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妊娠期哮喘的临床观察
2015-09-28田鹏岗
田鹏岗
【摘 要】目的:对妊娠期哮喘患者实施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4月实施治疗的80例妊娠期哮喘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炎+茶碱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上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偏高,患者的喘息平均消失时间和哮呜音平均消失时间显著偏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妊娠期哮喘患者临床治疗中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的应用,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吗,值得推广。
【关键词】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妊娠期哮喘
妊娠期哮喘的特殊性增加了哮喘的治疗难度,所有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比较重视,既要有效控制哮喘,又要防止药物对胎儿产生不良危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妊娠期孕妇哮喘的治疗,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在保障疗效的基础上提高母婴生存质量[1]。我院为了研究妊娠期哮喘的治疗方式,特选取80例孕妇进行分析、研究,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80妊娠期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以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相关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她们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5.36±2.19)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病程(5.36±0.86)年,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所有孕妇均为单台妊娠;其中有35例孕妇妊娠前行正规治疗;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6.06±2.36)岁,孕周26-32周;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4.36±1.86)年,初产妇23例,经产妇17例,所有孕妇均为单台妊娠,孕周25-30周;2组孕妇皆没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血液性疾病以及其他类型慢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吸氧、止咳抗炎、补液、抗感染以及茶碱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雾化吸入2mg普米克令舒,3次/d,5-10/min,每次吸入后都要使用清水漱口,疗程10d。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经过治疗,患者的哮喘症状完全缓解,患者的最大呼气流量(PEF)增加25%-35%;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患者的最大呼气流量范围为60%-79%,患者仍然需要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症状有所减轻,最大呼气流量范围为15%-24%,患者需要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最大呼气流量没有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时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分析
经过治疗,发现观察组患者喘息平均消失时间和哮呜音平均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哮喘对母婴生存有很大的影响,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主要是有效控制哮喘的发作。从作用机制方面来说可以分为缓解类药物和抗炎性药物,其中糖皮质激素药物是目前治疗哮喘的最主要的抗变态反应性炎症药物[2]。目前吸入式糖皮质药物是治疗哮喘的首选药物,这种类型的抗炎作用比较强,通过吸入给药,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这种药物的服用剂量比较小,通过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后,药物毒性作用一般会被肝脏灭活,所以无糖皮质激素全身性不良反应已经得到证实。
近几年,临床上提出治疗妊娠期哮喘应该考虑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研究显示,吸入性皮质激素普米克令舒应用于妊娠期妇女,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Β肾上激素受体激动剂作用于β2受体,具有直接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同时还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所有有比较好的抗变态反应和抗炎作用,作用机制比较强,通过雾化吸入能够直接作用于孕妇的支气管,起到较好的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具有见效快,给药量低、安全向好的作用,同时又能够较好的减轻患者疼痛,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综上所述,在妊娠期哮喘患者临床治疗中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的应用,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小青,谭翠霞,彭晓英.布地奈德在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0,31(12):1793.
[2]刘丽萍,唐宁波,孙月眉等.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33例治疗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0):1374-1376.
[3]钱庆辉.乌体林斯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因子及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2,16(06):1044-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