一流、与时俱进的开拓进取精神;那种艰苦奋斗、艰难创业的拼搏精神;那种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那种甘于奉献、乐于服务的忘我精神;那种紧密协作、相互关爱的团队精神。劳模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实践成果,也是代表中国特色工业文化的一种宝贵精神文化。

我国的劳模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经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时代特征也随之演变,但是不同时期的劳模精神一定是不同时代的标杆,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和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此形势下,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从民族工业的传承中探寻精气神,从工业文化入手增强中国工业软实力已成为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思路和新路径,迫切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引领工业文化,支撑实现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劳模精神:一个时代的标杆

革命战争时期的劳模精神。1933年8月,中央苏区为了促进生产,开展劳动竞赛, 提出了以比数量、质量、成本等为内容的竞赛目标,并决定按时评比、表彰先进和评选模范。40年代中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又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又出现了大量的“支前劳模”和新解放城市中的“工业劳模”。这一时期的劳模运动经历了从个人到集体、从生产领域到各个方面、从上级指定到群众评选、从数量增多到质量提高、从提倡号召到按规定标准予以推广、从革命竞赛到全面的群众运动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服务战争、支援军事”的指导思想和“为革命献身、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经验加创新”的劳模精神,呈现出“革命型”的劳模特征。

建国初期的劳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坚持沿用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做法,依托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生产运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模运动,从1950年9月~1960年6月,这10年间评选出了成千上万的劳模和先进生产者。他们来自各行业的基层,一线产业工人是主流,典型代表有吴运铎、王进喜、赵梦桃、孟泰等。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是社会主义理想和爱国报恩的价值追求,其蕴含的劳模精神的内涵是“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怕牺牲、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多做贡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硬骨头精神和“老黄牛”形象是他们的真实写照,提高操作技能和熟练程度、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从生产型向技术革新型转变是劳模们的典型特征。

改革开放至今的劳模精神。由于历史原因,从1977年4月~1979年1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召开了五次全国性的劳模大会,共产生了来自工业、科技、科研、财贸、交通等领域的2541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论断,进一步扩大了劳模队伍的外延,陈景润、袁隆平、蒋筑英、邓稼先等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成为劳模队伍的新成员,极大地鼓舞了知识分子和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过程中,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电视台专门推出的《大国工匠》系列节目,热情讴歌了一批先进劳模的典型事迹,反响强烈。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劳模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奋力开拓、争创一流、建功立业、改革创新、创造价值、与时俱进等成为领跑时代的新向标。“以知识创造效益、以科技提升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创造社会价值”成为劳模的价值追求,“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管理型”成为当代劳模的鲜明特征,充满活力和感召力的劳模队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伟大目标的重要力量。

今日劳模——大国工匠

2015年“五一”开始播出的《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弘扬劳模精神促进工业文化的发展

劳动模范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劳模精神包括由劳动模范这个集合体长期实践与创新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道德风范、敬业精神、行为准则、创新精神等,弘扬劳模精神,将有效促进工业文化的发展。

弘扬劳模精神,创新工业文化内涵。从革命战争年代的赵占魁,到建国初期的王进喜,再到近期的大国工匠,这些劳模通常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其生产的产品同样如此。如,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工作30多年来,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很多零件用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和航天技能大奖获得者、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毛腊生从业39年专注给导弹穿上耐高温、耐高压的“外衣”,配制砂子、对铸造导弹舱体的砂模进行造型,他设计、制造的许多产品为我国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等等。这些大国工匠劳模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他们生产的工业产品,包括工艺美术产品、工业设计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工业装备产品等,集聚物化了劳模精神,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工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劳模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平凡工作中,所生产产品的质量,所提出的产品标准规范等,为我国工业产品创立了新的标杆,创新了工业制度文化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这些劳模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创造与创新精神,早已成为工业精神文化的瑰宝。因此,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必将极大丰富工业物质文化、工业制度文化和工业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的内涵。

弘扬劳模精神,加大工业文化宣传力度。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劳模工作,对劳模精神进行了高度肯定和阐述,倡导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迄今由党和国家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劳动模范有数万人。1982年,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被写入宪法。如今,评选劳模和定期召开全国性的劳模大会,作为一种制度被固定下来。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以“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为代表的劳动模范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带动群众投身人民解放事业;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模范在新中国成立后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精神”,激励各族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以“蓝领专家”孔祥瑞为代表的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带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可见,一直以来,广为传颂的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劳模精神是工业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工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同志在首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上强调,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推动全社会提高对工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改变“重硬轻软”的现象。在建设工业强国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弘扬劳模精神为核心,大力宣扬中国特色工业企业文化理论。

弘扬劳模精神,推进工业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弘扬劳动模范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来源于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当家作主的政治意识,是激发广大职工奋发向上的思想基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引导广大职工学习劳模精神,就是要像劳动模范那样,时刻牢记工人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以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胸怀大局,自觉作国家的主人、做企业的主人,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忘我的工作热情投身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切实肩负起建设工业强国的光荣的历史使命。

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弘扬劳动模范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德。要引导广大职工像劳动模范那样,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埋头苦干,不断进取,奋发有为;要识大体、顾大局,提倡奉献精神,正确对待社会利益关系调整,努力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要努力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风尚。这些崇高精神和优秀品德是优秀工业企业文化的圭臬,是我们实现工业强国的力量之源。

弘扬劳模精神,就是要弘扬劳动模范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没有创新,企业将停滞不前,国家也将失去活力。要引导广大职工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用科学的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自己,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推动各项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总之,劳模是民族之精英、国家之栋梁、社会之中坚、人民之楷模,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时代的标杆。劳模精神体现了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强烈的开拓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劳模精神包含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一种作风、一种志向。劳模精神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当代工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加强职工群众精神文化熏陶、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我国工业化强国建设所必须弘扬的时代主旋律。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司长)

猜你喜欢

劳模弘扬工业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工业人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工业4.0”之思考
排排坐,数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