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规划设计类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以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为例

2015-09-29吴吉林

亚太教育 2015年31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文/吴吉林

摘 要:首先分析了规划设计类课程的特点,然后以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实训教学中采取的五个举措与经验:建设课程案例库、全过程学习案例、真题真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模拟评审。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了介绍。旨在提高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创业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规划设计类课程;实训教学;城市总体规划;教学改革

地方院校规划设计类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以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为例

文/吴吉林

摘要:首先分析了规划设计类课程的特点,然后以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训教学的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实训教学中采取的五个举措与经验:建设课程案例库、全过程学习案例、真题真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重视模拟评审。最后,对实施效果进行了介绍。旨在提高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创业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规划设计类课程;实训教学;城市总体规划;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吴吉林(1978-),男,湖南娄底人,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教学与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11-0202-02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本科院校规划设计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吉首大学为例”、吉首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13JSUJGA05)、吉首大学《城市总体规划》新开课程建设项目(2012年)

设计类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效果尤其是实训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他们的就业方向。因此,各高校非常重视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近年来很多院校在这方面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系统性研究较少,大多仅限于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研究[1]。吉首大学是湖南省属高校,跨湘西州与张家界两地办学,肩负着为武陵山片区培养人才的重任。现建有由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园林、旅游管理、视觉传达、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等12个专业构成的规划设计类专业群,该专业群依据行业发展与专业办学要求,立足武陵山区、面向基层,培养“用得上、下得去、干的好、留得住”的规划设计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结合吉首大学规划设计类专业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训教学为例,对规划设计类课程的实训教学模式、组织形式、推进过程、成效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专业技能的实际应用,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一、规划设计类课程特点分析

(一)层次性较强,关联度较大。一般来说,规划设计类的课程都具有前后连贯的层次性,前续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就城市规划专业来说,课程设置顺序跟城乡规划的编制相关,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教学。城乡规划的编制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据此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课程就包括三个层次,即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阶段的课程设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关注区域内的经济、社会、环境等重大战略问题,需要学生有把握全局的眼光,从宏观的角度进行较大空间尺度的设计。

(二)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城市规划的对象是一个城市综合体,涉及很多事物和要素,不论城市还是乡镇,它们自身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课程属性,使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具有内容丰富、综合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课程实训中,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规划及建筑类的知识非常熟悉,还要涉猎其他很多相关的知识,如自然、人文、经济、社会、心理、管理、法学及水电暖等工程相关知识[2]。一个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往往是设计者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结果。因此,在课程实训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一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性强,仿真度高。在课程实训中,给学生布置的设计课题,不论是真题还是假题,都要在理论知识指导下进行设计,都要符合城乡建设的实际情况,考虑城乡建设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要求。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专业的实训具有较高的仿真性,设计对象不论大小,大至一个城市,小至一个地块,都要求学生要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翔实的一手数据,尤其对设计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包括已经实施建设的相关规划及当地政府部门的一些意图,都要认真分析,“吃透”现状,并在设计中充分尊重现状,在设计中利用理论和技术解决现实问题。

二、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训实践

(一)建设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案例库

案例教学是设计类课程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库的开发和建设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有效途径,案例的收集要注重持续性,体现时代性。以往在规划设计类课程案例库的建设方面,学生往往各自为政,自行收集案例,造成案例重复、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选取的案例缺少代表性和典型性,更新速度慢。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训中,笔者对课程案例的来源、类型、质量、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效果良好。收集到的案例应标明完成单位的资质等级,按照平原城市、山地城市、滨水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等类型进行分类,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质量评价,每个小组推荐最优的案例组建课程案例库,通过建立课程QQ群、微信群实现资源共享。

(二)全过程推进案例的学习与模仿

案例教学应贯穿整个总体规划课程的学习过程之中。主要的集体组织学习节点有如下4个:第一,笔者上课伊始就布置各小组学习1-2个案例,并要求在下周上课时进行学习汇报,汇报采取制作课件汇报,可以选派代表,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汇报,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主要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成果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第二,在第一次实训课前布置学生学习案例,按照案例的格式敲定各组的规划内容框架;第三,在实训过程中提醒学生要多琢磨案例,吃透案例,以保质保量完成各块内容的核心任务;第四,完成实训初步成果后,再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采取课件汇报的形式详细讲解案例,总结案例的成绩与不足,时间控制在半小时。通过不断地组织、提醒学生学习案例,培养批判性思维,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要点。

