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班,1%的力量
2015-09-29芦垚
芦垚
5%和1%,分别代表着新旧西藏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和力量。
5%的人口,是旧西藏的统治阶层占西藏总人口的比重,包括寺庙上层僧侣、僧官、俗官、贵族及其代理人,他们拥有旧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场、森林、山川、河流、河滩和大部分牲畜。
如今,压抑西藏发展的统治阶层已随旧西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带领西藏发展的新群体。占西藏总人口大约1%的内地西藏班毕业生,成为这个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人数不多,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陆续成长为所在行业的中坚力量。
在西藏,最为稀缺的资源,除了氧气,就是人才。虽然国家长期大力扶持,但据统计,西藏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仍比全国低2年。这成为西藏绝大多数地区发展受限的主要因素之一。
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之一,便是以内地资源培养西藏人才。内地为西藏办学,最早可追溯至清光绪年间的京师满蒙文高等学堂。而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南京国民政府,均曾专门设立蒙藏学校,以期解决西藏的人才问题。而早在1937年,延安中央党校便开办了少数民族班,中国共产党早已将培养藏族干部提上日程。
198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后,改变了西藏单纯以本地力量和内地派人进藏办学的方式,形成立足本地力量辅以内地支援的多渠道办学方式,进而开始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
1985年,全国16省市的西藏初中班同时开学,1300名学生被选送到内地学习,着重为西藏培养少数民族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这意味着内地办西藏班形式正式开始。
如今,内地西藏班无论是规模还是层次均已大大提升。其中,初中班扩大到1620人;高中班扩大到3000人;2010年开始举办的中职班,年招生规模3000人。最初办学的16个省市也扩大到21个。
20多年前,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曾在北京西藏中学问一位来自日喀则市拉孜县扎西岗乡宇拓村的放羊娃是否考虑将来当和尚,这位十几岁的少年大笑道:“如果考虑到祖国,就知道应该学习科学。”这位少年,就是现如今的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次平。
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潘光旦曾说:“政治的好坏……要看人才品类能否自由发展,能否长久维持,更能否由发展维持而增益其质量。能,是好政治;不能,是坏政治。”
从某种角度讲,西藏班不仅为西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也是西藏政治文明进步的一个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