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农技推广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 “农技宝”在江西的探索与实践
2015-09-28平先良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邹旭伟江西电信
◇文/平先良(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 邹旭伟(江西电信)
“互联网+”为农技推广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 “农技宝”在江西的探索与实践
◇文/平先良(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 邹旭伟(江西电信)
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日益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迫切需要转变推广理念,推进农技推广改革创新,需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江西省主动应对,积极探索,在农业技术推广引入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平台“农技宝”,创造性地将“农业科研人才、技术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者有机结合,奋力助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农技宝”江西探索
随着江西省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单位农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各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在这种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日益成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力量,迫切需要转变推广理念,推进农技推广改革创新,愈发需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在前期“农技宝”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江西进一步提升云平台使用实效,通过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等工作,逐步充实和强化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同时勇于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农技宝覆盖县已达到83个,其中南昌、上饶、宜春、景德镇、新余已实现100%覆盖。全省农技宝累计用户60139户(农技员9328,农户50811)。
“农技宝”应用成效
提升了农技人员技能。带着“农技宝”上网本和安装有“农技宝”的手机,农技人员就好像武装了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移动的资料库、信息库。匡春保是江西省安福县严田农技站农技员,他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已有15年了,虽然每年都有相关的业务培训,但仍然与当前的农业生产与经营不相适应。他利用“农技宝”手机终端,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业务水平,增强了实用技术服务能力。
实现了农技“掌上培训”。利用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和移动终端,农技人员把随身携带的专业化、个性化、海量的农业信息送到千家万户。2015年4月20日,南昌县科教站站长的姚广到塔城乡寺背章家村部给农民进行生产管理培训时,将自己制作的培训课件,利用多媒体,围绕当时水稻前期田间管理、水稻杂草防除、水稻高产创建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对广大农户进行了培训。通俗易懂的生动讲解,特别是水稻的科学施肥、水稻的杂草防除等节本增收技术,大量图片与视频让农民感觉亲临现场,与农民的生产实际紧密相关,得到广大农民的好评。
提升了农技推广效率。每部安装有“农技宝”手机,都是基层农技推广的流动智能信息终端。平台在农户与专家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技员与专家之间、农技员与农技员之间、合作社与专家之间、经纪人与网络之间、终端与管理者之间形成纽带和桥梁,环环相扣,资源共享,创新了便捷高效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农技人员在家里、田头就能对农情、苗情及时通报。
针对今年水稻出现的部分种子质量差、播期迟和去冬今春持续干旱、低温冻害等不利因素,江西省农技推广总站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功能,实行市乡联动,组织农技人员踏田调查苗情动态、干旱冻害等情况,及时发送、统计信息,为抗灾减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采取应对之策,保证了提高耕播质量、加强肥水管理、科学病虫防治等措施的有效落实。
提高了农业技术推广管理水平。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布广泛,推广活动多在田间野外,流动性强,难以进行量化管理和考评。通过“农技宝”可以高效便捷地下达工作通知,实现定向农情信息快速上报与科学决策,及时掌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状况,实现科学化、量化考评。
“农技宝”问题分析
需求开发不够、平台需要完善。现有“农技宝”的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的示范应用,创新了农业工作者、科研人员、农技人员、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分工协作的农技推广机制。目前,“农技宝”应用软件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考核管理、农户产业需求对接等方面还存在不足,急需进行功能定位,界面优化。
内容待丰富。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的内容需不断加以充实丰富,农技咨询模块应汇集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的数据,加强信息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培训课件模块可汇集更多的农技视频资料,尽量做到生动直观。同时注意对农技员们自创的土方法、土点子、土经验收集,建立农技员们自己的农技信息库,让这些内容为基层农技人员做好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农技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还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业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差,较为专业的数据库建设与更新速度缓慢。
“农技宝”推广思考
做好统筹规划。统筹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项目的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统一平台,统一标准,提供标准接口,做好中央与省、地、县的衔接;把这一项工作统筹到国家农业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并与地方一道,设立科研专项和补助专项,加大对农技推广信息化的支持,充分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的积级性。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利用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促进农科教、产学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发展农技推广信息服务事业。探索创新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平台为基础的农技推广模式,对于公益性的基层农技推广条件、装备建设,纳入政府预算,由政府出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电信运营商等参与信息化平台的市场化运作,使参与者各得其所,形成合作多赢的局面。
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完善部、省、地市、县、乡、村六级农技推广信息化管理及服务网络,健全农技推广信息化工作组织体系。依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组建各级、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服务团队,增强服务效果。继续从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大学生村官等群体中培养选拔农村信息员,壮大农村信息员队伍,加强农村信息员培训,提高信息服务能力。
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基础。目前,涉及农业的信息分散于农技、植保、土肥、种子等不同的农技推广部门,难以进行宏观调控。今后,应对农技信息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制订对策方案,逐步建立农技部门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推进信息的共享。
在国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下,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农技推广必将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实现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农业品与消费者、农技服务体系与农民、传统农业产业与移动互联网产业“四大互通”;实现在管理上、服务方式上、队伍能力上和产业体系支撑上“四大突破”;覆盖所有管理员、专家、农技员、农户“四大群体”,最终实现信息惠农,为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