(三)真题真做,严格按照编制程序进行

长期以来,在总体规划教学中,教师规划选题一般为“真题假做”,以此学习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但是往往受现实因素的制约,最大的问题是对规划对象调研不充分,对现状的认识和理解模糊,导致在对城市某方面进行规划布局不细致,出现大量不切实际、想入非非、与现实相左的规划方案出现[4]。笔者在课程实训中,利用委托的地区新型城镇化规划项目,分批组织学生前往11个乡镇开展实地踏查、会议座谈、相关规划与政府文件资料的收集等,返校后要求学生整理会议纪要、整理资料清单,多方案比选优化,完成各专项规划,提交全套成果,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模拟汇报与评审,再依据评审意见修改方案。其中如有资料不齐全或不清楚的地方,再到实地收集补充。通过真题真做,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实训成效。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是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城市形成多个规划方案容易,但要在众多方案中择优却不易。首先,在方案构思之前,应使学生彻底熟悉现状城市发展条件及制约条件,把握城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形成的方案务必尊重现状、符合实际,准确定位城市,全面分析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其次,注重规划方案的地域性特色,避免现今“千城一面”的现象。因此,整个过程中的综合分析对最终规划方案成功编制非常重要。

二是复合表达能力的培养。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方案的表达能力是指文字(文本、说明书)表达能力和图纸表达能力。从现状踏勘、调查、初步方案、意见征询和最终方案都须要向政府部门汇报,征询相关部门的建议。因此,课程中要求学生的图纸表达做到准确、清晰、美观。汇报成果表达做到用词准确、逻辑严密、语句简练地表达出规划意图,并能客观、准确地对总体规划成果进行文字说明。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优秀的方案表达能力。

三是组织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城市总体规划涉及内容往往要求全面综合,同时又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每个设计对象都有其复杂性,因此,一个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与实施绝非某一个规划师能单独完成的,也不是仅靠城市规划规划专业人员就能很好地实现,往往需要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参与和协作。因此,实训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的观念,多交流、多讨论,真实体验城市规划工作的团队功能,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组织沟通协调协作能力。

(五)重视开展实训成果模拟评审

笔者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实训的教学实践中,开展实训成果模拟评审,规定学生在完成实训成果后,按要求参加模拟汇报与评审。评委由专业教师、设计单位的专家和部分优秀学生组成。评审时,学生首先向评委会和全体同学讲解自己的设计方案及构思过程,评委针对设计方案提出问题与修改意见。评审采用现场打分制(笔者将打分表分为村镇体系、中心镇区、城镇规模预测、城镇性质定位、规划方案、专项规划、汇报效果、成果完整与否等选项,采取百分制),评审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

模拟评审重点促进学生评价规划的能力,在具体的组织中笔者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愉悦的会场气氛,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实训内容与评审专家、老师、同学进行充分交流,相互激发,相互学习和借鉴,使学生在了解评审常识的同时,丰富设计思路,提高方案实际能力。另外,笔者在模拟评审中,采取全过程摄影摄像,记录评审全况,以供评审会后师生点评与学生互评,也可以增强评审的严肃性和正规性。

三、实施效果

通过在规划设计类课程实训实践中采取上述方式和措施,教学效果较显著,师生普遍比较认可。课程教师普遍认为,在课程实训中通过采取建设案例库、重视案例教学、真题真做、开展模拟评审、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等改革与探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直接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整体上有效提高了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反映通过案例进行实训课教学,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并促使他们继续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真题真做,使他们真实参与到总体规划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现状调查到方案设计,再到方案汇报,整个过程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提前熟悉了城市规划的工作氛围和业务范围,为毕业后顺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吉首大学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价中,规划设计类课程每一年评价均为优秀;二是学生的就业率稳步提高,2012年以来吉首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每年均有数名学生考取重点大学规划专业的研究生;三是用人单位评价高,跟踪调查表明,规划设计类学生因实训中得到了锻炼,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强,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四是学生的科研能力大幅提高,近三年吉首大学规划设计类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20余项,全国广告设计大赛等一等奖五项、二等奖与三等奖50余项,中奖数量与层次在省属高校中名列前茅。

四、结语

在规划设计类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规划设计类课程属于顶层课程,对学生基综合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分析课程特点,加强规划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提高规划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虽然对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但规划设计类课程量大面广,其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在诸如规划设计类课程考核模式、教师激励措施、课程相关实践环节的过程监督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继续研究和完善,以推动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光杰.城市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规划师[J].2011,27(10):111-114.

[2]董杰,陈华,胡金良.对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与学的几点思考[J].陕西建筑,2008(1):201-202.

[3]王永生.工程案例教学:让科研走进本科生课堂[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94-96.

[4]陈有川,崔东旭,张军民.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3):74-77.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环境监测实训教学模式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