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的特征分析
2015-09-29邱源子
邱源子
摘要: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要求各省市幼儿园按要求进行实施。本文针对鞍山地区几所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状况,通过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多方面收集资料,归纳出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的特征,旨在发现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的问题。
关键词:课程实施;现状;特征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003-01
一、显现较大的自主性
由于国家颁布的《纲要》中只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分为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五大领域,在每个领域中概括性规定了指导要点,并未详细指明每个领域应设的课程与配备的教材。所以,在被调查的幼儿园中,对于设置的课程,每个幼儿园均显现出较大的自主性。幼儿园管理者在决定设置某门课程后,自助选择教材,再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实际条件,由本班教师拟定教学计划并安排教学进度。一般都包含音乐课、语言识字课、外语课、数学思维课、活动游戏课5类,其中4所幼儿园的课程以特色课程为主:有2所公办园分别开设了礼仪课和劳动课,有2所幼儿园分别开设了演讲口才课、感觉统合课。
经调查,发现开设特色课程的幼儿园均是从本园教师的实际特长出发设计了适合本园的课程体系。如开设演讲口才课的幼儿园,园长本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同时又是出色的播音员,在对幼儿的口才训练方面显现出较大的优势;特色课程的设置充分发挥了幼儿园的自主权,一定程度上提高园长与教师的课程实施积极性,但同时由于幼儿园一两名教师在某方面的特长而可设特色课程,会导致其他教师严重缺乏课程应具备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能力而影响整个课程体系的制定,对幼儿全面发展不利。
二、符合《纲要》提出的要求
《纲要》中明确提出:5大领域课程内容之间要互相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因此,课程实施不但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与规律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与问题来满足幼儿的需要,而且要考虑如何通过不同课程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来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从而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从调查可见,各幼儿园均将课程分为3类,即生活类、教育类、游戏类,从3类课程各自所占比例和所用时间来看,3类课程基本平衡,与《纲要》提出的要求基本相符合,均按照鞍山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而设,而教材的选择则存在差异,如对于英语课程来说,所有幼儿园均开设这门课,有的选择剑桥儿童英语教程,有的选择人教社少儿英语教材,而识字课有的选用人教社小学一年级的教材,有的选择字宝宝乐园教材,虽然教材选择与课程设置体现了幼小衔接的理念,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三、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幼儿园课程实施可从社会、学科、幼儿三个层面进行价值评价,即社会取向、学科取向和幼儿取向。在所调查幼儿园中,所有幼儿园均在课程实施中坚持以幼儿取向为中心,充分尊重本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开发幼儿潜能为目标。从3类课程实施情况看,占有最大比例与最长时间的课程是生活类课程。由于幼儿本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就是在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因此,生活类课程寓教育于生活,符合幼儿需要。如在调查的幼儿园中,有的幼儿园为了使刚入园的幼儿学会自己穿鞋子,通过让幼儿练习为玩具娃娃穿鞋子来掌握穿鞋子的要领,并在6.1儿童节联欢会中举行穿鞋子比赛,使幼儿学会生活技能。有的幼儿园在生活类课程中设置了安全常识课程,比如,通过卡片、视频短片向幼儿讲解交通信号灯的通途,使幼儿建立交通安全意识。在教育类课程实施中,个幼儿园则注重体现了趣味性。比如,在笔者参与的一节音乐课上,课程实施目的是要让幼儿感受管弦乐中不同乐器的律动,音乐教师首先通过给幼儿讲解一个绘本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再给幼儿展示每一种乐器,并弹奏乐器,让每一名幼儿都有机会来感受管弦乐的韵律。对于数学课,有一所民办幼儿园的做法值得提倡,该幼儿园主要通过数学教具让幼儿建立起数的概念,慢慢培养起算的兴趣,而将数学思维融入生活,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数理思维也是值得肯定的,比如,教师让幼儿分糖果,让幼儿在上下楼梯中数数、在教师中找不同形状的物品等都是在愉快而轻幼的氛围中激发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游戏类课程可以说是幼儿最喜欢的课程,幼儿园一般都在户外或室内设有专门游戏区,其中会放置大型玩具与器械,比如,积木、跳马、脚踏车、滑梯、秋千、蹦蹦床等,幼儿在规定的游戏时间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游戏项目,这些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此外,所有幼儿园教师都会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游戏活动,比如,彩虹伞游戏、找朋友游戏,这些游戏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兴趣,更能使幼儿提升认知能力。
四、教学手段丰富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会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所调查的幼儿园中,一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会选择讲解、示范,幼儿实际操作、游戏等手段帮助幼儿理解课程内容。通过现场观察和对教师的访谈,笔者认为讲解在所有教学手段中是最常用的,主要目的在于希望幼儿在有限的时间里能够通过教师的讲解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内容,帮助幼儿获得认知;演示的教学手段则注重从幼儿的形象思维出发,希望幼儿通过观察演示过程弥补对内容讲解理解的不足,这符合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实际操作的手段是幼儿通过手的动作对物体的控制来完成学习的过程,在幼儿语言发展以前,其技能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来获得,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语言运用能力不断提升,身体的协调性不断完善,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幼儿活动中依然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原因很简单,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而实际操作则属于幼儿自己的行动,极易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可以说实际操作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适合的教学方式;比如,为了使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教师带领幼儿种植植物,通过幼儿亲子动手为种子松土、浇水、施肥,观察并领会植物整个生长过程;游戏的教学手段是所有教师一直认为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游戏强调参与和表现,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在三类课程实施中,教师都根据内容,设计了游戏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