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炼字修辞角度有效解读文本

2015-09-29马春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14期
关键词:捕鸟枣核云烟

马春峰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一篇文辞生动优美的文章,需要教师、学生慢慢品味、琢磨,才能进入意境。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其中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增强修辞“炼”字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增强修辞“炼”字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整体感知再现形象法

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然后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再现文本当时所写的具体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展开想象再现文本描绘的画面。它常常适合一件较完整的事或一段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的分析。比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雪地捕鸟”一段,文中运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的写出捕鸟的全过程,令人印象深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同时思考:作者是怎样捕鸟的?你读过此段文字后会不会捕鸟呢?学生会讲得头头是道,虽然他可能未经历过捕鸟,但因为他在阅读时已经在头脑中再现了捕鸟的过程,故能够享受捕鸟的快乐。

再如朱自清《背影》中“望父买橘”一段。一般情况下,让学生感知父亲买橘过程中流露出的浓浓的父爱,是不容易的。我让学生想象父亲买橘的场面,特别是买橘的艰难动作,“蹒跚”“探”“攀”“缩”,在解释这些词语含义的同时,我会亲自给学生做示范或者请体型和父亲相似的学生模拟动作,这样就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父亲买橘的艰难,感受到父亲的辛苦付出,从而更容易更深刻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崇高。

二、析字联想赏析文本法

析字联想赏析文本法,就是分析字词的意思,再结合文本描绘的意境,加以丰富的联想想象,设身处地感受文本营造的特有的氛围,从而赏析文本的一种方法。比如阎伯理的《黄鹤楼》中“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句,《语文教学参考书》上的译文是这样:“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之后又具体分析: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句写登楼的感触。正因为黄鹤楼高入云天,又下临大江,所以登楼可以远眺周围城市乡村,弯下腰可以拍击萦绕大楼的云气和烟雾。一个“坐”字,说明无意观景二周围景物尽收眼底;“俯拍”二字,构思别致,有形象感觉,而“云烟”既能“俯拍”,其身在高处可知。这两句虽未言楼高,而一座直凌霄汉的高楼已历历如绘。

不难发现,文中把“窥”理解为“远眺”,看似与后文的“井邑”相应,写出登楼者的观感。但我认为文中忽略了“窥”的本意,“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如下:①从小孔或缝隙里看;②暗中察看。我觉得这里的“窥”应该从①意,它应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看”,因为黄鹤楼高耸入云,而云又是不断地变化的,登楼者坐在楼上,忽而从云孔中看到,忽而又从云缝中看到城市和乡村,而“远眺”则要求云淡风轻,与后文“俯拍云烟”不合。此句以云写楼,以云衬楼,既写了楼高,又尽显仙气,“坐窥井邑”写出了登楼者的悠闲,又有以仙者自居的得意。让人恍然身在仙境,淡看人间烟霞。“窥”写出云彩变幻,写出了仙者之气,写实中令人遐想翩翩,实为妙笔。

三、换字比较感悟情境法

就是将文本中的一个或一些关键字词换成另外一个或一些含义相近的字词,然后比较分析两个字词在相同的语境中哪一个更准确更合理。我们熟知的“推敲”典故就是如此。再如:萧乾《枣核》一文中的一段: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文中“托在掌心”中的“托”写得好,怎么分析呢?可以用换字比较法,把“托”换成“放”,一比较,就可以知道孰优孰劣了。“托”写出了朋友端详、欣赏枣核的情态,又表现了她对枣核的万分珍惜,体现出美籍华人强烈的思乡情。而“放”字,用语平淡,不能体现美籍华人对枣核的珍惜,与上下文感情不协调。

四、结合修辞鉴赏文本法

有些精美的句子在表达时常常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所以在鉴赏这些句子时,一定要结合这些修辞手法来评析,这样才更能体会语句的精妙。

例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诗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其中“舞”与“驰”被公认为用字巧妙。我们在鉴赏此句时要结合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才能准确地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银”“蜡”绘色,颜色同中有异,各饰其主,用得准确精当;“蛇”“象”绘形,物异而形殊,比喻惊奇巧妙;“舞”“驰”拟人绘动,蛇动如舞,象奔如驰,把群山和高原描写惟妙惟肖。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写出了群山和高原的景观,生动分述了群山和高原的形状,颜色和动态。

这样的赏析细致而准确,结合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让学生想象出文本画面所描绘的雄宏壮丽的气势。如果只是一味地在“舞”和“驰”动作上分析鉴赏,脱离修辞手法片面地孤立地赏析,是不能真正品味出诗歌韵味的。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以上讲述的有关“炼”字修辞的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灵活的运用。相信,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地“炼”字,语文课会越来越精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捕鸟枣核云烟
男子捕鸟近千只,竟用来涮火锅
捕鸟网
烤烟新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对比分析
“枣核形身材”是怎么形成的
透明帽在老年人食管枣核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贵阳市笼养鸟驱动因素的研究
“围网捕鸟”缘何屡禁不绝?
司马云烟
水云烟作品
繁华云烟过,始觉素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