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福与强 要看“领头羊”
——记新建县肖淇村“一村一品”产业带头人熊汗议
2015-09-28陈硕
◇文/陈硕(本刊记者)
村子福与强 要看“领头羊”
——记新建县肖淇村“一村一品”产业带头人熊汗议
◇文/陈硕(本刊记者)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是采访时一位种植户脱口而出的一句玩笑之谈,却折射出村支书身处我国行政体系的最末端,却对乡村的组织建设作用,尤其对带领农村探索产业发展和致富道路的引导和带头作用。
一位好支书,致富一方百姓
刚刚把溅满了泥巴的车子停下来,熊汗议就疾步走到良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的基地蔬菜大棚里面看看蔬菜的长势和采摘情况,看过之后再和正在采摘的种植户聊聊近日的销售情况,记下种植户遇到的问题,然后再赶赴他现在监督的城镇化建设工程现场督促工程进度……以上这些基本上就是熊汗议一天的工作内容。这样日复一日的每天从新建县城来回驱车百余公里来到肖淇村上班,已经成了这位村主任持续了几年的工作。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是采访时一位种植户脱口而出的一句玩笑之谈,却折射出村支书身处我国行政体系的最末端,却对乡村的组织建设作用,尤其对带领农村探索产业发展和致富道路的引导和带头作用。
早在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被提上议程,全国各地的农村建设都处在发展找出路,建设找门路的关键时刻。肖淇村地处滨湖地区,紧靠赣江,由于全村人多田少,人均耕地不足2亩,以前村民仅靠种田维持生计,一年下来,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新农村如何建?如何实现让村民手里有钱心里有安全感?成为熊汗议绞尽脑汁思考的一件事情。
经过分析,熊汗议否定了在肖淇村开设工厂发展工业的想法。在一次跟随领导到山东寿光学习的过程中,熊汗议看中了蔬菜大棚种植项目。
肖淇村属新建县联圩镇,是典型的滨湖地区,海拔15-16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地理环境优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型沙壤土,少地质灾害,有利于蔬菜生长。从山东回来之后,熊汗议几经考察,最后决定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号召大家改种大棚蔬菜。
熊汗议鼓励思想比较先进的张知良等6名党员先做示范,在村里率先盖建了20个大棚,还聘请了农校的教授做技术顾问,经过他们几个月的精心管理,大棚里花红叶绿、瓜果飘香,一季下来,一个大棚净赚了7000多元,同比种植水稻,效益翻了三番。在他们的带领下,2006下半年,该村180多户群众就盖起了500多只大棚。至此,肖淇村依托着蔬菜产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致富路上越走越宽。
将近十年过去了,如今,这里成立了新建县良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结束了原来的散户种植状态;这里把原来的木制、竹制结构棚架全部改成了钢制结构;这里已经是无公害蔬菜产品基地;这里不少种植户都开上自己的面包车出去销售蔬菜;这里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左右……
一个合作社,带动一批人
随着肖淇村蔬菜产业的发展壮大,2008年底,新建县良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
现在新建县良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被批准为无公害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的品种有辣椒、空心菜、苦瓜、黄瓜、西瓜、芹菜等。蔬菜基地严格遵守国家对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转基因种子等,而是采用鸭粪为主要肥料,通过采取人工除草、人工灭虫、物理防治病虫害等措施,生产出营养、安全的无公害蔬菜,提升农业附加值。
合作社采用土地统一流转、大棚统一搭建、农资统一采购的模式整体推进工作。基地实行“七统一”服务:即统一从江苏购买钢架、农膜、统一搭建大棚、统一购买良种、统一测土配方、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核算。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积极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产前做好优质蔬菜种子的引进推广。根据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积极引进适合种植的优质蔬菜种子,使蔬菜种植品种从原来只有两个,扩大到10多个。产中,合作社高价聘请山东寿光的技师作好蔬菜生产技术指导,购买了电视机、电脑、VCD机及有关的农技书籍、光盘等,建立农技知识宣传专栏和培训室,邀请农技部门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及农技人员,为社员开展农技知识讲座和田间地头技术指导。产后,主要做好蔬菜产品的流通服务。
搞活流通,解决产品销售难。销售是制约无公害蔬菜发展、社员增收的关键。合作社成立了专业的营销队伍,负责销售、运输、搜集信息,免费给社员组织提供生产和销售的决策依据,引导社员关注市场,准确定位定量,搞好外销,为无公害蔬菜发展创造好条件。同时他们邀请外地客商、厂商进行座谈,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营销人员的队伍素质,并要求营销人员坚持为民服务,收购上按质论价,切实做到诚实守信。经过艰辛努力,该社的蔬菜已打入南昌市场,并与万家乐超市签订了供货合同。
肖淇村一共有三百多户村民,有一百余户种植蔬菜。良淇蔬菜种植合作社现已拥有社员101人,主要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14名。社员年种植蔬菜500亩,其中钢架大棚300栋,年上市蔬菜8万吨,带动周边农户180户;合作社常年有从事营销人员100余人,年营销额在10万元以上有40人,营运大货车(10吨以上)3部,小货车(2吨以上)20余部。合作社这一组织再一次把肖淇村的蔬菜产业发展推向一个高潮。
在良淇蔬菜种植基地,记者正好碰到这里的种植大户张水菊。他把自己的所有土地都种植了蔬菜,有15个蔬菜大棚。张水菊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年的收入能达到10万多元,如今已经买了面包车,他和他的爱人每天开着车把自己家的蔬菜运输到新建和南昌的各个蔬菜批发市场。
一个好模式,化解多方矛盾
在熊汗议看来,合作社无疑是最适合农村发展的基层经济模式。“产业化后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让农民增收增效,还可以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合作社的种植户还不耽误日常的照顾孩子赡养老人。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庭,还不用离开故土,还能为现代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方面做出贡献,这才是解决农村发展问题的根本途经。”熊汗议告诉记者。
通过几年的实践,熊汗议深深体会到:要想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问题,解决绿色食品产业链延伸、加大、加粗、加长的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只有围绕农民需要建社和开展经营服务,才能对社员有吸引力;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稳定的产品流通渠道,专业合作社才有生命力。
良淇蔬菜种植合作社坚持“生产产品与外地客户相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科技能手与农户相结合”三个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合作社规模化、规范化水平,加快推进由零散土地向集约化土地转变,由单一生产经营向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方向转变,切实做到建立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