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巴黎领略人类文明的瑰宝
2015-09-29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目前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6个门类,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该宫始建于1204年,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它的整体建筑呈“U”形,占地面积为24公顷,建筑物占地面积为4.8公顷,共分为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
卢浮宫最初是为菲利普·奥古斯特二世所建造的,主要用于存放王室的档案盒珍宝,同时也存放他的狗和战俘,当时就称为卢浮宫。查理五世时期,卢浮宫被作为皇宫。在以后的350年中,随着王室贵族们越来越高的寻欢作乐的要求,他们不断增建了华丽的楼塔和别致的房间。然而在其后的整整150年间,卢浮宫却并无国王居住。16世纪中叶,弗朗西斯一世继承王位后,便把这座宫殿拆毁了。他下令由建筑师皮尔·莱斯科在原来城堡的基础上重新建筑一座宫殿。弗朗西斯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为他画肖像,他崇拜意大利派的画家,购买了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法埃洛的绘画,包括《蒙娜丽莎》。弗朗西斯一世的儿子亨利二世即位后,把他父亲毁掉的部分重新建造起来。亨利喜爱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的装饰,对意大利式的建筑并不感兴趣。他沿袭了父亲的嗜好,但却没有他父亲一样的审美观。
亨利四世在位期间,他花了13年的功夫建造了卢浮宫最壮观的部分——大画廊。这是一个长达300米的华丽走廊,亨利在这里栽满了树木,还养了鸟和狗,甚至在走廊中骑着马追捕狐狸。路易十四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被称为太阳王。他登基时只有5岁,在卢浮宫做了72年的国王,也是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路易十四把卢浮宫建成了正方形的庭院,并在庭院外面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画廊。他购买了欧洲各派的绘画,包括卡什代、伦勃朗等人的作品。他一生迷恋艺术和建筑,致使法国的金库空虚。路易十六在位期间,爆发了著名的1789年大革命,在卢浮宫竞技场院子里建立了法国革命的第一个断头台。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公共博物馆。六年之后,拿破仑一世搬进了卢浮宫,直到滑铁卢战役的惨败,拿破仑的光彩持续了12年。拿破仑认为,每一幅天才的作品都必须属于法国,这样的观点是德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不能接受的。拿破仑三世是卢浮宫建造以来所遇到的投资最多的“建筑人”,五年内的建筑比所有的前辈在700年内修建的还要多。富丽堂皇是拿破仑三世修建任何东西的特点。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最终完成,前后将近600年。
卢浮宫(Musee du Louvre)
艺术指数:★★★★★
收藏指数:★★★★★
历史指数:★★★★★
馆藏精品:
达芬奇《蒙娜丽莎》;《汉谟拉比法典》;胜利女神;维纳斯
奥赛博物馆位于塞纳河左岸,与卢浮宫和杜伊勒里花园隔河相望。博物馆坐落在建筑师维克多·拉鲁(Victor Laloux)为1900年万国博览会设计修建的火车站中,馆内主要陈列1848年至1914年间创作的西方艺术作品,聚集了法国近代文化艺术的精华,填补了法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从古代艺术到现代艺术之间的空白,使奥赛博物馆成为联结古代艺术殿堂卢浮宫和现代艺术殿堂蓬皮杜中心的完美的中间过渡。
杜米埃、米莱、库尔贝、卡伯、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塞尚、罗丹、高更、梵高、加莱、吉玛德、拉利克、雷东、莫罗、维亚尔、博纳尔、布尔代勒、马约尔等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最著名的艺术家的作品都在馆藏之列。
这座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的艺术宫殿,其脚下的土地曾历经过无数的变迁。19世纪中叶,这里曾是当时的行政法院和皇家审计院的所在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大火烧毁。1898年,为了迎接巴黎万国博览会,巴黎奥尔良铁路公司向国家购买了这块地皮,修建火车站。工程前后历时两年,于1900年万国博览会开展前通车。在此后的近40年中,奥赛火车站是发往法国西、南部所有火车的起点站,每天从这里发出的列车多达200列。1958年,戴高乐将军在车站酒店的节日大厅宣布准备“担负起共和国的权力”。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火车越来越长,原长138米的车站的站台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需求,不得已改为专营郊区火车线路,后来逐渐变成一个无人光顾的空火车站,直至被废弃。1972年,有人建议把火车站改造成博物馆,这个提议得到了时任法国总统的蓬皮杜的支持。该馆展厅面积达4.5万平方米,收藏近代艺术品4700多件,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画作最多的地方。因此,有人称之为印象主义画家的殿堂。
奥赛博物馆(Musee d'Orasy)
艺术指数:★★★★
收藏指数:★★★★
历史指数:★★★★
馆藏精品:
梵高《自画像》、《向日葵》、《阿尔的教堂》;高更《沙滩上的两个女人》;塞尚《葱头静物》等
乔治·蓬皮杜艺术中心坐落于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博堡”。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红、黄、蓝、绿、白相间其中,浑身上下透露着现代化的气质,外观像极了一座工厂,所以也有人会称它为“炼油厂”和“文化工厂”。
1969年,时任法国总统的乔治·蓬皮杜为纪念带领法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击退希特勒的戴高乐总统,倡议兴建一座现代艺术馆,经过国际竞图,设计方案从来自49个国家的681个方案中决出。1974年乔治·蓬皮杜因癌症逝世,1977年此建筑完工后就以他的名字所命名来纪念对这位伟人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蓬皮杜中心当初兴建的时候,在法国曾引起极大地争议,因为它外露的钢骨结构和复杂的管线,一反巴黎的传统建筑风格,被许多巴黎市民认为破坏了巴黎整体的浪漫古典风格而无法接受。但同时也得到了相当一批文艺人士的大力支持,把这种建筑风格称为“高技派”(High-tech)。
也许,蓬皮杜从诞生初,就决定了它与现代艺术密不可分的命运。它的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集中突出了“现代”二字,专门介绍20世纪以来的西方各种造型艺术,包括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派、结构派、概念艺术及流行艺术等各种流派的2000幅作品。馆内藏品的陈列方法也非常“现代”:一条主要线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着各个流派艺术的代表作,周围分别设立许多小展室,分别介绍某流派某作家的作品,使观众既可以了解现代西方艺术的概貌,又可以对某一感兴趣的流派或作家进行深入的研究。馆内还设有可以升降移动的板架,挂有那些未出展的作品,一按动电钮,这些自动板架便可将那些观众想观赏到却未展出的藏品展示在人们面前。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
艺术指数:★★★
收藏指数:★★★
历史指数:★★★
馆藏精品:
米罗;毕加索;杜尚《瓶架》;恩斯特;马格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