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生活地理小课程的育人价值
——以“舌尖上的地理——校园食谱微探究”为例

2015-09-28

地理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食堂资料校园

何 平

(上海市昆明学校, 上海 200092)

校园生活地理小课程的育人价值
——以“舌尖上的地理——校园食谱微探究”为例

何 平

(上海市昆明学校, 上海 200092)

生活无处不地理,小小校园也不例外。

在校园的日常生活中,孕育着大量地理教育的资源,有的是显性的,如天气、气候对校园生活的影响、校园周边交通线路的设计等;有的是隐性的,如校园作息时间、校园绿化的设计、文化节日的编排、食堂提供的食谱等,每一项都蕴含着地理位置对其产生的影响。地理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些校园生活的环节,运用小班化教学师生沟通充分、学生合作学习空间大的优势,设计一些地理拓展、研究型小课程,让学生在调查研究中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寓育人于无痕之中。

一、引导学生立足地理视角反思生活

校园地理小课程属于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设计的关键点在于课题的选择。只有课题属于学生感兴趣、乐于探究的类型,教学时学生才会主动参与,激发出探究的热情,达到甚至超过教师预计的效果。教师可以从校园近期讨论的焦点话题、学生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师生、生生间存在争议的问题中去挖掘课程素材,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科学地分析、思考、解决这些问题,以理服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因地制宜的人地观,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全国上下共同建设美丽“中国梦”的热潮中,“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激起了全校师生的热烈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调查了我校学生午餐的浪费情况,有许多学生对食堂的饭菜抱有成见,总是觉得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不如家里的好吃,常常将大半的饭菜白白倒掉,造成资源的浪费。怎样在学生与食堂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理解食堂饭菜品种是工作人员为上海学生精心设计的,每一份饭菜都来之不易,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在精心研究调查所得的素材后,我受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启发,结合“我国的地形、气候”“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世界的气候”中的知识,精心设计了《舌尖上的地理——校园食谱微探究》校园地理小课程(见表1),从食材、口味、烹调方法等角度出发,通过探究其中蕴含的地理性来帮助学生理解食堂的工作,在反思中改变自己的浪费行为,让爱惜粮食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这种让学生自己调查收集生活信息,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尝试运用地理的思考方式解析其中奥秘的方式,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学生对自我行为的反思,从而达到校园生活地理育人的目的。

表1 “校园食谱微探究”具体课程实施方案(简案)

二、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的方法提升生活能力

地理小课程的设计不能局限于资料的堆积和常规的说教,教师必须关注地理探究方法的指导,合理分解探究的步骤,指导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整理收集调查资料,交流调查结果,并鼓励学生提出独创的探究成果,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分析和合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分析问题环节,教师必须立足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关注地理思维方法的训练,促进学生地理思维方法的迁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地理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生活地理小课程与基础课程的区别就在于没有了教学任务的限制,能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拓展探究空间,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开展探究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一次锻炼的机会。

在《舌尖上的地理——校园食谱微探究》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两次探究展开:第一次学生自主开展的校园4月份食堂食谱的地理小调查,在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整理中,探究上海口味偏甜与上海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次通过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分析食堂菜谱中“入乡随俗”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究菜式的“变异”原因,进而理解食堂菜谱的乡土化设计。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方法、资料支持,并做好组织、评价学生探究活动的工作。

例如,在“对比三地食谱,探究影响上海学校食谱的地理因素”活动中,教师首先出示了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的资料一“我校食堂4月份菜谱”、学习资料二“上海、重庆、哈尔滨两所中学的食谱”,引导学生利用资料所提供的信息,对比分析三地的饮食差异,并思考其中蕴含着哪些地理因素。这些亲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资料,很快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的思维潜能被激发出来,探究活动的质和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学习资料一:我校食堂4月份菜谱

学习资料二:重庆、哈尔滨两地中学生4月第一周食谱

学习任务单一:参考地图册和学习资料,探究三地校园食谱的差异

2.地理方法指导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地理小课程的学习中,只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水平,在生活中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舌尖上的地理——校园食谱微探究”的教学中,我充分结合了教材中“世界的气候”“我国的气候”“我国的地形”“我国的农业”等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加强了对读图分析、提取信息等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尝试运用气候资料和地图册中的信息,从我校的食谱中蕴含的气候、地形、物产等地理信息出发,分析上海主食为米饭、菜式口味偏甜的原因,引导学生建立饮食与地理之间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水平。

例如,本节课在探究上海食谱特色的环节,展开整理资料方法的指导:

(课堂实录)阅读学习资料一,尝试分析我校食谱中有哪些特色?一看到这么密密麻麻的表格,很多同学可能不知如何下手,下面老师给大家提供两条从地理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建议:

1、找出重复出现的信息。

2、找出其它地区所没有的信息。

又如,在总结的环节,除了教学内容的总结,教师还增加了课程实施过程,指导地理思维方法的总结,启发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的思考。

(课堂实录)今天我们通过两次探究,在比较中发现了我们学校食谱中的上海特色和菜式的发展变化,这种在对生活现象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利用资料和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思维方式,就是我们地理人思考问题的方法。今后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地理方法科学地解决问题。

3.课堂汇报交流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整理自己的思路,思考分析问题,提出自己见解,并将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接受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对初中学生来说,可以运用范例和评价量表对交流进行有效引导,同时要给学生交流留足“空白”,为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发展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经过课堂中的交流汇报训练,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清晰表达出来的能力增强了,学习变得更有自信。等将来走上社会,自信、流畅的表达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启发学生运用地理的眼光悦纳生活

生活不可能十全十美,获得幸福快乐的诀窍在于悦纳自己,悦纳生活,在地理小课程设计中也不例外。我们通过地理生活小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寻找地理现象中适应环境变化的转变,从这种转变中,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尽管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存在差距,尽管任何事物发展都存在阶段性,但只要我们努力在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努力着,一切皆有希望,我们每个人就应该接受生活中的一些不完美,理解他人和社会所付出的努力。

在本课程中,主要体现在通过在比较中分析外来菜式在学校食堂“入乡随俗”的原因,理解一个地区的饮食是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特点的,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理念,理解学校食堂为提高饭菜质量所做出的努力,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增进学习地理的兴趣。具体要求如下。

活动:寻根问源看变化

请参考学习资料三,说说茄汁咕咾肉、咖喱鸡块、蒜香肉、鱼香肉丝所用原料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学习资料三:四道菜式原材料的变化

表2 四道菜式原材料变化的交流总结表

总之,地理生活小课程有着有别于基础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是学校地理基础课程的有益补充。它的发展需要借用地理教师的慧眼,关注生活细节,积极主动开发校本生活地理小课程,希望在广大地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地理课程的内涵可以更为丰富,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更加亲民和富有意义。

猜你喜欢

食堂资料校园
“互助孝老食堂”值得推广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食堂
幸福食堂值得推广
三千食堂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资料哪去了/等